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死战不退(1/2)
秦日纲第一次进攻清凉门失利,损失相当惨重。
蒙得恩听闻消息,对此也很重视,严令太平军限期夺下清凉门。
又下诏为军官加官晋爵,从圣库中支取金银财宝犒赏士兵。
最令人兴奋的是,天王府公开承诺,攻下清凉门者封侯爵,第一个登上城门者封丞相。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秦日纲凑齐了三千太平军,于第二天上午重攻清凉门。
他军事才能一般,进攻也是按部就班,仍然按照昨天的部署,从城门下的马路发起主攻。
秦日纲吸取了教训,准备更加充分,连夜打造了八部云梯。
又在附近清凉山上设置炮位,居高临下炮击清凉门上的革命军。
不过,太平军火炮太过拙劣,连清军火炮都不如,对革命军威胁很有限。
云梯更是聊胜于无,因为革命军收缩防线,清凉门城楼下的城墙,都已被封死。
革命军弹药消耗太大,经不起浪费。
所以李锐一开始便下令,非有命令,不得开枪。
太平军先使用火枪胡乱向城头射击,一直畅行无阻地向前推进。
城头革命军并未还击,既不开枪,也不开炮。
太平军颇为高兴,以为革命军害怕了,更加鼓噪前进,直至清凉门前五十米处。
革命军在此设有路障,挡住了太平军的道路。
太平军略作停留,见革命军仍不反击,便开始清除路障。
路障多用木料、桌椅、乃至昨日的太平军尸体,堆积而成,清除起来并不容易。
前面的太平军只能停下来,合力清除路障。
后队的太平军为路障所阻,队形越来越密集。
李锐沉得住气,直到这时才下令开炮。
开花弹在太平军人群中爆炸,弹片所到之处,太平军纷纷毙命。
紧接着,革命军的火枪手也开始射击。
在这么近的距离下,1852式步枪几乎弹无虚发,枪枪命中。
太平军队形动摇,有人开始往后逃。
这次进攻,太平军人数虽多,却不如昨天精锐。
秦日纲在阵后督战,当即毫不留情地派出督战队,斩杀胆敢后退的太平军。
官兵大惧,没人再敢后撤。
于此同时,秦日纲叫来忠勇小队的队长,对他说道:“小弟,妖兵甚是猖獗。
尔等为童子,至正至阳,妖兵刀枪不能入。
你敢不敢带上忠勇小队,冲入清凉门与敌交战。”
所谓忠勇小队,是秦日纲燕殿部队里的童子兵。
太平军中编有童子兵,本来作为牌尾编入男营。
盖因童子心智不成熟,易受拜上帝会蛊惑,乐为太平军驱使。
这些童子兵经常担负冲锋的任务,富有战斗精神,坚忍不拔,以战死为光荣。
不少太平军大将利用这一特点,干脆把童子兵编成敢死队。
秦日纲便编练了一支“忠勇小队”
,队员都是童子兵,以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为队长。
队长听过秦日纲的撺掇,说道:“燕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儿等常受燕王恩典,常思报恩之道。
天父保佑,我们忠勇小队恨不得立马上阵杀敌,杀尽妖兵。”
秦日纲备感欣慰,上前为队长整理衣冠,看见他脖颈上蒙着一块棉布,已被血水染成了红色。
队长豪爽地说道:“这是昨天跟妖兵打仗挂的彩,幸有天父保佑,小弟马上又可以跟他们算帐了。”
秦日纲身经百战,又经历了天京事变,早已变成铁石心肠。
看到忠勇小队一腔赤诚,他还是心有不忍。
因为他知道,忠勇小队此去,十有八九是有去无回。
可战争是无情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些十几岁的童子兵,只是秦日纲成王之路上的垫脚石而已。
忠勇小队队长带着三百多名童子兵,一边唱歌,一边向清凉门冲去。
歌声整齐而嘹亮:“儿今充童子兵,头编红巾,手执竹枪,朝夕跳叫,喉燥无声,炮声轰轰……”
只不过,他们空有一腔热情,手中的武器却相当落后。
大部分手持刀矛,少部分拿的是鸟枪、土枪,只有极少量的来复枪。
最小的队员只有十一二岁,拿不动刀矛,用一支削尖了的竹枪做武器。
这群十来岁的童子兵,一边跳跃,一边唱歌,毫不畏惧的向前冲锋。
这番诡异的景象,令城头的革命军又惊又怒。
秦日纲真是狠毒,竟然驱使孩子当炮灰!
李锐也大受触动,叹道:“太平军训练出来的童子兵毫不惧死,真是心腹大患。
若青少年都像这样愚昧无知,中国就没得救了!”
他做海盗时就刀头舔血,加入革命军后更经历了无数残酷的战斗。
可此时此刻,看到太平军童子兵前仆后继地冲了过来,李锐还是难过得流下了泪水。
他终于明白,邪教蛊惑人心,荼毒心灵,实乃世界之公敌。
怪不得,洋人传教士对拜上帝会痛心疾首;怪不得,王树仁在天京潜伏多时,对太平军毫无同情心,反而力主诛杀洪天贵福。
他抹干泪水,说道:“在战场上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传令,给我狠狠地打!”
前一句话,是革命军另一条战术原则,意思是在战场上,要坚决勇猛地打击敌人,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
这与优待俘虏政策,表面上有所违背,实则相辅相成,是革命军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战士们本来心有不忍,得到主帅的命令后,不再顾忌童子兵年幼,放手射击童子兵。
忠勇小队童子兵皆为血肉之躯,哪能挡住革命军的火枪火炮?
但他们受到蛊惑,不仅不怕死,还以死为荣,认为自己死后会升入天堂。
革命军不断毙伤童子兵,童子兵却反而越战越勇,前仆后继地向前冲锋。
革命军只有三四百人,弹药剩得不多,火力不够密集。
忠勇小队童子兵,竟然穿过枪林弹雨,突入到了清凉门下。
忠勇小队身后的太平军,以燕殿亲军打头,也受到鼓舞,向清凉门冲了过来。
敌众我寡,形势已经紧急。
李锐连忙向秦淮河上的战船发出信号,要求战船向城内发炮,分散太平军注意力。
革命军又在清凉门城楼上升起一红一黑两面大旗,意为决战时机已到,要战船方面只留下炮手,剩余水手全部上岸增援清凉门。
李锐也手持手枪,亲临前线督战。
城门下最为紧急,太平军已经突入到城门下。
此为革命军守卫城门的第一道防线,由王树仁亲自负责。
太平军如潮水般涌来,王树仁手下有一百二十人,弹药逐渐告罄。
眼看太平军已经奔袭而至,王树仁大喝一声: “兄弟们,上大刀长矛,跟我来!”
说罢,王树仁手持一柄长矛,带头冲了出去,和太平军拼起了白刃战。
他麾下还有九名特工,个个以一当十,护着王树仁,冲入太平军大开杀戒。
蜂拥而至的太平军,同样不遑多让,削尖了脑袋要往清凉门里钻。
秦日纲已经下过死命令,不夺下清凉门,决不收兵。
天王府也有悬赏,第一个登上清凉门者,封为丞相。
王树仁连杀两个太平军,用长矛刺中第四个太平军时,有个眼尖的太平军小将,一刀砍掉了王树仁的长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