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扩军与战备(1/2)
各省军情汇报完毕,杨烜随即挑最紧要的湖北军情,说道: “各省的军情,以湖北最为紧急。
要救急,就得抽调兵马,或者让步三师提前出兵,策应湖北前线的暂编旅。
总参谋长,你怎么看?”
冯可钦胸有成竹,对道:“我建议让步三师进入湖南。
步一师、步四师在江苏、浙江用兵,又要兼顾福建、台湾,兵力短缺。
派兵增援湖北,人太少了不能左右大局,不如釜底抽薪,让步三师抄袭湘军的老巢。”
陆雨晨犹豫再三,还是插话道:“军事斗争固然是帝国头等大事。
但除此之外,帝国还要大力发展工商业,还要建设铁路、电报网、运河、桥梁等各项事业。
“征闽、征台、征浙、征苏,革命军转战数千里,耗资上千万。
岑毓英与朱启安在云南、贵州开疆拓土,所花军费亦为不少。
接下来,还要扩军。
按照年初的预算,如今才是6月,军费已经花掉了八成。
“不如仍按原计划,等闽台苏浙四省稳定之后,再与湘军决战,时间就放在1856年上半年。
只要有半年时间的喘息,我就能筹措到足够的军费,保证革命军与湘军决战。”
这确实是实情。
杨国琛做过军政府的首脑,知道这里面的难处,便帮着陆雨晨说话: “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四省都是新征服的省份,一时之间还不能指望从这四省收上很多的赋税。
广东、广西、交趾三省,养活了近二十万的革命军,颇为不易。
“听说革命军新近征服四省,所缴获的银钱并不多。
而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俄国订购军火最多,却多以抵押土地的形式,我国实际并未收到货款。
“我们要提前与湘军决战,又是一笔大的军费开支,只能开印钞票,此例万不可开。
如今工商业勃兴,法币发行渐广,已有轻微的贬值。
如果增印法币,势必影响小民生计。”
中华帝国建立后,各项制度走上正轨。
杨烜也早有动议,打算改革军政府,进一步减轻政府的军事色彩,提高政府的地位。
此事亦在本次开会的议程中。
在与湘军决战的问题上,军队与政府又起争执,资政院又站在政府这一边。
这种大事,只能由杨烜裁决。
他想了想,说道: “湖北的暂编旅不可不救。
这样,我们正好要扩编军队,就一次到位,把暂编旅扩编为野战步兵师,番号就定为野战步兵第五师,以暂编旅旅长林启荣为师长。
“海军陆战队二支队配属步五师作战,在建制上仍归海军陆战队。
另外,从步一师抽调一个步兵团,从骑兵师抽调一个骑兵团,从炮兵师抽调一个炮兵团,转隶步五师。
“原太平军??
殿、东殿、北殿中的野战军,各自编为一个步兵团。
沿长江一线的江防要塞,从武昌至芜湖,多为太平军东殿部队,编为一个守备团,同样隶属于步五师。
“对抗湘军,仍以步五师为主力。
步三师这边,先期出动一个步兵团,经灵渠北上湖南,仿照独立一旅、独立二旅,开始蚕食湖南领土,从背后牵制湘军。
“步三师主力,暂不北上湖南。
革命军主力与湘军的开战时间,仍旧放在1856年上半年,初定为3月。
在此之前,革命军要在江苏、浙江、福建、台湾、交趾五省完成均田工作,建强基层政权。”
由此而引出扩军问题。
为节省军费,本次扩军以有限度的扩军为主。
尽管如此,陆军人数的增加亦很惊人。
陆军这边,野战军方面,实际上扩增了一个步五师、两个独立旅;守备军方面,苏浙闽台四省都要新增一个守备师。
仅四个守备师,人数就有六万人。
而步五师、独立旅人数不定,总数亦不少于五万人。
海军方面,南洋舰队与内江舰队将新增不少海军舰船,船上作战人员增加倒不多;陆战队增加一个联队两千人;增设上海金山、江苏浦口、浙江宁波、福建马尾四个海军基地,每个基地编制人员约一千人。
海军乃技术型兵种,此次扩军人数大约一万人。
其他各部队,应尽快达成满编,但不得超编部队。
譬如步二师,先后调出三个步兵团,实力已经空虚,又要在交趾开展均田运动。
为此,总司令部将从广东、广西守备师各调一个机动团,转隶步二师,改编为步兵团。
步二师剩余缺编人马,从交趾省、广西省征召。
广东、广西守备师缺编的人马,从两省就地征召。
革命军制度,守备师一般不出省作战,但必要时,亦可抽调精锐力量出省作战。
因此,守备师在编有若干个守备团之外,又编有一个机动团,可以执行机动作战任务。
革命军节节胜利,到革命军当兵也成为有志青年的进身之阶,深受欢迎。
总司令部为此提高了征兵条件,又从民风朴实的地方优先征兵。
广西全省、粤北山区、交趾南部、浙西山区、台湾高山族、闽西山区、江苏北部,都成为优秀兵源地。
征兵工作亦是政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各级军政府的重视。
第二项议程,便是战备问题。
总司令部认为,克里米亚战争局势已经明朗。
此战中,帝国两头吃,既向俄国提供武器,也向英法等国提供武器。
但英法本身军备较强,在帝国订购的武器不多。
俄国工业落后,从帝国订购了大量武器,后期已经无力支付货款,只能抵押土地。
因此,在这场战争中,帝国实际上站到了俄国这边,支持俄国对抗英法等国。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帝国要征服东南沿海,需要俄国在克里米亚方向拖住英法列强。
现在,由于俄军黑海舰队全军覆没,俄军只能依靠陆军苦苦支撑,败势已彰。
而普鲁士、奥地利亦相继向俄国宣战,在俄军背后捅了一刀。
冯可钦提出两项论断: 一、俄军不久必将承认战败,与英法列强媾和。
帝国已经征服了东南沿海,没必要再支持俄国,应当停止向俄国提供军火,并向俄国索取货款。
二、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英法俄等列强都将调头东向。
东西文化迥异,各国又贪得无厌,日后恐有一战。
吴淞口一战,正是东西战争的预演。
为此,革命军要加强海军建设,特别是外海海军的建设,初步具备远洋作战能力。
对于湘军,冯可钦对林启荣很有信心。
暂编旅扩编为步兵第五师后,实力会有较大跃升。
林启荣凭借步五师守住武昌,拖住湘军主力,完全可以坚持到1856年3月。
清军江南、江北大营有一部分败兵退入了安徽。
冯可钦建议不必理睬他们,更不必越境打击这部残军。
留着他们,反而可以虚耗清朝军饷。
杨烜总体上赞同冯可钦的论断。
但对于俄国,冯可钦显然不喜欢俄国,也不稀罕俄国质押给帝国的土地。
这片土地名叫阿拉斯加,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东、南与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环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总面积约170万平方公里。
俄国以阿拉斯加地区为抵押,作价七百万法币,约合五百万两白银,向帝国怡和公司、新宁公司等企业订购军火。
这片地区位于极北极寒之地,与亚洲并不接壤。
冯可钦对此不感兴趣,俄国亦对控制阿拉斯加感到力不从心。
杨烜自然知道阿拉斯加的价值。
这里虽是极寒之地,却与青藏高原截然不同,一到夏天就生意盎然,蕴含着丰富的林业资源、渔业资源。
矿物资源上,阿拉斯加同样不遑多让,富含石油、天然气、黄金、白银、煤炭、锌、铅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