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章 走投无路(1/2)

杨烜离开总督衙门,口袋里多了个路引。

杨田忠实地侯在门口,看见杨烜失魂落魄的样子,他心里便知道了大概,不敢再多嘴询问。

路过臬司衙门,杨烜还想碰碰运气,便送了一两银子给门房,呈上了帖子。

侯了半天,门房那边没有动静。

杨烜有些不耐烦,催问起门房。

那门房颇不耐烦,说道:“咱臬司衙门的门包确实是一两银子,但最近臬台大人太忙,找他的人都踏破了门槛。

咱也是按照门包的高低,为臬台引荐宾客。

您前面还有几个人,先侯着吧。”

杨烜忍住怒火,让杨田拿出二两银子给门房。

那门房平白多了二两银子,满脸堆笑,说道:“公子爷,您稍等,咱立马去给您通报。”

过了一刻钟,那门房一脸怒气地走了过来,说道:“臬台这会儿正忙着呢,谁也不见。”

杨烜正要分辩,那门房便说道:“上面说了,您这案子太棘手,又牵涉着洋人,又牵涉着杨忠武侯,还牵涉着天地会,不好办!

咱这臬司衙门,管不了这事!”

杨烜大怒,骂道:“臬司衙门主管一省刑名,你们管不了,干什么吃的!”

那门房也不甘示弱,回道:“嘿。

别以为你是公子哥,我们就不敢把你怎么样。

我们惹不起洋人,还收拾不了你吗?”

杨田也帮腔道:“你收受我们三两门包,还给我们!”

门房勃然大怒,招呼起门口的衙役,说道:“你那门包都分给各位兄弟了,有本事过来取吧。”

七八个衙役宛如凶神恶煞般凑了上来,恶狠狠地盯着杨烜、杨田主仆二人。

杨烜感受到腰间的短枪。

好汉不吃眼前亏,他犹豫片刻,还是带着杨田离开了臬司衙门。

臬司衙门外聚集了十来个讼师。

所谓讼师,是封建时代专门替老百姓打官司的人。

看见杨烜脸色不好,好几个讼师便聚集了过来。

有个打头的讼师说道: “这位爷,您刚来时,我就告诉您,臬司衙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

您不信,是不是吃了哑巴亏?

您看您要打什么官司,说不定我还能效劳一二呢?”

杨烜没好气地说道:“我要告教民,管用吗?”

那讼师连忙摇摇头,笑道:“爷,您就别拿我寻开心了。

教民与百姓起了冲突,官府总是护着教民。

这年头,但凡是涉及到教民的案子,基本都是教民赢……”

杨烜知道这些讼师帮不上忙,便不再搭腔,带着杨田寻了家酒楼吃饭。

他大手大脚惯了,肚子又饿得慌,一进酒楼就要了个包厢,点了一桌好酒菜,和杨田饱餐一顿。

吃过饭后,两人无处可去,只得重回四川会馆。

刚走到大门口,门房便拦住了他,骂道:“哪里来的?

一看你们就不是四川人,咱馆里住满了,寻他处去!”

杨烜大怒。

入狱前,他手脚大方,喜欢交游,经常半夜才回会馆。

为此,他给了门房不少好处,与他颇为熟识。

虎落平阳被犬欺。

现在,就连一个小小的会馆门房也敢狗眼看人低?

杨烜正要发作,却见那门房拼命向他使眼色。

杨烜不解,那门房小声急道: “公子,官差来了,在你们屋门口鬼鬼祟祟的。

人现在还没走,你们赶紧跑吧!”

杨烜大吃一惊。

他原以为,自己有广东提督照顾,就算是越狱了也不当紧。

谁知道,官差这么快就找上门了。

恰在这时,一个官差听到门口有动静,便走了过来。

杨烜故作镇定,骂门房道:“你这四川会馆,老子还看不上呢!

什么破地方!”

那官差没有怀疑,对门房说道: “老头,姓杨的要是回来了,赶紧知会我们一声。

这事不仅总督、巡抚盯着,就连旗营里的广州将军穆特恩也很关注!

抓不到他,有你好看!”

杨烜又是一惊,自己入个天地会,又与广州将军有什么关系?

他故作镇定,向那官差作揖道:“这位大哥,不知这姓杨的犯了什么错,竟让督抚、将军如此在意?

若有机会,咱要是碰到那姓杨的,也及时通告给您。”

那官差自觉失言,面对杨烜的追问颇不耐烦,说道:“此事不关你事,莫要打听。”

杨烜见状,赶紧带上杨田,快步离开了四川会馆。

广州将军属于八旗官阶,与两广总督相同。

但广州将军只能由满人担任,故地位比总督更高,全省绿营兵都要受广州将军节制。

满清八旗包括满八旗、汉八旗、蒙古八旗,只有二十多万人。

八旗部队主要驻扎在位置紧要的大城市中,在大城市中单独筑设内城,称之为满城、旗营。

杨烜一介白身,无官无职。

广州将军穆特恩则是个从一品的大官,怎么会突然关注杨烜呢?

难道是因为父亲的惨死?

是穆特恩要为父亲出头?

看那官差的态度,丝毫不像呀!

杨烜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一个大胆的猜测让他不寒而栗。

祖父杨遇春是武将出身,受封昭勇侯,门生故吏遍天下。

嘉庆、道光年间的名将,如杨芳、齐慎、吴廷刚、祝廷彪、游栋云等都曾是杨遇春的部下。

即便放眼当世:湖南提督向荣正在率军镇压天地会起义;广东陆路提督陶煜正在广州扶持危局。

这两人也都受过杨遇春的提携。

伯父杨国桢得任闽浙总督。

武臣父子同任督抚,此事极为罕见。

世人也将杨遇春父子与赵良栋、岳锺琪两家相提并论。

然而,历届清帝都非常防范汉人武臣。

赵良栋有平定云南吴三桂之功,战功被满人大将军图海、彰泰、大学士明珠隐瞒,康熙帝也指责他气量狭小。

岳锺琪进西藏、平青海,却被张广泗和鄂尔泰合力弹劾,竟被刑部判为“斩决”



(后被雍正帝改为斩监侯,罚银七十万两。

) 回头再看伯父杨国桢。

他勇于任事,却招致满人流言,被夺去昭勇侯的侯爵,革职留任。

看来,很有可能是:杨遇春功高震主,门主故吏遍天下。

当初清帝需要他平乱,现在杨遇春死了,正好拿杨国桢开刀。

杨烜参与天地会,正为政敌扳倒杨国桢、打倒杨家势力提供了绝佳的借口!

想到这,杨烜不寒而栗。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