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最好的机会(1/3)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
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
归來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目送着远征军先遣队第二百师附骑兵团和工兵团一部士气高昂的向同古进发。余飚凛然敬礼。这是甲午后中国军队的首次出境作战。扬威域外。壮志在胸。何其伟烈。
“副参谋长。军座有请。”一个勤务兵跑过來报告。
余飚愣了一下。他知道蒋介石來到了这里。正在与杜聿明密谈。此时來找他。不知是接见已经完毕。还是……
蒋介石当时是中国战区总司令。
可是联合军统帅部并來赋予蒋介石在缅甸作战的指挥权。
中英双方亦未就此点达成协议。
于是。
蒋本人企图以这个头衔來指挥中英双方在缅甸作战的部队。
他的作法是“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
。
也就是说他要取得指挥权。
必先让英国指挥一些中国的部队。
然后在重要关头他自己亲自來指挥。
但英方并不欢迎蒋介石。
所以他不得已才下令中国远征军归英方指挥。
蒋介石对此自不甘心。
此次前來。
他提出七项条件通知英军司令胡敦。
大意是:铁道由我方守备。
派副司令主持运输。
划分中英作战地区。
中方派联络员到英军司令部。
要胡敦将军答复上项照办后。
第五军才能开始入缅。
胡敦除了关于设置联络官一点怕暴露英国人不可告人之企图。
因而末予承认外。
其余都接受了。
随后。
蒋介石亲自指挥部署。
企图对胡敦继续施加压力。
取得指挥权。
而英方另派魏非尔來见。
几番会商后。
指择权的问題仍未取得协议。
而局势的演变真的象余飚所陈述那样。
英国人迟迟不让中国军队入缅。
此时仰光危急。
又连番催促。
可又不提供足够的车辆和油料。
而且。
日军的宣传俨然以各民族的解放者自居。
这对于英殖民地的被统治者。
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和号召力。
这在缅甸已经显露出來。
缅甸各族人民六十多年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
深受殖民主义者奴役的痛苦。
要求民族独立自由的思想日益增长。
可是蒋介石为了讨好英帝国主义。
对于缅甸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
毫未表明态度。
更谈不到支援缅甸人民。
于是缅甸除先进分子积极文援中国远征军抗日外。
一般都抱着观望的态度。
而反动党则为日本所利用。
甘作缅奸。
到处进行破坏活动。
同时缅甸人民普遍仇视英军。
遇机即杀。
“委员长。军座。”余飚经过几道警卫。走进了总指挥部。不出所料。蒋介石和杜聿明。还有两位不知名的将军在里面。
“振生。坐吧。”蒋介石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那是常见的也是刻板的。
等余飚坐下。杜聿明开口说道:“振生负责最近的大练兵。搞得很好。第五军的丛林战能力提高了一大截。而且振生对我军入缅作战。也有高深的见解。”
“军座过奖了。”余飚谦虚道:“不过是愚见。仅供大家参考而已。”
“振生是有本事的。这我是知道的。”蒋介石点了点头。缓缓说道:“只是这指挥权的问題。跟傲慢固执的英国人谈了几次。总是沒有结果。”
这是点到正題了。余飚沉吟了一下。看到杜聿明向自己投來鼓励的目光。开口说道:“指挥权一定要据理力争。外国人不了解我军各部队的战力、装备情况。就不能知己知彼來指挥作战。中国军队就会遭到致命的打击。可以向英国人提出成立联合参谋团來统一指挥。如果英国人不让步。我军可以威胁退出联合作战。”
蒋介石面无表情。端起玻璃杯喝着水。军令部次长林蔚疑虑的说道:“得罪了英国人。恐怕以后的物资供应会出现问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