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2/2)

派出教导队指导监督。

努力提高战士们的战斗素质和技能。

这里面有一个训练营地是专门训练地方部队的。

也就是民兵。

民兵质量的好坏。

决定了主力部队的战斗力。

当主力部队发展到极致的时候。

提高民兵的战斗素质。

就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路军主力部队的组成。

除了教育合格后的俘虏以外。

大半都是从地方武装中选拔出來的佼佼者(为了不影响生产、以及得到合格的兵员。

都是从有战斗经验的半脱产地方武装中挑选)。

再加上二路军的武器装备花样多。

实用性强。

再加上层出不穷的小手段。

这便使得二路军与日军在同等兵力下对峙下不太吃亏。

对同等兵力的伪军。

则能形成压倒性的战术优势(伪军俘虏都是日伪直接抓的壮丁。

虽然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

但却是中看不中用)。

而民兵的训练和战备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首先是挑选合格人员。

然后是统一枪械。

鸟铳、旧步枪以及其他土质装备都装备到不适合补充到正规部队的民兵手中。

余飚的目的是在战时能将这些经过训练的合格人员快速补充进入主力部队、甚至直接就地扩充成为主力部队。

余飚现在成了根据地群众信赖的一个对象。

老百姓的观念很朴实。

也很实际。

谁保护了他们。

谁给了他们温饱的生活。

他们就拥护谁。

这來不得虚假。

他日益博得军民尊重。

而他也变得更加的谨慎。

努力保持着这种來之不易的局面。

虽然二路军的异军突起。

使得历史发生了改变。

但是历史依旧带着巨大的惯性在他原來的轨道上运行着。

起码余飚是这样看的。

这对他來说。

有喜有忧。

喜的是自己依然具有超前的意识。

准确的判断;忧的是抗战后。

中国不仅付出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但却沒有得到应有的补偿。

他是真的很想改变这种窝囊的结果。

正因为如此。

一个大的军事行动早就在他的脑海里形成。

并在思考中不断完善。

保存实力。

尽量避战。

囤积弹药粮食。

加紧训练士兵。

这一切的措施都是围绕着这个军事行动而展开。

当然。

考虑到要尽量少装神棍。

他并沒有将实情告诉其他人。

但是依据他以前的精准判断。

二路军上下对他的信赖是无可置疑的。

就是林存忠和吴新民。

对他所下的命令。

也都是近乎无条件的服从。

可是这样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題。

那就是长期避战会消磨士气。

而民兵们也需要用实战演练來提高战斗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題。

余飚和参谋们经过研究和讨论。

决定将主力部队大致分成三份。

一份在根据地内休整、补充兵员。

一份准备随时参战。

剩下的一份则用于外线作战。

民兵则在训练完毕后。

由少数主力部队带领。

在有利地形和条件下。

以绝对优势兵力对敌开展实战演练。

以积攒民兵的战斗力。

时间过得很快。

鬼子的几次试探性扫荡无功而返。

而二路军的小打小闹又不使敌人伤筋动骨。

双方你來我往。

有惊无险的就这么过去了几个月。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