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凶室中的零星线索(2/2)
“我去找老友聊天嘛,他不在?
去哪了?”
“宗教事务局的领导来了,办了个佛学座谈会。”
“哦,小林哪,你那两个朋友,我怎么觉得很奇怪啊?”
“奇怪?”
“他们是什么民族啊?”
“这个……”
我一头雾水,道,“汉族吧?”
“不像。
我上次见他们时,总觉得像是我的一个老友提到过的……一个比较特别的民族。”
“哦?”
我一下来了兴致,连忙问道,“什么民族?
壮满回苗土家蒙古?”
“不,好像不是我们国家的,”
俞老先生摇摇头,道,“不如你直接去问问我那老友吧。”
“他在哪?
叫什么呢?”
“姓黎,叫黎家余。
他现在应该在金山卫地方志编委会的办公室吧。
地址是在板桥西路卫阳南路。”
我向俞老先生道了别,直奔而去。
黎家余也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先生。
我向他简要说了来此的意图。
他听说是俞老先生介绍来的,很热情地接待了我。
聊到正题,他道:“哦,老俞说的是巴焦人吧?”
“芭蕉人?”
我一愣,这是什么名字?
“是一个在东南亚的海上民族。
以潜水能力著称。
生活的区域大致在婆罗洲、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群岛之间的珊瑚海中,他们体温很低,纯以血肉之躯就能下潜到30米深的海底,即使没有负重,也能悠然的在海底大步穿行,仿佛在陆地上打猎一般。
传说,他们只靠简单的木船和自制的武器,就可以把鲸鱼这种身长可达18米强大的海中巨兽制伏。”
听完这一席话,我便已呆在当场。
这说的简直就是朱峻轩和李飞娜啊!
我不禁想起朱峻轩那双一直都是冰冰凉的大手,心里不禁一颤。
莫非,他们是巴焦人在中国的后代?
当我把这个疑问提出来的时候,黎老先生摘下眼镜,望着我道:“你说得不错。
我和老俞最近和几个老朋友在编纂《金山卫春秋》,查阅了很多史料。
我估计巴焦人最早的来源就是来自于中国,而且……很有可能就来自于这里。”
“这里?”
“是的。
是上海金山的前身……”
“康城?”
我急忙问道。
“你也知道康城?”
黎老先生道,“不过,据我的考证,巴焦人的前身,比康城还要早。”
我想起李宇波说过的话,问道:“莫非,就是大禹派大将颛雪征服鹦鹉洲的时候,那些土著人?”
黎老先生脸色一变,厉声道:“小伙子,这些事,是谁告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