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肃清苏北(1/2)
北路军打垮了清军江北大营,任务远未结束。
江北一带,还有另外一个棘手的敌人:捻军。
若说是敌人,也并不恰当。
因为大部分的捻军都是反清的,算是革命军的天然盟友。
但捻军是民间武装,带有根深蒂固的落后性,与帝国纲领格格不入。
帝国要想在江北建立稳固的基层政权,必须除去捻军。
捻军起源于“捻子”
。
“捻”
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伙”
。
捻子亦民亦匪,所谓“居者为民,出者为捻”
,农忙为民,农闲为捻。
1851年,捻子在豫南聚众闹事。
1852年,皖北大旱,入捻农民增多。
当年,捻众在安徽亳州雉河集歃血为盟,推张洛行为盟主,起义抗清,号称“十八铺聚义”
。
捻子正式成军,建立黄、白蓝、黑、红“五旗军制”
。
黄河决口后,淮北一带洪水滔天,农民流离失所,被迫入捻。
淮河南北,遍地皆捻。
各路捻子会盟,公推张乐行为盟主,正式组建捻军。
太平天国时期,张乐行接受太平天国封号,但拒绝收编,“听封不听调”
。
杨烜建号称帝后,派情报局特工招抚捻军。
张乐行愿意归顺革命军,被授予陆军上校军衔,但捻军内部意见分歧。
1855年初,黄旗主张乐行、白旗主恭得树等人主张南渡淮河,配合革命军作战。
其他各旗反对。
张乐行一怒之下,袭杀了很多反对者。
尽管如此,其他各旗主仍然带着各自的捻军返回淮北。
步一师渡江后,捻军积极配合。
攻破江北大营后,步一师与并肩战斗的捻军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冲突。
事情虽然平息了下来,却传到了杨烜耳朵里,促使他下定决心:必须彻底收编捻军,肃清苏北。
当时,步一师正在猛追江北大营败兵。
一支捻军听说清军溃败,乘夜前往清江浦劫掠。
清江浦是满清南河总督驻地,位于今淮安市主城区,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商业重镇,有一条二十里长的沿河街市。
满清朝廷在清江浦设有皇仓,专门储存粮食,隶属于户部,还有四个大型造船厂,隶属于工部。
这里是南北交通要冲。
北方人南下往往走陆路,在此换乘船只走水路,南方人反之。
革命军在此驻有一个连的兵马。
一千多个捻军打算抢劫清江浦的街市,被革命军阻拦。
双方擦枪走火,爆发了严重冲突。
事件导致二十四名革命军人阵亡,捻军则担心受罚,连夜逃往皖北,背叛了革命军。
捻军一向唯利是图,首鼠两端,杨烜对他们素无好感。
但捻军又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有张乐行、龚得树这样的行侠仗义之人,也有李昭寿、刘饿狼那样的见利忘义之徒。
大部分捻军在革命军、清军之间首鼠两端,革命军强时便投靠革命军,清军强时便投靠清军。
譬如,捻军出身的李昭寿,一度割据滁州。
此人毫无底线,在太平军、革命军、清军之间左右摇摆,臭名昭著。
曾国藩曾一针见血地评价他“暴戾险诈,最难驯驭”
。
除了捻军,淮北还有大量的地主团练,以抵御捻军为名,行割据地方之实。
最典型者莫过于苗沛霖。
苗沛霖人称“小周瑜”
,以“筑寨”
、“积粟”
、“治兵”
为方针,“高筑寨,广聚粮,先灭贼,后称王”
,势力迅速膨胀。
他一度割据皖北,在太平军、清军、革命军之间左右逢源,占据临淮、颍上、寿州等滨淮地区。
(历史上,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就死于苗沛霖之手。
当时,陈玉成在安庆战败,太平军损失很大。
陈玉成急于恢复实力,向苗沛霖借兵,孤身轻入苗沛霖的老巢。
(苗沛霖俘虏陈玉成,把他献给清朝钦差胜保。
不过,苗沛霖狡诈反复,最终被清朝僧格林沁剿灭。
苗沛霖割据皖北,一度拥军十余万,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阀。
) 不管是捻军还是地主团练,他们都取得了当地基层政权,控制了当地社会。
只要本地的农民加入捻军或者团练,就可以得到捻军或者地主团练的保护,官府不能收税,盗匪不能侵扰。
他们还插手基层纠纷,代行官府之权,百姓为之信服。
清军占据皖北重镇,派官差向当地农村收取赋税。
捻军和地主团练就发起“抗粮杀差”
运动,袭杀官府派来的粮差,使官府威信荡然无存。
尤其是捻军,隐隐控制江北农村。
不除掉捻军,革命军就不能在江北建立稳固的基层政权。
杨烜认为,捻军擅长游击战,又控制了基层农村。
要对付捻军,必须循序渐进,不能太过着急,防止他们狗急跳墙,倒向清军阵营。
(历史上,捻军在长期抗清作战中,形成一套独特的流动战法,常能克敌制胜。
就连威名赫赫的僧格林沁,也死在了捻军手下。
(僧格林沁死后,清廷派曾国藩平捻。
曾国藩以平定太平天国之余威,在剿捻问题上却屡遭败绩。
后来,左宗棠与李鸿章联手,左宗棠平西捻,李鸿章平东捻,总算剿灭了捻军。
) 捻军给清朝统治以沉重打击,但也给北方的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有些纪律败坏的捻军,每到一地就抢劫商户、钱庄、酒楼等;女人被强暴、蹂躏,男人则被乱刀捅死。
当时的皖北、苏北,捻军所经之地,很多女人为了不被凌辱,在捻子闯进家门之前,自焚上吊、跳井跳河,母亲带着女儿、姑嫂、姐妹同缢同亡者比比皆是。
革命军来到苏北,不仅要打垮江北大营,还要控制广大乡村,消除捻军、团练对基层乡村的影响力。
按照杨烜的指示,杨田将率领步兵一师,继续进攻徐州,占领整个苏北,并在苏北建立牢固的基层政权。
对于如何肃清苏北,杨烜要求革命军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决收编捻军、地主团练、太平军。
中华帝国治下,只能存在一支武装力量,那就是革命军。
步一师夺占江北后,不管是捻军、清军、太平军、团练,包括天地会、白莲教、漕帮等其他秘密会党,要么解散为民,要么接受收编,决不允许单独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