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唐约翰册封琉球王(1/2)
杨烜接受琉球请藩,陈虹不免有些失望,觉得杨烜有些好大喜功,未脱传统帝王爱好虚名的窠臼。
支走琉球使者后,杨烜才向陈虹说出了心里话: “琉球请藩事小,借机压制日本才是正理。
我们的外交方针是扶持德川幕府,维持日本现在的‘幕藩体制’。
“此方针的关键,是压制日本西南四强藩。
长州藩、萨摩藩、肥前藩、土佐藩四强藩中,又以萨摩藩实力最强,最有希望挑战德川幕府。
“萨摩藩何以强盛?
关键就在于控制了琉球。
德川幕府闭关锁国,萨摩藩控制琉球,也就突破了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从琉球对外贸易中盘剥了无数财产。
“因此,我们控制琉球,既能拓展我国的势力范围,又能压制日本西南强藩,何乐而不为呢?”
陈虹恍然大悟,叹道:“大王料事如神,微臣实不能及!”
凭着某种直觉,杨烜把琉球问题看得很重。
因为琉球地处东亚贸易节点,是东亚地缘政治的重要一环,日后必能影响东亚秩序。
因此,他急调正在广州的海军司令唐约翰,让他出使琉球,确立越国与琉球的宗藩关系。
为壮声势,唐约翰从南洋舰队调来四艘大型蒸汽战舰,一同前往出使琉球。
7月,唐约翰抵达琉球国那霸港,国王尚泰亲自来到港口迎接,准备接受越国册封。
册封是中国古代皇帝授勋封爵时举行的仪式,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产生,之后不断演化改进。
至清朝时,册封仪式已经非常完善。
清初国力强盛,有三十多个藩国。
越南、朝鲜、琉球三国都是儒家文化圈国家,清朝对其更为重视,控制更为严密。
三国王位发生交替,都必须得到清朝的册封,新王才能即位。
(至今,清朝已经亡国一百多年了。
琉球每年9月都会举行“大清国皇帝册封琉球国王”
仪式,用来宣传琉球文化,吸引全球游客。
) 却说,唐约翰受命册封琉球国王,参考的便是清朝礼部制定的册封仪式。
不过,他是外国人,不喜欢繁琐空虚的仪式,对清朝的仪式进行了精简。
经过几天航行,舰队靠近琉球,首先看到一座山势耸立的孤岛。
随行的琉球使者尚喜告诉唐约翰,此乃姑米山。
在大海上看见姑米山,就算进入琉球境内了。
不多时,上百艘小船如蚂蚁一般,向越国舰队驶来。
原来,这是琉球王国派来迎接天国钦使的船队。
头船上坐的是头接官,通常由“紫金大夫”
担任。
唐约翰拿过望远镜,果然看到头船上飘着一面黄色大旗,上面写着“接封”
大字。
原来,以往清朝的使船都是帆船,速度缓慢,若是无风,船只就难以动弹。
按惯例,清朝使船靠近琉球时,琉球王都会派出上百艘小船迎接。
小船上坐有水手,手拿短棹,划桨前进。
靠近大帆船后,再挽上大船的纤绳,犹如地面上拉纤一样,牵引大船进港。
唐约翰听过尚喜的介绍,哈哈大笑,说道:“我越国军舰皆为蒸汽战舰,不靠风力,螺旋桨也好,明轮也好,造成的海浪甚大。
“传令,降低船速,派一艘快船通知琉球的‘头接官’。
叫什么来着,对了,紫金大夫。
通知紫金大夫,说他们的盛情我心领了,让他们返回吧,不要被战舰冲翻了木船。”
于是,琉球国小船逐渐散去。
靠近岸边时,又有一队小船敲锣打鼓,迎接越国使者。
这是琉球国王派来的“二接官”
。
越国军舰体型庞大,吃水较深,无法直接靠岸。
唐约翰等人只得下船,乘坐舢板靠岸。
岸边已经侯了一位“三接官”
,是当今琉球王国国舅,率领翻译官参拜唐约翰。
琉球官民早已翘首以盼,在岸上准备妥当,香案、茶水、地毯、礼乐等一应俱全。
琉球国王名叫尚泰,已在岸上的“却金亭”
恭候多时。
他容貌清瘦,只有二十多岁,跪迎在亭中。
唐约翰身为越国正使,坐在舢板船上,手中拿着使节,副使捧着诏书。
听到岸上放了三声礼炮,才得信上岸,将使节诏书放到“龙亭”
中。
所谓龙亭,类似于轿子,做成了亭子的形状,饰以龙纹,由仆从扛着,便于移动。
正副使两人,都乘坐着八抬大轿。
走到一半,遇到“迎恩亭”
,国王设下香案,率领他的众多官员,三跪九叩首,迎接唐约翰等人。
越国早已不废止跪拜之礼,唐约翰是外国人,也不习惯接受这种隆重的礼仪。
他连忙上前扶起琉球王,说道: “王爷请起。
我国不兴跪拜之礼,我也已经交待过贵国的礼官,王爷怎么还如此多礼?”
琉球王第一眼见到唐约翰,见他是个外国人,不禁有些畏惧。
听翻译说,唐约翰是越国海军司令,是越王的亲密战友,琉球王才稍微安心。
看到唐约翰态度和蔼,身后鱼贯而来许多华人,琉球王这才相信了翻译的话,说道: “先生是越王钦使,代表天朝上国。
小王不敢擅自废礼,有失恭敬。”
身后的琉球官民,见唐约翰身材魁梧,不怒而威,同样心生畏惧。
没想到,唐约翰虽是洋人,却翩翩有礼,对琉球王十分客气。
于是,琉球人戒备顿消,欢腾不已。
唐约翰舟行数日,身体疲惫,与琉球国王寒暄一番,即下榻公馆休息。
公馆称为“天使馆”
,意为天国钦使之公馆。
册封有两大典礼,分别是谕祭和册封。
谕祭是为了祭祖,册封则是给当今琉球王册封王号。
按惯例,琉球国王一般被封为“中山王”
。
唐约翰做事爽快,也不挑选吉日,于到达琉球的次日,举行了谕祭典礼。
谕祭礼在崇元寺先王庙举行。
这天黎明,琉球法司官率领百官,使用金鼓仪仗,齐集天使馆外等候。
唐约翰起床洗漱已毕,法司官进门请安。
之后,征得唐约翰同意,请龙亭进入公馆中堂。
副使手捧“谕祭文”
,将之放入龙亭。
谕祭文用杨烜的口吻写就,祭告琉球历代国王。
因事出紧急,这篇谕祭文实际上在福州写成,出自杨国桢的手笔。
法司官率领百官对着龙亭三跪九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