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一章 国际化(1/2)

铁血都市 - 第二百八十一章国际化 西凉政府传来,林涛去中央党校学习一年的消息,大家反映不一,有人看林涛要调走很高兴,因为林涛在时,他没有得到提拔,也许来了新市长,自己的机会就来了,这种投机者,只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 ┘可那些尊重林涛,敬佩林涛的干部,则是非常不舍,心里合计着,难道非要去中央党校吗?

西凉的建设如火如荼,举世瞩目,这是多大的政绩,即便不去中央党校镀金,上升的空间也是极大啊。

还有一个人听到这个消息惊的跳脚。

张玉和听到省委把林涛推荐到中央党校,吃惊之下,把茶杯打翻,张玉和却没心思理这些,而是在办公室内来回踱步,显的很焦急。

张玉和这半年多同林涛配合的很默契,虽然心里还有点小九九,但是表面都是客客气气的,何况通过相处,发现林涛这人是顺毛驴,吃软不吃硬。

而且林涛背景强大,张玉和认为,只要跟林涛绑紧在一起,把西凉新区搞好,只要再坚持一年,即便西凉升格为副省级城市,自己这个书记也很可能不会调走。

而眼下,身为居然要把林涛推荐到省委党校,难道是省委书记忍不住动手了。

而自己这半年来同林涛走近,虽然省委书记没有过问,但是这无疑意味着背叛。

如果调来新市长,那么自己这个市委书记的位置也就不安全了啊!

张玉和这次直接去了林涛的办公室。

林涛看张玉和火急火燎的过来,露出微笑,亲自给书记倒茶。

张玉和心说,你怎么还没事人的啊,这不是明显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吗,你走了,马上就会有人过来摘桃子,这新西凉现在被外界誉为‘天降之城’这是多大的政绩啊。

林市长虽然年轻,但是颇有手段,而且能力没的说,不会是看不明白的人啊!

“林市长,省委推荐你到中央党校学习,虽然机会难得,但是西凉建设现在只是打好了基础,你去党校学习,这发展速度只怕要慢下来啊!”

“张书记过奖了,西凉的发展是大家群策群力的结果。

再者我去中央党校是在职学习。”

林涛不以为然的说道。

张玉和恨铁不成钢的说道:“老弟你糊涂啊,你人不在西凉,只怕会有很大变化啊,到时你在北京可是鞭长莫及啊!

而且根据小道消息,西凉升格为副省级城市,很可能会提前。

到时候,市长就是副部级了,你说,你人要是在北京,其他人插手怎么办?”

林涛虽然知道西凉要升格的事情,但是具体时间还不确定,这需要国务院的定夺。

然而同岳父关系极深的邓展伯父身为副总理,却一直没有传递过消息。

林涛虽然不是官迷,但是西凉建设,是他一手带动的,凝聚了自己的心血,再有这里还有家族事业和高天公司。

别人想要轻松摘桃子,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自己要真去了中央党校,就像张玉和所说,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不过这也是对自己和关心自己的长辈们的一次考验。

林涛想到这笑道:“我这次去党校,当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不过我对西凉的感情很深,平时可以电话联系,也可以参加视频会议。

就当在北京办公了。

我想只要不是我主动提出辞职,其他人还不至于跟我争抢这个市长。

我走期间,李林婉市长可以代理工作。

张书记还要多加引导,有你在西凉坐镇我放心。”

虽然,张玉和听出林涛的意思是,想动他,不容易,不过还是存在风险,不过这事也不是他能左右,这事省委的决定。

“好吧,既然决定了。

暂时只能这样了。

不过你去了京里,得先搞好视频会议设备。

你平常要上课,看来会议只能在周末或者晚上进行了。”

张玉和长出一口气说道。

林涛笑道:“虽然以后,这样面对面的商谈机会少了,但是我们可以随时电话联系。

我看信息化办公也应该提到西凉发展的日程了。

高速发展的西凉,必须有高效率的干部团队才行啊!

这事,我让闻市长找人搞搞。

另外我去北京,也可以去挖一些人才回来,填补空缺。”

“好啊,林市长走到哪里都忘不了为西凉谋利益,这点很让我敬佩。

不过你不在身边,我感觉压力很大啊!”

张玉和最后有些苦恼的说道,此刻他在林涛面前倒像是朋友间的无话不谈。

林涛知道张玉和的苦恼和想法,毕竟西凉升格副省级城市,这样的机会谁都不想失去。

林涛安慰道:“我岳父曾经跟我说过,身为干部,你的一切行为都看在组织眼里,只要你努力工作,一心为公,即便有个别宵小作梗,也大不过组织。

西凉的崛起和发展,有目共睹,不是任何人可以轻易抹杀的。”

“老弟说的对,是我着相了。

看来我还得更加努力才行啊,我就豁出去这一百五十多斤了。

人家都说,高考的学生要是掉二十斤分量,保准能考上好大学,我要是因为工作减轻个二三十斤,也会把西凉搞好。”

张玉和笑道,脸上的表情轻松了不少。

林涛笑着说:“这样我就放心了,不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张书记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之余可以锻炼一下。”

两人谈话的气氛变得轻松,不在纠缠去党校的话题。

一谈到新城,以及络绎而来的国内外游客,张玉和立刻又眉飞色舞起来,以前张书记在其他市当领导的时候,是喜怒不形于色。

不过来到西凉,特别是最近半年,惊喜不断的刺激神经,张玉和也是悄然改变。

张玉和说道: “根据统计这半个月入住新区酒店的外国游客达到了两万,国内游客达到了三万。

而且还有不少滞留在省会,以及周边城市。

和咱们直通高速的四个市,星级酒店预订都是暴增啊!

我们新区的酒店不少还在建设中,看着游客分流,真是不甘心啊!”

张玉和既高兴又有点惋惜。

就如同地上大堆的钞票捡不过来一般,恨不得多生出两只手。

“有周边四市分流也不错,若不然,一到十月份,地宫对外开放,游客还要激增,这对我们也是很大压力。”

张书记讶然笑道:“以前还听人说,有钱人因为钱多也会痛苦。

我想来都是嗤之以鼻,认为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可咱们西凉,眼下就是这个情况啊!”

“这倒也是,对了,为了解决住宿问题,我看可以开放新区一部分民居,那些新房装修一下,完全可以对外承租,只怕比卖房还要划算。

不过这样一来,警察同志和社区干部就有的忙了。”

林涛喝了一口茶水说道。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忙比闲好,我们西凉的干部就应该都动起来。”

西凉新区,从开发到现在历经十一个月。

此刻已经是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

主要干道的街面建筑全部竣工。

有一些新开发的居民小区,已经入住了新居民。

西凉一些组织单位也搬迁过去,比如说西凉公安局,西凉交通局,西凉人事局。

西凉财政局,西凉市中心医院,西凉第一高中,西凉实验中学——等等二十几家单位。

但是西凉政府和市委还没有搬迁。

等待着明年春季搬迁,那时候,西凉新区的建设基本完成。

意味着,西凉政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也有在老区压阵的味道,就怕其他单位心慌。

可是西凉市政府和市委都还没搬迁,其他单位自然不敢有什么想法。

现在西凉新区有个怪现象,那就是大街上,有时外国人比中国人还多。

因此各种语言培训机构,翻译公司应运而生。

吸引了许多外国语学校的师生。

要想提高口语能力,没什么比直接跟老外对话更有效率了。

因此在一些餐馆,商场兼职的多数都是大学生。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