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12章 镇西军群情激愤(1/2)

嗣德帝的诏旨如同一道催命符,把无数个越军官兵赶上了不归路。

这道“明发”

上谕,最先传到北圻经略大臣阮知方手里,之后又传遍北圻各省。

最令阮知方寒心的,是上谕中的一句话,说他“畏敌贻忧,全无施措”



阮知方扪心自问,觉得自己忠心报国,没有哪里对不起阮朝。

可嗣德帝这样谴责他,又使用“明发”

格式,使得国内人尽皆知。

这让阮知方情何以堪?

阮知方知道,这是政敌张登桂在捣鬼。

可是大敌当前,国事糜烂,张登桂身为国家柱石,竟然做此举动,有何大臣之风?

嗣德帝乃一国之主,竟然不辨忠奸,不明形势,阮朝还有什么希望?

阮知方为人忠正方直,得旨后悲愤交加。

他一向以忠诚报国自许,自然不会抗旨。

何况嗣德帝已经明发上谕,举国皆知,阮知方接令后当即决定整顿兵马,与征越军决一死战。

手下几个部将,追随阮知方十几年,一起在南圻、高蛮、暹罗作战,彼此是过命的交情。

他们深知征越军的厉害,更明白张登桂借刀杀人的用心,当即秘密集议,炮制了一篇“上朝廷书”

,拿给阮知方过目。

阮知方一看,惊??

得头晕目眩,差点昏厥过去。

这篇文章首先辩解了“以守为战,以战为守”

的策略,认为要对付北贼,只能抱定持久作战的宗旨,以守代攻,后发制人。

接着,文章历数镇西军当下的困境:士兵开小差、军饷欠发、武器低劣、官兵士气低落……对于镇西军当前的敌人,又免不了要夸大其词,仿佛征越军、蝗贼、天地会山贼、天主教起义军个个兵多将广,无可抵挡。

最后,文章笔锋一转,说阮朝当今奸臣当道,嗣德帝受到蒙蔽,忠臣良将不被重用,请嗣德帝“痛加整斥”

,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内忧外患,“中兴越南”



所谓奸臣当道,不言自明,自然指的是权臣张登桂。

一名心腹大将兴冲冲地说道: “章帅,兄弟们都在这个折子上联署签名了。

只要您点头,咱们即刻把折子发回顺化,保管让张登桂吃不了兜着走。

就是嗣德皇帝,也会感念您的一片忠心,回心转意,放心让您经略北圻。”

阮知方字含章,故被属下称为“章帅”



他是文人出身,久任大臣,深知奏折的重要性。

属下一片忠心,凑成了这篇文章。

可这篇文章写得太拙劣,时机也不对,如果发给朝廷,不仅会使嗣德帝震怒,更会引起群臣惶恐,让国人侧目。

他把这篇文章撕成两半,扔在地上,厉声说道:“你们这是要搞兵谏,还是要谋反?

是活得不耐烦了,还是想把我往火坑里推?”

众将见主帅震怒,不解之下,只好恨恨地跪了下来,恳请阮知方息怒。

一员大将说道:“章帅,难道咱们真的要遵照张登桂所说,白白去送死?”

另有一人立马说道:“我们跟着章帅出生入死十几年,谁还怕死?

就怕奸臣当道,咱们战死沙场后,朝廷不仅不给抚恤,张登桂还要污蔑我们,说我们畏葸避战、贪生怕死!”

立马又有人附和起来,说道:“张登桂最可恨,把持朝廷,猜忌我们镇西军,屡屡拖欠军饷。

又在嗣德帝面前搬弄事非,说我们尾大不掉!”

不知谁小声嘟囔了一句:“奸臣当道,咱们跟着阮朝混有什么前途!

还不如像高伯适那样举旗造反呢!

最起码,黎氏信任高伯适,不必受满朝奸臣的窝囊气!”

这句话潜藏在众人心里已久,谁也不敢说出来。

此话一出,众人立即停止了抱怨,把目光涮涮投向阮知方,探询阮知方的态度。

阮知方深知这里面的轻重,却只是叹了口气,未作言语。

有个部将受到鼓舞,说道:“章帅,咱们在南圻镇守十余年,与法夷、高蛮、暹罗、农民军征战不止。

朝廷可曾有过什么像样的恩典?

“这次北圻有事,朝廷一纸调令,把我们镇西军从南圻调到北圻。

中间屡屡催逼,要我们星夜兼程行军。

又拿我们在顺化的妻儿要挟我们。

开拔费少得可怜,部队才过来没多久,就又逼着我们与北贼决战!

“张登桂有本事,让他自己来北圻试试!

朝廷不是有中央军吗,把中央军拉过来试试!

看他张登桂行,还是中央军能打?”

这种气头上的话,说说而已,并没什么卵用。

阮知方是越南中圻肇丰府广田县人,出身于诗礼之家,自幼博览群书,深受儒家熏陶,立志忠君报国。

经过三十年宦海浮沉,阮知方君臣观念极重,对自己的名誉极为看重。

张登桂对此心知肚明,知道阮知方不会抗旨,故敢肆无忌惮地使用明发上谕,切责阮知方,逼他立即出战。

但阮知方的部下,多出身于武将。

这些镇西军悍将长期与高蛮、暹罗、南圻山贼作战,生死与共,隐然结成了某种小团体。

越南与明清一样,对军权防范很严。

越军不得参与政府行政权、财政权,内部指挥、管理分离,战时简派文臣统率大军,与满清绿营兵相似。

所以,镇西军虽然骄横,却远达不到尾大不掉的地步。

现在,北圻局势危急,征越军虎视眈眈,镇西军内部人心惶惶。

加上朝廷威逼利诱,这些镇西军悍将也产生了异心。

阮知方深知军心已乱,只得义正言辞地说道:“诸位,我们食君之??

、忠君之事。

古人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值此北贼入侵,我等军人更应慷慨赴死,以纾君忧。”

这话毫无说服力,底下无人响应。

倒是有个大将驳道:“章帅何出此言?

朝廷不辨忠奸,嗣德帝也不信任章帅,咱们还为何要效忠朝廷?”

有人开了口,立马就有人接腔,说道:“咱们镇西军久经战阵,现在又身处前线,该怎么打仗,还要朝廷来教吗?

章帅抱定的‘以守为战,以战为守’的策略,是当前唯一可行的策略。

“反倒是朝廷里那帮奸臣,见不得我们有一丝清闲,逼着我们立马出战。

现在北贼势大,有蒸汽战舰,枪炮精利,实非我军所能敌。

“张登桂逼我们与北贼决战,不是要逼我们送死嘛!”

谈到“送死”

,众将都愤恨不已!

镇西军大仗小仗打了无数,从来没有遇到过征越军这样的敌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悲剧绝望。

可朝廷并不体恤他们,下旨切责,又派内臣监临河内,催逼他们立即与征越军决战。

这是什么道理?

有个足智多谋的部将,被镇西军称作是“小诸葛”

,为了一向深沉,此刻也忿恨不已,说道: “如今,我们镇西军是左右为难。

若是奉诏,必败无疑。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