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之八十五

(地球村部聊 天室记事viii)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i won’t feel fed up i even if reading you a thousand times.

while reading you it feels like spring.

人生三件事:书籍人与自然,读懂一世风光。

three things in life: books, man and nature.

them you’ll enjoy a brilliant life.

85.

吃水不忘引路人 蕙兰:我晚上不在家吃饭,我们公司员工聚餐。

瑾瑜:我一个人吃“独食”

,不用等你太晚了,感觉也是挺好的。

蕙兰:你翻出这些日记本干啥?

瑾瑜:吃水不忘引路人啊。

蕙兰:你真有闲心。

打字不累呀?

瑾瑜:要不你来帮忙,摘要敲打几句?

蕙兰:我还真没闲功夫,我去整理下头发。

瑾瑜:你打字速度快些,要不了多少时间。

边打字还可以边学习呢。

蕙兰:那就帮你敲打几句。

有些草体字,真不好辨认。

(本章未完,请翻页) 瑾瑜:太书法的字,就暂且略去。

蕙兰:真是太可惜了。

瑾瑜:什么太可惜啦?

蕙兰:写在本子上的留言,苍劲有力各具特色。

人物性格特征,也能一目了然。

敲打到文档上,风格全消失了。

都是千篇一律,不觉得可惜吗?

瑾瑜:还是你有眼光,确实有些遗憾。

现在是键盘时代,很少写在纸上了,不知是好还是坏。

蕙兰:对你来说是好事,你的字拿不出手,写的像小学生字。

瑾瑜:你说的也有道理。

你的字一直比我的字好,对你来说就有些委屈了。

蕙兰:有得必有失,顺其自然吧。

撇开字体不提,学习名家名言,收获还是有的。

瑾瑜:这些名家名言,时刻激励着我。

至今读来,依旧亲切。

当时场景,历历在目。

蕙兰:当时在北戴河和首师大,你写给我的那些书信里,可没少提及过这些大家。

瑾瑜:时间一晃快过去三十年,这些老前辈都成耄耋啦。

还有汪曾祺老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

蕙兰:给你敲打完了,看不清的略去。

我去整理头发,该赶去聚餐了。

瑾瑜:老婆辛苦了。

不用急着赶,路上小心点。

前辈的名言,记得学习哦。

附上留言几则,愿与大家分享。

文学即人学。

人情练达即文章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高洪波 1992.

7.

9 时任《中国作家》杂志编辑部常务副主编 自信!

汪兆骞 1992.

7.

10 时任《当代》杂志编辑部副主任 无论就人生还是文学来说,你们都还是早晨的太阳,愿年轻的朋友们珍惜!

何啟治 1992.

7.

11 时任《当代》杂志编辑部常务副主编 文学是最寂寞的耕耘,最辉煌的收获!

张胜友 1992.

7.

10 时任《光明日报》周末作品版主任记者 自己认定的路要百折不回地走下去,终会达到目的!

叶小山 1993.

10.

25 (本章完) /81/81139/25987634.

html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