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精神永存(1/3)
二路军经过整编。
成立了三个营。
一营营长曹国士。
副营长高鹏;二营营长张三毛。
副营长余得时;三营营长梁末初。
副营长周学诚;司令还是余飚。
副司令吴新民。
参谋长林存忠;特务队队长王小刀。
骑兵队队长万老华。
副队长赵志成和许茹。
原來的狙击队分散拆解到各个部队。
每个排基本上配备两名。
马四海和几名优秀的狙击队员被调到狙击兵训练中心主抓后备队伍。
另外炮兵班扩大成炮兵连。
拥有六门迫击炮。
一门山炮。
这样。
一个组织完备。
兵员齐整的部队展现在人们面前。
就从全是志愿兵这一点上來看。
在国军中可能还是独一份。
当时在国军中。
普遍存在着强拉壮丁进行扩军的现象。
而兵多需要的补给、装备就多。
要的军饷也就越多。
这将给地方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容易造成当地人民与军队的对立。
而且也严重影响官兵的士气。
相比于八路军。
国军队伍中的政治教育也极为薄弱。
基本靠着打骂和体罚來维持。
士兵们想恋家里。
又不知道为何而战。
导致迅速扩编的部队纪律性很差。
战斗力很弱。
在战斗中经常争相奔逃。
给本來能够作战的部队也带來了“雪崩”
的影响。
时至今日。
关于国共抗日中的功劳谁大这个问題。
依然广为争论。
老实说。
讨论这个问題很无聊。
中国人联手收拾了闯进家來的一个强盗。
强盗打跑了。
自己人抢什么功劳呀。
如果真要客观的评价这个问題。
那当然是GMD功劳大。
首先GMD党当时是全国的执政党。
能够动员全国所有的资源及人力去抗日。
而中共当时只是一个北方地方武装的领导者。
国共双方所享有的资源及控制的地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国共双方的对比悬殊。
难道要让GCD负担起全面抗战的责任。
而让享有全国的资源的国民党去起“辅助作用”
吗。
就象现在如果大陆和台湾联手收拾小日本那肯定是大陆方面充当中坚力量。
这是不需要争论的。
整个八年抗战的时候。
国军整体还是抗日的。
先不说凇沪会战。
台儿庄大捷了.就是后期的衡阳保卫战。
及前后三次长沙会战也能证明这一点。
感觉当时很多的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真的是抱着与小日本决一死战的气概与小日本死磕的。
而且最可贵的是低层官兵那种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当然。
要把一部分爱国的GMD将士等同于整个的GMD。
那也是以偏盖全。
如果用唯武器论來为GMD的一连串失利辩解。
那么八路军在抗日战争的初期。
武器装备比国军好吗。
有的八路军战士。
在上前线的时候。
连大刀片都沒有。
徒手开赴战场。
由于GCD的游击战术用法得当。
所以保存了有生力量。
这也是倍受一些国军将领称颂的地方。
而不是在肯定GMD抗战的同时。
又走到全面否定GCD抗战的路子上去。
爱国不分党派。
抗日不分国共。
对于我们后人來说。
要学习和景仰的是当时全国上下那种为了抗日。
为了胜利肯舍弃一切的、同仇敌忾的精神和顽强不屈、血战到底的意志。
启明星仍停留在东方的天际。
伴随着天空的一丝鱼肚白。
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