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2/3)

“也就您能让他点头。”

郑淑香笑道。

“那也是有条件的。”

余飚苦笑一声。

慢慢的走了出去。

又是一个冬季。

在战线基本稳定下來后。

根据地的内部建设和军队的轮训开始进行。

前线的部队以营为单位进行换防。

回到根据地内部进行整训。

熟悉新装备。

进行战术训练。

并有一周的小假。

人员的突然增加。

使这个冬天的镇子变得热闹起來。

卖吃的、卖穿的、卖用的。

都抓紧时间做生意。

來赚当兵的钱。

谁都知道二路军的士兵军饷是从來不拖欠的。

而且还很高。

对于日本人的经济封锁。

根据地一边大力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一边和投机商人做买卖。

投机商人当中有背景复杂、神通广大的家伙。

也有豁出性命、为了赚钱而从沦陷区搞走私的。

更有利欲熏心、两面三刀的伪军军官。

反正不管你是谁。

只要能运进來急需的东西。

县府都是笑脸相迎。

服务周到。

保证让你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利润。

马克思曾说过。

只要有几倍的利润。

商人们就不怕杀头。

也就是会去冒杀头的危险。

当然。

如此运作。

财政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

走私到根据地的商品。

以西药最为走俏。

其他的食盐、粮食、布匹等不仅体积大。

不易运输。

而且利润相对來说是要少很多。

平原的老百姓吃小盐已经成了习惯。

也就是从盐碱地里熬取的硝盐。

而且粮食、布匹可以自己解决一部分。

部队四处拼杀。

缴获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这样才使县府的财政勉强够运转之用。

战争。

从來就是考验综合实力的过程。

政治、经济、军事。

一样也疏忽不得。

一样也不能抛下不顾。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这句话真是千真万确。

二路军能够越战越强。

这与内政是息息相关的。

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

能够让士兵适当休整;有相对充足的后勤体系。

能够让士兵吃饱穿暖;有相对宽松的赋税政策。

让百姓能安居乐业。

让士兵无后顾之忧。

这一切的一切。

都是一个复杂的环环相扣的过程。

走马观花。

看到的只是个皮毛。

却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

在这学习的过程中。

李静华、张丛等人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别人只知道他们是余飚的客人。

与余飚私交甚笃。

却不知道他们正学习研究着根据地建立、发展、壮大的秘密。

人不多。

这个群体加上李静华、张丛一共才九个人。

年轻、充满活力和梦想。

热血、不畏艰难和困苦。

执着、忠诚勇敢而不怕牺牲。

他们时分时合。

拿着余飚的手令。

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学习参观咨询。

还时常聚在一起讨论。

交换心得和意见。

也时常去找余飚。

就一些问題进行提问和交流。

时光匆匆。

转眼就到了一九四零年元旦。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