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镇政府又被围了

这一天李晓宁刚从修路工地上回到镇政府。还沒进院。就发现镇政府门口围了一大群人。叽叽喳喳的。正跟门内的工作人员大声说着什么。

“又來围攻镇政府了。”李晓宁心中一惊。不动声色地走近。站在人群外围。听他们在吵吵什么。村民们都正急着和里面的工作人员吵吵。也沒大注意镇长已经來到了他们的身后。

听了一会儿。大概听明白了。原來这些村民都是小杨庄村的。他们村的陵地正好处在正在修的公路设计路线上。涉及的坟墓很多。共有八十三座。其中无主坟十一座。有主坟七十二座。墓主都是小杨庄村故去的老人。

李晓宁不禁皱了皱眉头。因为这事儿镇党委会上已经讨论过解决方案了。在不占用耕地的基础上。将小杨庄村的陵地就近迁到山脚下的一片荒地去。镇政府每座坟给予三千元的补偿。无主坟由镇政府出面迁移。负责这事儿的是副镇长杨大闯。因为他就是小杨庄出來的干部。方便和村民进行沟通。

这个处理方案李晓宁也是赞同的。虽然每座坟补贴三千元并不算是很多。但是考虑到平山镇的人均年收入才是二千一百元。这已经算是相当高的补偿标准了。再加上修路本來就是为了这些百姓好。这种情况下。百姓如果还來闹事。就真的有点儿不讲道理了。

李晓宁挤开人群。走了进去。发现副镇长杨大闯正在门口阻拦群众。已经忙的焦头烂额。见到李晓宁进來。急忙一脸愁容地说道:“李镇长。你终于回來了。你看这事儿弄的……”

李晓宁抬手制止了杨大闯的解释。转身冲村民大声说道:“大家先听我说。”

“还有什么好说的。”前排的一个中年村民不认识李晓宁。想硬闯进來。上前抓住了李晓宁的胳膊。想把李晓宁推开。谁知看起來不是很强壮的李晓宁。脚下却似生根一样。在中年村民的推搡下。非但沒被推开。反而牢牢扎在门口。岿然不动。

那中年村民一皱眉。再次发力推李晓宁的胸口。依旧沒推动。

李晓宁摊着双手。冲着那中年村民笑了笑说道:“我说大哥。别推啦。你要是把我推倒了。磕个好歹的。事儿沒办成。反倒落下个故意伤害的罪名。那可就犯不上喽。”

那中年村民怔了怔。适才他第二次出手。已经用了全力。不过李晓宁却仍然动都沒动一下。看來不是个善茬。便撒了手。双手叉腰。气势不减道:“那你倒是说说。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事儿。”

李晓宁打量了几眼面前的村民。提高了嗓门。正色道:“我知道大家來找政府说理。肯定是事出有因。肯定是我们的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让大家不满意了。不过。你们这样闹。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題。几百号人七嘴八舌。乱哄哄的。能谈成什么。不如这样。你们选出几个代表來。我们坐下來好好谈谈。我跟大家保证。如果确实是政府做的不到位的。我们一定立刻改正。”

村民们听李晓宁这么一说。大多数人觉得在理。而且已经有人认出了李晓宁。就不再咋呼了。不过还有几个炸刺的。有些不服气。大声地嚷嚷着:“大家别上他的当。我们选出领头的。他就知道该抓谁了。而且。天下的乌鸦一般黑。跟这帮当官的有什么好谈的。”

李晓宁面色一冷。指着那个刺头沉声说道:“小杨庄我也去过好几回。我不认识你。但你们中很多人我都见过。还到你们家里喝过水。聊过天。我是个怎样的人你们多少也应该有些了解。你们今天是來解决问題的。不是來闹事的。事情闹大了。对你们有什么好处。我在这里代表镇政府表个态。对正常诉求的。绝不追究。但是对于蓄意闹事的。一定严惩不贷。”

这时人群又有几个人说话了。“我认识小李镇长。他确实和别的当官的不一样。这条路也是他张罗着修的。好好跟他说说。肯定沒错。”

看大家肯静下來听他讲。李晓宁稍稍安心。继续说道:“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了维护大家伙的利益。帮助大家改善生活的。只要群众不满意。无论谁对谁错。政府都是脱不开责任的。所以。我相信大家是因为相信政府。才來跟政府讲道理的。而不是來无理取闹的。大家说对不对啊。”

村民们见李晓宁把姿态放的这么低。怒气也就渐渐消退了。纷纷议论起來。

“这就是小李镇长啊。光听说了。今儿才见到真人。就是跟别的当官的不一样啊。”

“原來小李镇长这么年轻啊。看起來比我家小四大不了几岁呢。”

“你别看他年纪不大。可是人家是真有水平。你听听人家讲的话。就是让人心里舒坦。”

“这小李镇长长得还挺俊的呢。也不知道有沒有对象。老三。你家那姑娘也快二十了吧。找人给小李镇长说和说和。”

“净扯淡。人家小李镇长是大城市里來的人。咋能看上咱农村丫头呢。”

“那可说不准。看小李镇长这样子。可不像其他那些城里人。说不定就愿意找农村闺女呢。”

“他四婶。你就别瞎张罗了。小李镇长有对象。我见过。那叫一个俊啊。”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话題不知不觉间转到了李晓宁身上。紧张的局势也缓解了下來。

听到村民竟然开始操心自己的婚姻大事。李晓宁哭笑不得。这群村民还真是可爱。

李晓宁赶紧又趁热打铁。宽慰了大伙几句。让大家保持冷静。推选出几位代表进屋谈判。其他人先在两旁的房间里休息。不要阻碍政府的正常办公秩序。

这回大家欣然接受。很快推选出了十位代表跟着李晓宁进去谈判。其他人也让出了镇政府门前的道路。

将十位村民代表请进会议室后。李晓宁亲自给大家倒上水。并叫人把镇党委书记张二娃叫來。然后率先说道:“大家此次來的目的。我已经大体了解了。那就是对迁坟不满意。我现在想具体了解一下。大家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

杨大闯在旁插话道:“还能有什么原因。不过是想趁机多跟政府要点儿钱罢了。”

“杨镇长。你可不要信口胡说。我们从來也沒有说多要钱。”一个中年农民代表生气地说道。他有着一张棱角分明的国字脸。精干的寸头。黝黑的脸颊。虽是一张典型的农民脸。不过从他的眼神中。李晓宁隐隐看出了读书人的精气神。兴许是个大学漏子。李晓宁想。

“就是。你们不要拿你们当官的那些歪歪肠子來想我们老百姓。”一个老汉也跟着说道。

“对。我们从來也沒想讹你们。”

眼见大家又要吵吵起來。李晓宁敲了敲桌面说道:“大家都一个一个地说。像这般乱吵吵。根本谈不成什么问題。这位大哥。你叫什么名字。就你先说吧。”李晓宁用手指了指那名中年代表。他已经看出來。这个人才是村民的首领。擒贼先擒王。要想圆满处理好此事。先要征服这个人。

“我叫杨成才。”那名中年代表说道。“我们不想要政府一分钱。我们就是不愿意迁坟。”

李晓宁皱了皱眉头说道:“那总有个原因吧。”

杨成才说道:“古语说的好。‘富不更门。穷不迁坟。’说得是迁坟是件大事。坟不可轻迁。俗话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那坟里面埋的都是我们的先人。是不能随便惊动的。”

听了杨成才的话。李晓宁不由一愣。他是受着科学教育长大的。对于这些封建迷信思想向來是不屑一顾的。而且他虽然也是农村出來的孩子。但是他的家乡受改革开放的影响比较大。农村丧葬改革也做的非常好。火化早已经普及了。包括他的父亲也是火化的。所以他根本沒想到小杨庄村民不愿意迁坟的原因居然是怕惊扰死去的先人。

李晓宁疑惑地向其他的村民代表求证道:“你们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不迁坟的。”

“对。就是这个原因。”村民代表们一致点头说道。

这一下。李晓宁感觉有点儿头大了。他自从踏入官场以來。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都凭着他的智慧、勇敢和运气一一化解。可是眼前的这个问題却让他生出一股无力的感觉來。人家不要钱。就是不愿意。你能有什么招。硬迁。那不跟那些强拆的一个样了。

愣了一会儿。李晓宁才冲杨成才说道:“我听过一首诗。也是古人写的。‘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这首诗说的是。任他三皇五帝的德高望重。还是夏后商周的功名利禄。到头來无非是孤坟几座。荒草一堆。人死如灯灭。死都死了。还有什么可被惊扰的。”他看出來。这个杨成才喜欢引经据典。便也跟着拽了拽文。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