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扬名(1/2)
“……中国人始终表现高度之民气。
对自身力量具有信念。
中国人民为自由独立、争取最后胜利而战。
依然表现最大之决心而不能动摇。
特别是处于敌后的二路军的根据地。
其艰苦和残酷丝毫不亚于正面战斗的程度。
战斗虽然是炽烈而无情的。
但我从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在《大公报》上连续登载的美国记者詹森的叙述。
使得大后方的人民知道了敌后抗日的艰辛。
民众的顽强。
将烽火不断。
血战连天的场景一下子拉近到眼前。
那一幅幅真实的照片。
让人们的感觉真实而贴近。
当然。
詹森的叙述不乏吹捧。
但在这个时候。
任何一个胜利的消息都会让久已沉闷的民众欢呼。
都会让久已压抑的情绪得到一次释放。
二路军。
一下子名闻全国。
余飚的名字。
让很多国人瞩目。
一个草莽将军。
一个出自富豪。
却从小另类的形象。
还有一位美丽有才的妻子。
一位躲在幕后神秘的谋士。
更有一批來源复杂的特别能战斗的手下。
这些都不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紧接着。
一份报捷电报再次引起了大后方的轰动。
二路军司令余飚亲自指挥。
轻取日军一个机甲中队。
全歼一个机械化步兵中队。
地方游击队击破日军的装甲部队。
这可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绝不亚于用步枪齐射。
击落飞机一样令人震惊。
这时。
“游击之母”
赵老太掀起的抗日热潮还未完全消退。
她正奔走呼号全民抗战。
身体力行收复国土。
引起国内外重视。
如今又有了一位敌后抗日英雄。
不仅战绩不俗。
而且还有着一套对付日本鬼子的奇特办法。
并聚歼了日军机甲中队。
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国府趁此机会大肆宣传。
并且再次影射八路军。
游而不击。
专打友军。
不打鬼子。
专事扩充。
保存实力。
畏战不前。
空有超过二路军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兵力。
却无二路军所创造的战绩。
《中央日报》便特别指出:二路军部队在装备方面不及一般部队。
且在强敌包围之中。
但是他们终能以劣势装备在敌人统治比较巩固的华北予敌重创。
……要学习华北的光荣模范。
各部队在作战时就应协同动作。
而不应保存实力。
按兵不动。
予敌以可乘之机。
更不可借国难之机专事扩张。
抢占地盘。
不听政府号令。
置民族大义于不顾…… “余司令神來之笔。
让人惊叹哪。”
陈恭澎笑容满面的恭维道:“全歼日军机甲中队。
这在大后方可是引起了轰动。
余司令可称为名将了。”
“名将这称呼确有些过了。”
余飚淡淡一笑。
说道:“我已经看过了军委会的电报。
抽调的十人战术指导小组克日启程。
前往重庆。
做为游击战术的指导教官。
另外。
破甲枪榴弹的制造工艺和样品也一道带走。”
破甲枪榴弹的技术含量并不高。
况且估计军统已经把图纸弄到了手。
再说余飚也不准备对此敝帚自珍。
只要能让中国人少些伤亡。
狠狠打击日本鬼子。
他对此技术的流出一点也不心疼。
“余司令不想去参加首期将官训练班。”
陈恭澎试探着问道:“那可是个镀金的好机会。
以后可就要青云直上了。”
“唉。
现在我可走不开呀。”
余飚故作遗憾的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