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举棋不定(1/2)
在解放战争中。
轰天炮。
或叫飞雷发射筒。
曾被解放军大量使用。
这也就是国民党兵所称的“沒良心炮”
。
显然。
“沒良心”
的称谓是带有抱怨情绪的。
大多数国民党士兵他们反感的并不是“飞雷炮”
的惊人效果。
而是不满于这种武器的战场使用方式。
发明“飞雷”
的当然是个很聪明的人。
但这种“大炮”
的设计思路其实是和近代武器的发展原则相违背的。
第一。
炸药包炮的射程很小、精度很差、使用寿命很短、操作的安全性也很不可靠。
无法成为固定有效的打击手段;第二。
这种武器的爆破方式非常原始。
弹药消耗量极大。
作战效能并不合理;第三。
实施“飞雷”
攻击的时候。
大量的炸药包都堆积在发射阵地上。
一旦遇到敌方的炮火逆袭就沒有生存的可能。
战场风险太大。
因此。
使用“飞雷炮”
就需要具备相当多的前提条件。
首先。
本方的军需物资必须十分充沛。
可以不考虑弹药的消耗量。
而且本方的兵力和时间也必须十分充足。
可以把军事工事推进到距敌一、二百米以内。
并建立起安全的发射场;其次。
敌方的阵地必须被围困在一个狭小的区域之内。
目标固定而且集中……可想而知。
一旦战局出现了这样的态势。
战场双方的胜负其实早已经确定了。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却还要继续采用高密度的毁灭性打击手段。
那的确是够“狠心”
的。
然而。
此次二路军在巷战中突然集中使用飞雷筒。
颇为大胆而有效。
日军虽然有步兵炮、山炮。
但其炮兵在战斗中并不能及时有效快速的提供支援。
通常是在步兵进攻前猛轰一气。
然后火力延伸。
步兵冲锋。
步兵受挫则后退。
炮兵再重新调整后进行轰击。
换句话说。
沒有步话机。
沒有事先标准的射击诸元。
炮兵与步兵的配合并不是同步进行的。
这便给了守军使用飞雷筒的机会。
也使得敌人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石桥隆盛面对着惨重的伤亡。
暴跳如雷的命令炮兵猛烈轰击大王庄。
一定要毁灭二路军的简易火炮。
直炸到天黑方才罢手。
“天黑了。
他们又熟悉地形地势。
黑夜是他们的天下。
最适合这种分散游击的活动。”
石桥隆盛望着岛田。
双眼闪现出一丝隐痛。
声调里充满着忧虑。
岛田沒有说什么。
他体察到石桥此时此地的心情。
面前的大王庄是个难吞的刺猥。
侦察飞机再三寻找。
除了几支小规模的附庸武装外。
二路军的主力似乎一下子全部钻入了地下。
或者蒸发在空气中。
“内线作战。
这是敌人的优势。”
石桥隆盛继续说道:“扑袭大王庄咬住了敌人丢下的尾巴。
或者应该说是一根食之无肉。
弃之可惜又难以下咽的骨头。
撤沒有理由。
追不知方向。
战。
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一场惨烈的消耗战。
唉。
为何伸出拳头打人也会如此难受。”
“事无定规。
兵无常势。
阁下不必忧虑。
敌人就是再狡猾。
也会留下蛛丝蚂迹。
明天的飞机侦察定会给我们带來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