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37章 回鹘内战(1/2)

面对郭戎的询问,房间内的几个人瞬间显得非常茫然,很显然感没听懂郭戎说的是什么…… 刚开始郭戎很蒙圈,然后很快郭戎反应了过来,石炭是郭戎从长安听来的说法,但是在府谷这地方未必就是石炭。



然后郭戎开始给几个人解释黑色、可燃烧的东西…… “郭将军说的莫非是焦石?”

“焦石?”

这两个字听得郭戎是一脸的懵逼。

看到郭戎一脸懵逼的样子,一边说着,折氏的族长还吩咐了一下折牧雨,接着同样有些茫然地折牧雨转身出门,然后左右手各拿出了一块黑不熘秋的东西走了进来。

“郭将军,你说的这东西吗?”

接过折牧雨左手递过来的东西,郭戎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瞅了瞅,闻了闻,确定这东西就是自己认识的煤块之后郭戎轻松不少。

“这样的东西多吗?”

“多,北边的山上到处都是,不过这东西不太容易点着,所以我们一般用这个……”

折牧雨将右手中另外一块黑乎乎、圆饼一样的东西递给了郭戎。

接过来之后,郭戎摸了摸,好像有点像穿越之前小时候用的蜂窝煤的材质,只不过没蜂窝,而且感觉比蜂窝煤感觉起来更厚实一些。

“这是什么?”

“这是焦石饼!”

“……”

似乎是看出了郭戎的疑惑,折氏族长开始详细地给郭戎讲解。

“郭将军,这焦石饼是焦石打成粉之后加工成的比直接的焦石更容易点燃,烟气小一些,也更耐烧!

除此之外,……”

听着折氏的老族长折云彭滔滔不绝地讲述有关府谷对于煤,也就是他所说的焦石的利用,郭戎感觉自己的认知被狠狠地刷新了一波,不仅弄出来的煤饼还已经开始研究炼焦冶炼…… 根据折云彭的说法,这片土地自古就有用这些乌石或者焦石燃烧的习惯,折氏一族迁移到此之后原本并不在意。

然而随着青壮年从军,壮劳力缺失,没法伐木取薪,老弱妇孺不得不……,渐渐地族中的一些然后返乡的老卒 听着折云彭的话,郭戎唏嘘不已,不过也算是意外之喜,而且郭戎相信,类似的情况在所有的煤炭产区绝对是普遍存在的。

看着手中从折牧雨手中接过的煤块和煤饼,一想到焦炭,一想到冶炼,郭戎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在燃烧。

在不知不觉之间郭戎丝毫,看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运动,将在大唐拉开序幕。

从折云彭族长这里意外获取的信息之后,所以郭戎并没有像原计划的一样,当天带着折牧雨就直接北上,而是选择多停留了几天, 李诵虽然足够信任自己,但是信任贵信任,自己穿越前知道的东西只是以前的,自己也必须亲自实地看一看。

在郭戎的要求之下,折云彭族长带着郭戎一众人在府谷镇的左右转悠了整整两天,虽然没有发现自己所期望中大面积的露天煤炭,但是也实际收集了部分煤块作为向李诵提交的实地考察证据。

完成了这些之后,郭戎带着从府谷镇的附近捡到的零零散散的煤块,被府谷镇加工做的煤饼,已经初步烧制的焦炭,以及包括折牧雨在内的总共四名折氏的年轻人一同离开了府谷,一路北上。

相比较从丰州出发的时候,一路狂奔,日行过百里的风驰电掣,返程的时候,速度放缓了很多,同时,郭戎的思绪更多地放在了对于未来的考虑。

从府谷北上,再次奔行于大河之侧,来到了那个让郭戎想起了神府这个名字的地方。

望着滔滔黄河,郭戎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利用这一段的河道运输,将现在的关内道和河东道也就是后世山西、陕西、内蒙古交接地带的煤沿着河道南下,那就只能用一个完美来形容。

可惜这个念头一闪而逝,可惜哪怕到了后世,现在的大河,后世的黄河能够通航也只有孟津以下的河段。

虽然念头一闪而逝,但是郭戎没有注意的是,在某种意义上,他已经开始缓缓地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去看待一切,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把眼光放在战争本身。

而这,正是太上皇李诵一路苦心培养的,毕竟站在李诵的角度,一个有宏观思维,有战略眼光的大军统帅远远比一个只知道打仗的莽夫要强太多。

神府有煤,但是不仅仅神府有煤,一个最佳的运输路径极为重要。

既然水运只能说镜中花,水中月,那么能够选择的运输途径也就是只剩下陆路了,而选定路线这种事情如果交给六部或者地方去做郭戎是实在不放心。

预设,郭戎只能将想法打到了自己手中的力量上去,长缨军是需要补充大量侦察兵的,既然如此那就让通过选拔之后,接受训练的新侦察兵来干好了。

等回到胜州或者丰州的时候,写封信给韩愈送回去,让韩愈提前物色备选的侦察兵,制定训练计划和科目。

完成了科目训练和考核之后,把他们的野外实际训练就放在陕北的这片高原上,让他们从中寻找出一条落差较小,平缓可以支持大规模行军的路线,作为未来煤炭运输的方向。

当然郭戎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只会更多的东西,那就只能是要看李诵、李纯还有那些朝中的宰相们了,比如韦冠之。

确定好了自己的思路,离开了奔流不息的大河继续前行之后,郭戎将自己的思绪主要转回了所谓的蒸汽机和工业革命上。

如果直接提出一个蒸汽机的理论,大概率会被当成神经病,仔细是靠之后,郭戎还是决定先从自己的手下的长缨军入手。

把蒸汽机的原理告诉兰苗,让工兵营去研究,无论研究出来了什么,最后都可以算是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刚刚抵达胜州,郭戎遇到了太上皇派来的信使,从怀安堡分兵之后,北上的骑兵的消息已经传回,让郭戎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丰州。

在准备并不是很充分的情况,大军出击漠北原本是一件风险巨大的事情,如果不是李璇的状况确实不好,李诵真的不准备让自己麾下最核心的力量北上。

只不过现在,在郭戎主导的战略羊动误导之后,丰州城下的任迪简又被太上皇李诵忽悠得彻底迷失了自己。

现在任迪简被郭戎当场斩杀,任迪简苦心经营的力量被连根拔起。

不仅如此,任迪简苦心经营的两万精锐的天德军兵不血刃,直接落入手中更是意外的惊喜,两位精锐的机动兵力在这个位置的价值难以估量。

现在天德军的残部正在和计划中留守的禁军进行整合,整合一旦完成,原本北方防线最为致命的丰州,就会重新成为了大唐面对草原的桥头堡,大唐的北方的防御体系将会重新建立。

以重新恢复的安北都护府矛,以东、中、西三座受降城为盾牌,以朔方军、振武军、河东军为战略后方。

虽然,朔方军有防御吐蕃的战略任务,河东军也有监视河北藩镇的职责,但是朔方、河东、振武、安北加起来的总兵力超过二十万。

这样一套既有战略纵深,又兵力充足,攻守兼备的防御体系的建立,将使得整个北方的战略局势将出现质变。

除非吐蕃、回鹘、河北三镇同时进攻,否则北方的防线将稳如泰山!

虽然信使没有直接说清楚回鹘的状况,但是北上的那支骑兵很显然已经和李璇公主的牙帐会合。

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五千大唐骑兵,可以在正面击溃至少一万回鹘精锐骑兵,就算对上两万回鹘骑兵,也绝对不会吃亏。

更何况,这五千骑兵里面有大杀器的存在——整整两千重骑兵!

这样一支队伍一旦顺利抵达回鹘腹地,进入了李璇公主的牙帐之下,大长公主的性命就算不需要担忧了。

更何况,李璇公主手下的将军可是折云谷那个老狐狸!

鬼知道这五千大唐精锐骑兵,在折云谷这个老狐狸的指挥之下,到底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带着一万多回鹘骑兵,都能全歼五千吐蕃精锐,有了这五千真正的大唐,折云谷这个老狐狸能玩出什么花活可就不好说了。

不过,郭戎根据现有情况的判断,哪怕局面再差,李璇公主性命无忧。

在这种战略局势下,进入草原从火中取栗,变成了武装游行,风险虽然还有,但是已经到了可控范围之内了。

根据信使所透露出的消息,虽然郭戎已经对局势做出了基本判断,但是从专门派人在胜州等自己来看,太上皇同志大概率是有其他想法的,只有太上皇想干什么就只有见面才能知道了。

于是乎,接到命令之后,郭戎不敢耽搁,马不停蹄,日夜兼程,不到两天时间,狂奔三百里,在遇到太上皇信使的第三天正午,重新回到了丰州城。

回到丰州之后,李诵并没有着急击鼓聚将,而是先让郭戎详细地了解了塞北传来的消息。

首先,回鹘牙帐三大支柱之一的思结部在十倍数量的骑兵围攻之下,成年男子被屠戮殆尽,女人和孩子被围攻的各部落瓜分。

思结部覆灭,回鹘联军的主力已经开始返回,准备围攻牙帐的消息传回草原东部,牙帐的另外两大支柱契必部连个招呼都没打,连夜将停留在牙帐附近的八千骑兵全部撤回。

拔野古相对好一些,但是也是只是相对而已,通报了李璇公主之后,直接撤回了六成的兵马,只留下了不到五千人,守卫牙帐,保护李璇的安全。

回鹘联军疯狂的屠戮思结部,被震慑的不仅仅只有契必和拔野古。

除了原北庭军老卒陆康等亲善大唐的部落之外,其他之前寻求牙帐庇护的小部落同样被吓得魂不附体,一个个连夜逃离牙帐所在的区域。

两大支柱部落的撤兵,使得代替李璇指挥作战的折云谷手中的兵马锐减!

众多小部落的逃离,这就使得折云谷手本就处于绝对劣势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

突袭思结部的回鹘联军兵力超过五万,留守在漠北腹地和牙帐对峙的兵力超过三万,两者相加回鹘联军的总兵力超过了九万。

而且是很多逃离了牙帐的小部落转头就开始投奔联军,联军的总兵力超过十万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更别说对方还挟持了大胜之威。

而实力大损之后,折云谷手中的兵马不超过两万骑!

如果等回鹘联军的主力返回,折云谷就算是韩信在世也绝对回天无力。

面对不利的局面,在来自大唐的援军迟迟未到的情况下,李璇和折云谷孤注一掷,决定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牙帐的兵力不再减少之后,折云谷制定的策略开始执行。

七月中旬的一个清晨,留守的回鹘联军惊愕地发现,和他们对峙的半年之久的回鹘牙帐似乎在一个夜晚消失了!

不过,在牙帐消失的地方,留下了一个清晰地向东南方向的印记。

最多有半个月,主力大军就会返回,在这时候可敦死守的牙帐突然撤帐,自然是只有一个可能可敦带着人——跑了!

看到这一点,因为留守,保持和牙帐对峙而没有获得思结部战利品的几个部落首领的心思瞬间活络了起来。

几乎是不约而同的,留守的几位回鹘部落首领一致同意追击,紧接着留守监视牙帐的回鹘联军全军出动,开始顺着明细的踪迹追击!

最初的时候,这些追击的骑兵还能保持一个大致的次序,然而随着追击的时间变长,牙帐撤退踪迹不再整齐,不再有次序。

看着这一路凌乱的踪迹,零零散散散落的财物,倒毙的战马,一切都证明一点,人心散了,队伍乱了,曾经令人瞩目的回鹘牙帐人彻底散了!

这所有的一切,都让追击的各路回鹘骑兵陷入了疯狂!

为尽可能地抢占先机,抢夺更多的战利品,半个上午的追击之后,追击的各支回鹘骑兵开始不惜马力,次序和顺序开始凌乱。

超过三万骑兵,漫山遍野的狂奔的场景显得异常震撼!

然而,这也就是他们最后的疯狂。

人会累,战马也会疲惫,半个上午的追击,半个时辰的狂奔,有一些落在后面感觉已经没有希望的追击者放缓了脚步。

当然,有更多的人还在继续疯狂的追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或者他们的战马不累,能够支撑他们追击下去的,是越来越清晰的踪迹之下,被刺激得越来越亢奋的精神。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