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讨论(2/2)
。
戴笠给人的印象是聪明而有想象力。
残酷而不择手段。
他是中国国民党的希姆莱。
他几乎是所有美国民主理想的敌人。
在蒋的统治下。
他企图通过铁腕來统一中国。
他冷酷、狡猾而残忍。
纳粹冲锋队头子的帽子不是轻易摘得掉的。
那些将戴笠简称为T.
L.
的西方人经常把戴笠称做“中国的希姆莱”
。
那时在美国政府的情报圈子里。
大多数官员都相信“戴笠将军以刽子手闻名;以他为首的“蓝衣社”
。
是个类似盖世太保的组织。
至少在上海是众所周知;对政敌他有自己的集中营;他不喜欢外国人。
而且外国人很少有人见过他”
。
握手寒喧后。
戴笠再次表示了他对余飚的感谢。
虽然这在余飚看來。
居高临下的夸奖的感觉更多一些。
“都是国府人员。
都在为抗日出力。
虽然不属于同一系统。
但相互帮助还是理所当然的。”
余飚很客气的说道。
“余将军的崛起可以称为传奇。”
戴笠的笑容里包含着疑惑。
“据我所知。
二路军应该是凭着余将军的一己之力才闻名于世的。
余萍先生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余飚从戴笠的神情中已经看出。
对这个问題他必须编出一个自圆其说的谎话。
幸好他早有准备。
而且也不知说过了多少回。
“戴将军所说极是。
余某本一草莽。
如果沒有余萍先生的指点。
断不会做出如此成绩。”
余飚说道:“可惜余萍先生厌倦世俗。
只肯在幕后出谋划策。
令人感到非常遗憾。”
戴笠似信非信。
但如果纠缠于这个问題。
看來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便努力用亲切的口吻说道:“是啊。
这等大才不肯出山。
确实是一大损失。
不过。
好在余将军似乎受益匪浅。
往往提出新颖、深刻的想法。
比如此次中英军事同盟的事情……”
余飚淡淡一笑。
谦虚的说道:“只是余某的一些浅见。
当然这也是与余萍先生闲谈时的一些心得。”
“英国人确实不可靠。”
戴笠断然下了结论。
说道:“你的假设是很有道理的。
但缅甸在他们手里。
滇缅公路对于我国的重要作用。
我不说你也知道。
所以一旦日本人入侵缅甸。
我国出兵那是一定的。
为了确保出兵作战的顺利。
我想和你私下细致讨论一下。”
“为了国家的利益。
为了军队的胜利。
余某知无不言。
对错与否。
还请戴先生不要见怪。”
余飚大方的说道。
………………… 为什么是戴笠。
而不是军事委员会。
余飚在返回后依然有些迷惑。
后來索性不去想了。
事情走到这一步。
虽然在细小的地方有点差别。
但好象影响不大。
何况南洋华侨总会的那步棋还沒有走出來呢。
对于远征缅甸。
他的心里是很悲痛和激愤的。
现在他把能够避免惨剧的方案提了出來。
对他自己來说。
责任已经尽到。
算是问心无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