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牛刀杀鸡(1/2)
杨烜在肇庆盘桓了近两个月,审结大案,强力推动大整肃运动。
直到大整肃运动进入正轨,他才离开肇庆,继续向桂北进发。
到桂北巡视边疆,打击湘军王錱部,才是杨烜此行的真正目的。
没想到,他仅在肇庆就耽搁了两个月。
已是9月,酷暑已过,正是用兵之时。
杨烜离开肇庆后,率领着近卫师官兵,马不停蹄,中途不作停留,直奔桂北重镇桂林。
此次御驾亲征,对手是却是个不知名的小将,未免有些牛刀杀鸡。
此时的王錱,在清军阵营里还没什么大的名气,其实非同小可。
杨烜此举,也是为了试探湘军的实力。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湘军,派系甚多。
有一个派系被后世称为“老湘营”
,又称“王左系”
,战斗力最为强悍,其领袖先前为王錱,王錱死后为左宗棠。
这一派的重要将领有张运兰、王开林、王开化、蒋益澧、杨昌浚、刘松山、刘锦堂等。
王錱是罗泽南的学生,罗泽南很早便开始办理团练。
曾国藩创办湘军陆军,便是以罗泽南的团练为底子。
罗泽南是曾国藩的好友,名声很大,学生很多。
曾国藩为培植心腹,对自己的门生大加重用。
很多罗泽南的学生都改投在曾国藩门下。
王錱为人刚直,坚决不肯改换门庭,在湘军中相对独立,与曾国藩交恶。
此公治军非常严。
曾经有一次,他有事外出,部队一直集合等着开饭。
因为没有王錱命令,部队不敢开饭,坐在原地不敢乱动。
直到王錱回来,才下令部队开饭,官兵们已经饿了半天肚子。
王左系在湘军中相对黯淡,两位领袖性格都很刚直,命运多舛,仕途不顺。
王錱死得很早,死前与曾国藩不睦,备受曾国藩排挤。
左宗棠年轻时历尽艰难,好不容易在湖南巡抚幕中得到重用,却差点因樊燮京控案丢掉小命。
此案之后,左宗棠离开湖南巡抚幕府,正式带兵搏击功名。
等他到主持浙江军务,王錱已经病死。
左宗棠搜罗王錱旧部,创办楚军,迅速收复浙江。
他出征西北时,老湘营亦立下了赫赫战功。
王錱所部湘军只有五千多人,却能征善战,不时窜扰桂北,令广西当局非常头疼。
而此时的王錱,已与曾国藩决裂,不受曾国藩节制。
湖南巡抚骆秉章费心笼络王錱,留王錱守卫湖南。
王錱以五千人马,保卫湖南安宁,屡次平定省内民变,被骆秉章倚为柱石。
王錱性格刚烈,作战勇猛,为人高傲。
他并不把革命军放在眼里,时常率军进入广西,骚扰桂北。
广西守备师与之交手多次,胜负参半。
杨烜暂时无意进入湖南,也不想与湘军纠缠。
但既要东征闽、浙,就必须确保广西后方的安全,打击王錱所部的湘军。
王錱能征善战,时人皆称之为“王老虎”
。
如何对付王錱,杨烜的属下多有意见。
或曰:“应该立即派出一支轻骑,深入湘南永州府,策动当地瑶人造反,逼迫王錱分兵永州。”
或曰:“应该以钱粮军械为诱饵,诱敌深入,设置埋伏,层层截击,大量歼灭湘军有生力量。”
杨烜却说:“王錱自视甚高,练兵很严,一般的办法对付不了他。
此人用兵,最讲究出奇制胜。
当初曾国藩让他募两千新兵,他私自募集了一万,后被曾国藩勒令裁撤,现在手上也有五千兵马。
“这五千人,是王錱搏击功名的本钱。
如今曾国藩避重就轻,正在加紧备战,准备东进武昌。
王錱被曾国藩排挤,则专司保卫湖南,不时骚扰桂北。
“善用兵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王錱喜欢出奇制胜,咱们也给他来个出奇制胜。
古人云,‘衡阳扼荆湖南北,引交(交趾)广(两广)为颈,更有衡山为后,湘水在前,为湘东重镇。
’ “我们派出一支奇兵北上湖南,佯攻衡阳,王錱一定会回师救援。
由此一来,我们就能取得战场主动权。
王錱心高气傲,一定要拼命堵截我军。
待他轻敌冒进,我军再寻机歼灭王錱。”
刚者易折,王錱性格刚烈,必难善终。
历史上的王錱死得很早,只活了三十五岁,就病死于军中。
因他与曾国藩交恶,死时也没混出多大的名堂,远不如师弟李续宾、李续宜等人得意。
湖南地处南北要冲、长江中游,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革命军已经完全占领广西,与湖南相接壤。
太平军兴以来,曾两度兵临湖南,第一次为1850年,太平军“专意金陵”
,途中经过湖南。
第二次为1853年,太平军西征,一度逼近长沙北郊,却最终铩羽而归。
此时的湖南,各地大办团练,号称“湘勇”
,又称“湘军”
。
曾国藩为二品大员,在乡守制,奉咸丰之命担任湖南“帮办团练大臣”
。
曾国藩久任京官,才能也很一般,却被湖南团练奉为领袖。
原因主要有两条: 第一,他的官职最高,已是正二品的侍郎,一度兼任礼部、工部、刑部三部侍郎,官声极好。
第二,曾国藩严于律己,求学不倦,与左宗棠、罗泽南、胡林翼、江忠源等官绅关系极睦。
左宗棠是前任湖南巡抚张亮基、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极受信任,极富才干。
他有个绰号是“二巡抚”
,意思是湖南官场只知有左宗棠,不知有巡抚。
不过,左宗棠虽是曾国藩的好友,却并不大看得上曾国藩。
曾国藩的迂缓迟钝是出了名的,左宗棠则才思敏捷,心高气傲。
曾国藩创办湘军时,侵袭湖南官场的权力,得罪了湖南官场。
左宗棠身为二巡抚,鼎力支持曾国藩,帮了他很大的忙。
罗泽南则是湘乡大儒,底下弟子众多,其中的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唐训方等人,都成为湘军名将,位列督抚。
江忠源更不必说,乃是湘军鼻祖。
曾国藩创办湘军时,并非白手起家,而是吸收了很多现成的团练。
譬如罗泽南手下的团练,就完全归入曾国藩门下,成了最开始的湘军陆军。
罗泽南办团练,以书生带兵,弟子多充当营官。
曾国藩吞并罗泽南的团练后,很多罗氏弟子变换门庭,改投入曾国藩的门下。
在封建时代,拜师如拜父,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