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劫狱(1/2)
狱卒老王倒是十分客气,一听说杨烜改变了主意,立马把他请到了狱神庙。
旧时监狱里大多设有一座小小的狱神庙。
在南方,狱神庙里供奉的塑像是西汉的萧何。
因此,南方的狱神庙又常被称作萧王殿。
老王自年少时便顶了父亲的班,在监狱里一干就是三十年。
他虽不是牢头,却在狱卒中颇有威望,甚得同僚的拥戴。
杨烜被老王请到狱神庙里,看见桌上的花生米、茴香豆,顿时馋的流下了口水。
这晚正是阴历正月十五,清道光三十年。
尽管广州城局势紧张,城内还是稀稀拉拉地放起了爆竹。
春寒料峭,爆竹的亮光微弱而短暂,刺破了漆黑的夜空。
老王解去杨烜手上的锁链,和他对着爆竹喝起酒来。
杨烜忍不住感叹道:“王大哥冒险营救杨某,又这般款待杨某。
前两天,杨某不识好歹,拒绝了王大哥的好意,真是不识好歹。”
老王笑了笑,和杨烜喝了一盅烧酒,说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况且,杨公子是至臻堂的贵客,又是昭勇侯的嫡孙。
我能为公子出一份力,也荣幸得很。”
杨烜急于打听天地会劫狱的细节,又不好意思明讲,便旁敲侧击地问道:“王大哥这番作内应,放走一众天地会党。
事后,官府不会怪罪王大哥吧?”
老王笑了笑,说道:“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无需老弟操心。”
杨烜见老王说得十分轻巧,不禁有些狐疑。
他虽然刚过二十,却也在江湖上厮混已久。
监狱乃官府重地,官差层层把守。
想劫狱?
哪有那么容易!
最近几年,国内民变四起。
会党光天化日之下攻破城池、设卡收税、释放囚犯…… 劫狱的事,也不是没有,却大多发生在偏远小县。
广州是广东省会,又是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八旗广州将军驻地,城内兵马充足。
要想在戒备森严的广州城内劫狱,谈何容易?
老王见状,说道:“满清开国两百多年,国祚享久,如今尽显颓势。
就像那珠江口外的绿营战舰,表面上威风凛凛,实则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里面早已是千疮百孔。
“这狱政也一样。
在外人看来,是广东按察使,也就是臬台大人在主管监狱。
但臬台多是读书人出身,不懂狱政,过几年就迁转走了。
实际控制监狱的,却是像我这个的狱吏。
“历任臬台只关心自己的仕途,只关心搜刮银子,对这狱政是毫不上心。
前年时,有个老吏收了大笔的好处,掉包了一个死刑犯。
“他专门趁臬台与同僚喝酒时,请臬台签发文书。
臬台哪有闲功夫去亲自验明死囚正身?
此事被人告发,臬台大怒,想在这件事上做做文章。
“老吏却根本不怕。
死刑是件大事,需要皇帝朱勾。
若事情公开败露,老吏自然难辞其咎,但臬台的乌纱帽也定要保不住。
老吏把收受的贿赂分润了一笔给臬台,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杨烜见老王谈吐不俗,称满清而不称大清,对他颇有好感,说道: “狱政如此随意,正为我们劫狱提供了方便。
一叶知悉,狱政如此随意,可知国政也已糜烂不堪。
历数华夏王朝,很难超过三百年。
“满清以异族入主中原,以两百万满人统御四万万人口,如今已有两百多年。
现在国内民变四起,国外洋夷虎视眈眈。
大厦将倾,或许已经不远了。”
老王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神采,又和杨烜喝了一盅酒,说道: “我在监狱呆了三十年,见过各式人等。
公子乃杨忠武侯之后,却甚得天地会的信赖。
如今天下大乱,公子如此豪杰,正可大展拳脚。”
杨烜只是笑笑,不动声色。
看得出来,这老吏也是天地会的人,似乎在怂恿自己加入天地会。
杨烜虽然常与江湖人士来往,但他知道天地会组织涣散,难成大器。
如今,杨烜身陷囹圄,父亲死于教民之手。
当务之急,是先出狱,报了杀父之仇,再静观局势发展,选择合适的阵营。
杨烜盘算已定,说道:“大哥高看杨某了。
杨某不过一介纨绔子弟,无德无才,一不能报天地会知遇之恩,二不能为父尽孝,哪里还敢奢谈趁乱起事呢?”
这话说得倒是实情。
穿越之初,杨烜得知自己是杨遇春之孙,又得到天地会的信任,一时雄心万仗。
他梦想着自己能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进而改变历史。
然而,没过几天,残酷的现实就给他泼了一盆冰水。
腐败的监狱、猖狂的教民、父亲的惨死……这些事情不见于史书,却比史书更加真实,让杨烜真真切切感受到晚清的残酷、冷血。
一将功成万骨枯。
在晚清,仅仅一场太平天国运动,就使华夏损失了1亿以上的人口。
这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杨烜颇为气馁。
也许,在晚清这个乱世,在这个“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
下,个人是不足以改变历史的。
对于杨烜来说,不如明哲保身,过过舒坦日子算了。
不过,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该报还是要报的。
杨烜已经盘算好了,出狱第一件事,便是去央求广东提督陶煜,请他出兵镇压教民,抓捕杀父仇人。
狱卒老王见杨烜态度消极,便不再勉强,又和他喝了几盅酒。
杨烜追问劫狱之事,老王便闪烁其辞,只说让他不要着急,只管待命即可。
次日夜晚,杨烜难得睡了个好觉。
四更时分,杨烜正在熟睡,突然被人蒙住了嘴巴。
他大惊失色,拼命挣扎。
一个黑衣人附在他耳边,厉声说道:“不要声张!
天地会来救你了。”
杨烜的手链、脚链早已被人打开,便跟着黑衣人急匆匆地往外走。
外监一片死寂,狱友们还在熟睡。
路过门房时,却发现狱卒都已被黑衣人控制住,蹲在墙跟处瑟瑟发抖。
内监里逐渐喧嚣起来,那里关了十几个天地会的重犯,正是此次劫狱行动的营救对象。
杨烜跟着黑衣人来到狱神庙,见那里点燃着十几个火把,数十个天地会党徒手持短枪利刃。
黑衣人带着杨烜走了过去,早有一个天地会头目迎了上来,对黑衣人说道: “你带杨公子先走,我们接应上内监的兄弟,咱们在越秀坊处的民团会合。”
杨烜正要向天地会的人致谢,却听那人说道:“天地会的人自当彼此扶助。
兄弟不必言谢,先去民团那里避一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