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支持林肯
当“海神”
号穿过浩瀚的大西洋,终于抵达美国时,时间已是1853年10月。
陆雨晨本对美国充满了期待,可到美国后,他才发现美国南北矛盾非常尖锐,快到了内战的边缘。
时任总统名叫富兰克林·皮尔斯,祖上是英国移民,于1853年3月4日宣誓就任总统。
美国人曾在二十世纪末做过一次统计,皮尔斯总统被评为美国有史以来形象最差、最令国民痛恨的总统。
但他的运气非常好。
在1852年的总统大选中,两党候选人选举都爆出了大冷门。
皮尔斯所在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争激烈,迟迟不能推出候选人。
皮尔斯作为折衷人选,反而后来居上,赢得了民主党党内选举。
至于民主党的对手辉格党,共有四位热门人选(包括两位总统),竟然全都先后病死。
最后,辉格党推出的总统候选人毫无名气,败给了民主党候选人皮尔斯。
皮尔斯当选总统后,采取了亲近南方的立场。
这使得北方废奴主义者深为不满。
在皮尔斯的支持下,民主党**、参议院领地委员会主席史蒂芬·道格拉斯,向参议院提交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主张奴隶制的实施不应受任何地域限制,新开发地区实行何种制度,应留给当地居民或其代表决定。
这就是所谓的“平民主权原则”
。
如果这则法案通过,就意味着奴隶制的扩展从此不再受地域限制,可以不断推向北部、西部等美国新开拓出的领土。
当陆雨晨到达美国时,美国参众两院正在激烈辩论《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
关于奴隶制的讨论,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而《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能否通过,无疑牵动人心,将深度影响美国奴隶制的走向。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则法案竟率先在参议院得到了通过。
美国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的权力、地位明显高于众议院。
可以想象的是,既然参议院都已通过这则法案,众议院不久之后亦能通过该法案。
杨烜的对美外交政策是,支持北方废除奴隶。
因为美国北方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而南方则是奴隶种植园经济。
中国在美国北方有着大量的商业利益,美国北方资本家在中国亦有着大量的投资。
陆雨晨到达美国后,首先拜访了皮尔斯总统。
这位总统十分庸碌,支持南方蓄奴州,陆雨晨和他没谈出个所以然来。
陆雨晨对他不抱什么期待,草草告别,转而拜访美国国务卿麻西。
美国国务卿主管外交,是外交政策的制订者。
这位麻西先生已经六十七岁,是个不折不扣的政坛宿将,曾任纽约州州长、美国陆军部长。
1845年,麻西出任陆军部长,主持了美墨战争。
陆雨晨的副手霍华德,当时便参加了墨西哥战争,是一名海军军官。
有了这层关系,麻西对陆雨晨一行非常客气。
他们不可避免地谈论到废奴问题,麻西坦承己见: “霍华德,我也算是你的老长官,你应该明白我的政治观点。
在道德层面,我非常憎恨奴隶制。
我当州长时,多次拒绝南方种植园主引渡废奴主义者的要求。
“做陆军部长时,我指挥美墨战争,同样惩罚了很多出格的奴隶主义者。
但是,美国是一个新兴国家,需要稳定、发展和团结。
“尽管我主张废奴,但同样与激进的废奴派保持距离。
激进废奴派,与南方蓄奴派一样危险,一旦让他们掌权,就会把美国拉入内战的深渊。”
霍华德也是一个废奴主义者,对老长官的话颇不认同。
他觉得麻西老了,胆小怕事,只想保住眼前的高官厚禄,便毫不客气地说道: “若都像国务卿先生这样,明知蓄奴有错,却不敢纠正,我国何时方能废除奴隶制?
《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之所以能够在参议院获得通过,不就是因为大家的纵容吗?
“它打着‘平民主权’的口号,干的却是蓄奴的龌龊勾当。
最令人不耻的是,参议员们明知法案有错,却个个爱惜自己的羽毛,竟然通过了法案。”
麻西不以为忤,耐心解释道:“这则法案声明,新开发地区实行何种制度,应留给当地居民或其代表决定。
从技术上看,它维护的是我国赖以为荣的民主制度。”
霍华德却不同意,反问道:“从技术上看,我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各州自愿加入联邦。
此事明载于宪法。
“但如果日后,南方各州宣布独立,这同样体现了我国的民主制度。
我们也要承认南方各州的独立吗?
如果我们拒绝承认南方各州,反而有违宪法精神。”
麻西知道霍华德说得没错,只好辩解道:“民主并非万能,却是维系我们这个国家向前进步的基本精神。
当前,在南北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我们要尽量避免内战。
“第一,南方人一向尚武,个个骁勇善战。
在美墨战争中,南方军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与之相反,北方却重视发展工业,对军事较为忽视。
一旦南北开仗,北方并无取胜的把握。
“第二,南方种植园的棉花,对英法两国的纺织工业至关重要。
我国与英国又是宿敌,一旦南北开仗,英国佬一定会落井下石,支持南方独立。”
久不言语的陆雨晨,此刻插话道:“国务卿先生想必了解我国的火枪火炮。
如果美国南北内战,我国愿意全力支持北方,为北方军队提供精锐的武器。”
麻西对陆雨晨的表态并不意外。
因为中国在美国的利益集中于北方工业区,与南方倒是素无瓜葛。
麻西对中国的支持表示感谢,却表示美国废奴之争是美国内部的家事,美国有能力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
霍华德对此深为失望,悻悻地向麻西告别。
他与陆雨晨略一商量,决定执行一个更为大胆的决定:暗中支持激进废奴主义者,推进美国的废奴运动。
陆雨晨选中的人名叫亚伯拉罕·林肯。
他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因为过于理想主义,在美国政坛树敌甚多。
不仅南方蓄奴主义者反对他,北方温和的废奴主义者也反对他。
林肯出身穷苦,通过自学成为律师,后来进入政坛。
由于缺少奥援,出身又差,林肯在美国政坛并不如意。
1846年,在经历了数次竞选失败后,37岁的林肯当选美国众议员。
他是一个激进的废奴派,受到南方议员的激烈攻击。
1850年,美国蓄奴派势力抬头。
林肯被迫辞去众议员职位,重新当回律师。
这天,陆雨晨找到林肯,邀请他担任中国驻美公使馆的法律顾问。
林肯接受了陆雨晨的邀请,双方自然而然地谈到了废奴问题。
陆雨晨说:“我国与贵国北方有着紧密的商业合作,支持贵国废除奴隶制。
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贵国蓄奴派势力抬头,贵国总统也偏袒南方蓄奴州,令人深为忧虑。”
林肯叹口气,说道:“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我原本以为,美国会始终向着光明的方向前进。
没想到,最近几年来,她却走偏了路。”
陆雨晨慨然说道:“先生,我虽是中国人,却也略知一些贵国的情况。
贵国有两大党,民主党代表南方,辉格党代表北方。
贵国的蓄奴势力抬头,实因辉格党曲意妥协。
若想废除奴隶,非要另组新党不可。”
“另组新党?”
林肯若有所思,一时之间却又无法接话。
霍华德却在一旁附和道:“不错。
辉格党已经堕落了,唯有另起炉灶,才能团结废奴主义者,才能清除奴隶制这颗毒瘤。”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林肯备受鼓舞,对于废奴有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