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节旧址(1/2)
第413节旧址 提到过继孩子的问题,大奶奶林蔓菁就不语。
她心里是不情愿的。
倒不是她嫌弃老三顾晴之家的孩子不好。
林蔓菁对这件事热心,也有很多理由。
头一件,她觉得她公公顾延韬是不愿意的。
公公好胜,肯定想要自己的孙儿。
而顾辰之无妾,公公是不会让顾辰之耽误着不纳妾就过继的。
其二,过继老三家孩子这件事,顾辰之和顾晴之私下里商量过,顾晴之是同意的,却没有和夏氏说。
夏氏最疼孩子,她未必舍得。
要是她不给,公婆也不愿意,这件事肯定成不了。
现在多想,将来定要失望。
林蔓菁心里所有保留。
三则,侄儿到底不是儿子,人心隔肚皮。
老三顾晴之和顾辰之是堂兄弟,这中间又隔了一层。
林蔓菁有五个女儿,将来是一大笔陪嫁,做她的儿子捞不到更多的好处。
将来若是那孩子对姊妹们不好,让林蔓菁夫妻俩怎么办?
这些事,不得不考虑。
两害相权取其轻,和过继孩子相比,林蔓菁宁愿顾辰之纳妾。
庶子再不好,和她的女儿们到底是一父姐弟,比侄儿要强。
从小管得紧,庶子不敢闹事,将来林蔓菁夫妻也能安享晚年。
而且,公公和婆婆肯定也偏向于让顾辰之纳妾。
和过继相比,纳妾更现实。
林蔓菁不想事到临头再去强迫自己接受现实。
所以她现在就一直告诫自己,顾辰之肯定是要纳妾的,除非她能生出儿子来。
可顾辰之是说不愿意纳妾的。
他不止一次这么说。
林蔓菁也不知道,这是顾辰之的心里话,还是他为了哄自己而故意撒谎的。
不管是哪一种,过继二房的孩子,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公公顾延韬是不会答应的,三弟妹夏氏也是不会同意。
她不想搅了丈夫的兴头,实话就埋在心里。
勉强笑了笑:“也不着急这么一时,到了年底再说吧。”
顾辰之点点头。
他不知道妻子的顾虑,他却是实心实意这么打算的。
外头的雪,越下越大。
暴雪将树梢的枯枝压断,清脆一声巨响,盛满了积雪的树枝从枝头脱落。
落在厚雪堆积的地面,砸起了一个大坑。
隔壁厢房,传来幽幽的琴声,悦耳动听。
那是老大惜姐儿在练琴。
惜姐儿天赋好,才练了两年,已经熟练之极。
听她弹琴。
让人感觉舒泰美妙,宛如身处月下的湖边。
湖面平静。
波光粼粼,微醺的清风里有缕缕湖水的清甜和芳草的淡香。
听着女儿的琴声,林蔓菁心里非常骄傲。
也许她生不出儿子,但是她的女儿,不逊色任何人。
林蔓菁暗暗攒了攒拳头。
不管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她都需要更努力些。
她决定。
明日亲自去会会顾瑾之,看看能否讨到秘方。
哪怕没有秘方。
也问问她可有方法根治。
林蔓菁记得,当年二房的夏氏过门两年不能生育,是顾瑾之替她看病。
而后,夏氏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也许,顾瑾之真的有什么秘方吧?
******** 顾瑾之从大伯家出来,仍是洋洋洒洒的大雪。
路上积雪越堆越厚,不再那么好走。
街道上有些地方有人扫雪,挡住了路。
顾瑾之心里念着朱仲钧不知去了哪里,又惦记着家里的孩子,心不在焉的到了顾家老宅。
和大伯家相比,老宅门口显得清冷寂寥。
大雪覆盖了门前的丹墀,也覆盖了高高的院墙和墙角那株积年的梅树,将这个世界的沟沟壑壑填平,视线变得宽阔。
跟车的侍卫去敲了门,半晌才有人答应。
开门的小厮听说是庐阳王妃,反应也不快,只说让稍等,他进去通禀一声。
不像大伯那边,门上的小厮都透出机灵劲。
小丫鬟替顾瑾之撑了伞,在门口站了片刻,里面传来橐驼的脚步声。
二伯母和三嫂夏氏直接迎到了大门口。
看到二伯母,顾瑾之吃了一惊:二伯母苍老不少,鬓角依稀见白,不知是白发还是落了雪。
大伯母、大嫂和大哥也有变化,可让人感觉,他们过得不错,有点苍老也是符合自然生长的过程。
但二伯母和宫里的皇后谭氏一样,变化特别大,叫人吃惊。
她的变化,会让人忍不住想,这些年她到底遭了什么罪,受了什么苦?
顾瑾之眼底的惊讶一闪而过,她很快掩饰好,给二伯母和三嫂行礼。
二伯母亲切拉了她的手,笑道:“王妃的气色比从前更好了。
这几年在庐州,过得好?
王爷和孩子们还好?”
“都好,劳二伯母挂念。”
顾瑾之笑着道,“您别叫我王妃,都喊生疏了。
我到了家里,就是顾家的姑奶奶,您还跟从前一样,叫我瑾姐儿,就是疼我了!”
二伯母和三奶奶夏氏都笑,喊了瑾姐儿。
顾瑾之跟着二伯母婆媳,乘坐她们的驯骡小油车,到了正院。
曾经大伯母住的正院上房,如今二伯母住着。
院子稍微修葺了一番,院墙西南角的两间厢房拆了,种了两株树,这么多年已成参天之势,越墙而去。
暴雪下个不停,树梢落满了雪,看不出品种。
时光的脚印,都能从碗口粗细的树干上寻到。
顾瑾之坐下,喝了盏茶,和二伯母说着家常。
二伯母问的,也都是大伯母差不多的话。
她问顾瑾之怎样。
庐州怎样,朱仲钧和顾瑾之的孩子们怎样。
来到京城之花,顾瑾之已经回答了无数遍这样的问题。
她不厌其烦,又回答了二伯母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