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04节挨骂(1/2)

第404节挨骂 彦绍醒来不久,顾瑾之的两个幼弟,也带着彦颖回来。

两个孩子围在顾瑾之身边。

他们不管要什么,都找顾瑾之。

跟着他们的乳娘进京之后,就住在王府别馆,没有跟着进宫。

等朱仲钧一家人出了宫,乳娘依旧照顾孩子们,可孩子们事事都要麻烦顾瑾之。

顾瑾之不像个母亲,反而更像个乳娘。

宋盼儿看在眼里,目光在顾瑾之身上转了几转。

顾瑾之恍若不觉。

快到了申时末,外头的天开始暗下来,黄昏的斜照将庭院染得金黄。

朱仲钧也带着燕山回了顾家。

他们父子前脚进门,出去拜年的顾延臻也回了家。

宋盼儿见人都回来了,就安排在花厅用晚膳,又派了丫鬟去外院请顾煊之和顾琇之。

顾琇之来了,顾煊之没来,说出门了,去了宣平侯府。

宣平侯李家的四少爷,和顾煊之交情最好,两人常有来往。

“王爷和瑾姐儿都在家里,他怎么跑了出去?”

顾延臻有点不悦。

“他都大多的孩子,拘着他做什么?”

宋盼儿道。

她脸上虽然笑着,言语里却有点重。

她非常不喜欢顾延臻说煊哥儿的不是。

特别是琇哥儿进学之后,宋盼儿更觉顾延臻偏心,对煊哥儿多有不满,处处挑煊哥儿的毛病。

只有顾延臻说煊哥儿半个字不好,宋盼儿立马发火。

就像现在这般。

她自己可以说,顾延臻却不行。

朱仲钧和顾瑾之在场,顾延臻眉头轻蹙,没有反驳宋盼儿的话。

一旁的顾琇之暗暗舒了口气。

他是很怕父亲和嫡母当着外人的面吵架的。

因为吵起来,多半会提到他。

他是这个家里吵架的根源。

而朱仲钧和顾瑾之,更是不好贸然接话的,场面就有点尴尬。

宋盼儿见状,跟顾瑾之和朱仲钧解释:“从去年六月,京里取缔了宵禁。

城里大半夜都热闹得很。

煊哥儿他们吃酒,都知道规矩,从来不忘勾栏里去,我还是放心的。

宣平侯李家家风严。

况且,他大半的小伙子,总关在家里像个闺女似的。

也没出息......”

朱仲钧笑了笑。

宵禁的规矩,是隋唐之前是很盛行的。

到了隋唐之后,大部分繁华的城市,都取消了宵禁。

京里曾经也废除过宵禁。

在先帝二十一年,闹了两场匪患,就重新设定了宵禁。

而后。

又因为北边不太平,原本打算实行一年的宵禁。

就没有顾得上撤去。

再回来,先帝去世,新帝三年不能改先帝政策。

一拖再拖,至今已经三十余年。

如今国力昌盛,天下太平,西边蒙古的鞑靼人和瓦剌人相互争斗,打得不可开交。

朝廷的边关反而平静。

京城安居乐业,夜不闭户。

就重新取缔宵禁,放宽了自由。

年轻的男孩子在外头吃酒,说他们会行事规矩,是自我安慰的话。

谁都有年轻的时候......

朱仲钧不想多谈这些,他知道宋盼儿不喜欢,就只说起了宵禁:“......

顺天十一年,庐州就取缔了宵禁,增了两支巡夜侍卫队。

这四五年里,也没出过什么大乱子,反而比从前繁华数倍。

旁的不说,王府府库更充盈。

京师重地,自然不能比照庐州的。

京师比庐州大数倍,百姓也多数倍,容易出事。

但,若巡夜卫队守卫得当,取缔宵禁有益无害......”

这个观点,和顾延臻的不谋而合。

“皇上主张取缔宵禁,说京师气死沉沉,丝毫没有盛世该有的歌舞生平,应该取消宵禁,让夜市热闹起来。

阁老和大臣们不少反对,闹了几个月,才定了下来......”

顾延臻道。

他也喜欢谈谈政治,这大概是男人的共性。

顾延臻的观点,大部分来自胡泽逾。

朱仲钧就宵禁的问题,顺着顾延臻的话,说了一大通。

直到开席,话题才停住。

晚膳毕,顾延臻意犹未尽,又主动提及。

朱仲钧便同他谈。

大家都在一旁听着。

过了片刻,几个孩子哈欠连连。

宋盼儿看在眼里,心疼外孙,就打断了他们翁婿谈话,道:“时辰不早,王爷也累了一天,孩子们也困了,先散了吧。

明日得空再说话......”

顾延臻讪笑,止住了话题。

宋盼儿要亲自送顾瑾之到角门那边。

顾瑾之一再拒绝,说:“外头冷,路面上了冻,又是黑了天,别滑着您。

我们这么些人,难道还怕吗?

您先歇了,我明日早上过来陪您用膳。”

宋盼儿就只送到了院门口。

顾延臻和琇哥儿去外院,顺路送朱仲钧等人到角门。

听着脚步声渐远,渐至消弭,四周静籁无声,宋盼儿回了屋子。

坐在炕上,宋盼儿眉头就蹙了起来。

当着朱仲钧和顾瑾之的面,宋盼儿不好说煊哥儿的不是。

毕竟那么大的儿子,当着姐姐和姐夫的面,定要给他留足面子的。

私下里,宋盼儿怒火中烧。

煊哥儿越来越不像话了。

家里有贵客,他一声不吭跑出去,而且是夜里,这显得很轻浮、没教养。

宋盼儿并不拘束孩子出门。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