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29章 胡雪岩拜会伍崇曜(1/2)

新年刚过,浙江富商胡雪岩也忙碌起来。

他是个闲不住的人,难得在春节期间过了几天舒适日子。

正月初八利于出行,胡雪岩再次乘坐“靖波号”

武装商船,前往南洋寻觅商机。

第一站先到了广州。

广州市是帝国的旧都,也是帝国境内工商业最成熟,发展最为完善的城市。

“靖波号”

一停靠广州港,胡雪岩立马被广州的繁华震惊了:繁忙的港口、来来往往的商船、按班行驶的公共马车、水泥构建成的高层建筑…… 广州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胡雪岩亲眼目睹四处林立的工厂烟囱,才知道报纸上所说不假,广州已经成了一座工业城市。

他刻意保持低调,下榻浙江会馆。

之后,胡雪岩略一休整,便怀揣浙江省委的介绍信,前去拜访广州商会会长伍崇曜。

早在满清时,伍氏家族便是广州十三行的行首,也是广州商界领袖。

杨烜娶了伍崇曜的女儿伍菡,又大力扶植怡和公司,伍氏的商界领袖地位更加牢固。

去年,根据帝国工业部的指示,怡和公司整组为怡和集团,下属各大工厂分拆成独立子公司。

这轮改革后,怡和集团子公司积极性大为提升,集团业务增长很快。

集团领导层无需过多干预子公司的经营,伍崇曜作为集团董事长,也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忙碌了。

有浙江省委的介绍,伍崇曜对胡雪岩十分重视,拿到帖子后立即召见。

一见面,胡雪岩抢先行礼,说道:“晚生胡雪岩,参见国丈!”

伍崇曜亦向胡雪岩回礼,说道:“雪岩,你太客气了。”

胡雪岩最会做人,虽是第一次拜见伍崇曜,亦准备了不少杭州的土物产。

他听说,伍氏祖籍福建**,中途特意停靠**,买了些**的土仪。

帝国严禁官场贿赂,这些土特产价值不高,却能显示出胡雪岩的诚意,亦能引起伍崇曜的注意。

寒暄过后,胡雪岩开门见山,说道:“国丈,胡某不揣冒昧,登门叨扰,实想拜托国丈帮忙,务色几个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技术骨干。”

伍崇曜亦不摆架子,对道:“不劳胡先生费心。

你们省委主任王征是我们广东人,也是帝国的元老重臣,我与他也颇有渊源。

“王主任主政浙江,正图振兴。

他在信里说,胡先生是个商业奇才,自小就立志在商业上干出一番事业。

我很欣赏胡先生的志气,自然会鼎力相助。”

胡雪岩连声感谢。

伍崇曜则感叹道:“胡先生,在中国做商人,自古都很难。

商人没有地位,要想赚钱,只能投靠当官的。

“赚到了钱,别人眼红,说你是奸商。

赚不到钱,自己折了本,没人同情你,反而会骂你活该。

我父前生前是十三行首,表面风光,其实受尽委屈。

“那时候,在满清治下,国家一缺钱,就要逼迫商人捐纳。

当年朝廷要禁烟,又打不过洋人,便逼我父亲与洋人交涉。

“洋人不服,派舰队兵临广州。

朝廷打不过洋人,却在国内耀武扬威,在商人身上敲骨吸髓。

我伍家偌大的家业,被满清官府盘剥得奄奄一息。

“幸而当今至上英明,大力鼓励工商,我等商人也有了出头之日。

胡先生,你没经历过鸦片战争,不知道那时候的艰难。

“如今,我们迎来了好时代,应该积极响应国民政府的号召,努力经营工商业,为国家献一份力,为商人争一口气,也为自己挣一份光荣。”

胡雪岩听说过伍氏家族的传奇,说道:“国丈的经历,胡某感同身受。

胡某在浙江时,生意做得虽大,却与国无益,于老百姓亦无益,甚至于自己亦没什么帮助。”

伍崇曜有些疑惑,不知道胡雪岩所指为何。

胡雪岩继续说道:“比方说,有一次,我立志要与洋人商战。

在我看来,满清虽不如列强,可我们商人,却要在商场上跟洋人争一口气,争一次输赢。

“我那时经营生丝生意,卖生丝给洋人。

为了逼迫洋人就范,我联络各大丝行,企图抬高生丝价格。

洋人亦很骄傲,觉得我们华商实力有限,丝行、散商心又不齐,坚决不肯高价收丝。

“如此相持了一年,洋人领事向两江总督施压,说我囤积居奇,扰乱市场。

总督亦认为我事情做得太绝,让人带话给我,要我见好就收。

“无奈之下,我只好把丝卖给洋人。

那一次,真正是惊险。

要不是我机灵胆子大,别说赚钱,恐怕就要血亏了。

“算一算,一共赚了十八万两银子。

先计算干股,给各位官场上的大老爷分红,再给各大股东分红,还要酬劳手下得力干将。

最后算下来,我这边竟然毫无收获,还倒贴了几干两银子。

“在满清治下经商,上下都要打点,真正是难上加难。

正如国丈所说,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正该发奋努力才对。

“国丈把怡和集团经营得红红火火,广州城亦为之巨变,真正是我辈楷模。”

谈到做生意的苦衷,伍崇曜和胡雪岩甚是投机,不觉间就谈了一个小时。

回归到正题上,伍崇曜说道:“胡老弟,我虽和你第一次见面,却是一见如故。

你又有浙江省委的介绍信,于公于私,我都应该帮忙。

“机器方面的问题不大。

我们广州机器制造厂,已经能够独立设计缫丝机、纺织机、磨粉机等,价格比洋人的还要便宜。

“人才方面,我向你推荐一个经营上的人才,名叫徐润,广东香山人,目前是广州火柴厂厂长,也是广东商会的理事。

“这家伙虽然年轻,却在洋行里帮过工,很有才干。

你在浙江创办火柴厂、机器缫丝厂等轻工业企业,完全可以倚重于他。

“技术骨干,又可分为两种。

职业学校这两年已经加大了招生,由教育部、工业部联合,面向全国分配,你们浙江也必会分到不少毕业生。

“主要是熟练技术骨干,我可以帮忙协调,从怡和下属的公司里,抽调一批技工到浙江。”

这是互利双赢的事。

广州人才济济,像徐润那样的人才,要一步步按部就班,才能熬出头。

到了浙江,百废待兴,徐润很快就能脱颖而出。

因此,伍崇曜乐于向外推荐人才,徐润也乐于到浙江闯荡。

胡雪岩却十分客气,再三感谢,说道:“谢国丈关心照顾。”

他为人谦虚,随即向伍崇曜请教道:“国丈,胡某还想请教下您,依您高见,未来哪个行业会红火?”

伍崇曜沉思片刻,说道:“一点拙见,供胡先生斟酌。

胡先生从衣、食、住、行四处着手,致力于发展轻工业,可将之归纳为民生行业。

“这种民生行业,自然为当今所急需。

上自浙江省委,下至浙江百姓,都能从这种民生行业中获利。

不过,这种企业门槛不高,胡先生可以办,别人也可以办。

“当然,胡先生初办企业,理应先易后难,也应优先满足政府、百姓需求。

我的意思是,胡先生若有余力,不妨关注一下新兴行业。

“譬如橡胶。

帝国已经发明了实心轮胎,这种轮胎装在马车上非常轻便,又易于滚动,未来必将大用。

皇帝对此仍不满意。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