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拐跑了骡子(1/3)
卜慧书问尹坚,郭嘉的死因是什么?
尹坚言道:“估计是这一切,被郭嘉看见了。
就是说,蛇发现了蛤蟆,偷袭了蛤蟆,蛤蟆被蛇吞吃,这一幕被螳螂看到,螳螂看蛇肚子凸起,知道蛤蟆成为蛇的美餐,就袭击了蛇,紧紧抱住了蛇,并锯开了蛇的肚子,解救出了蛤蟆,螳螂自己也累个半死,奄奄一息,蛤蟆看见了螳螂,完全忘记了就是螳螂救自己的命,结果伸出舌头,将螳螂卷入大嘴巴里,吞吃了螳螂,郭嘉气不打一处来,就去惩罚蛤蟆,往前一扑,将蛤蟆压在身下,没想到自己肩上扛着一把大镰刀,结果镰刀带到了自己,不偏不倚刚好割到了脖子,结果脖子大出血而死。
刚好贾过出恭完毕赶上来,在沟里看到了郭嘉正在流血,已经濒临死亡,他也毫无办法。
只有去报告给王员外,王员外不想耽误自己收割小麦,因为马上一变天,就要面临巨大损失,他就将贾过投进监狱,他不想惹事,怕官司上身。
这是整个过程,不知道愚兄我分析的对不对?”
“完全正确!
仁兄不愧是大理寺卿,办案就是有一套。”
卜慧书言道。
“不,不,这都是贤弟的功劳。
没有贤弟帮忙提醒,愚兄就是想上一年,也无法破解此案。
这个案子实在难解。
有一点,愚兄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郭嘉要多管闲事呢?
难道他不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吗?
何必要多此一举将性命搭上呢?”
尹坚问。
“仁兄从里正、地保那里了解了郭嘉的为人了吗?”
“是的,了解了。
他们都说郭嘉为人仁厚老实,是温和待人和蔼可亲,又特别孝顺的一个人。
平时不敢杀鸡,也可能信佛,不杀生。
特别相信因果报应,或者说,他懂得知恩图报,最爱正义,看不惯恩将仇报的人或者事。
割麦的那天,他刚好看到一宗忘恩负义的事,就是蛤蟆不够意思,不去报答螳螂的救命之恩,反而将救它性命的吃了,这样的东西,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他就出手惩罚蛤蟆,没想到自己被自己带的镰刀伤了,气绝身亡。”
尹坚言道。
“对,那么,这个案子就算彻底查清楚了。
如果仁兄觉得有把握,就可以升堂审案了。
全屏仁兄做主。”
卜慧书言道。
“好,马上升堂。
这就通知枣阳县令,让涉事人员到堂,提贾过到堂,通知里正、地保和关心此案的所有人到堂。”
尹坚言道,然后安排下去。
大堂审问。
对贾过进行提审,贾过知道这是京城来的大理寺卿,十分高兴,一问十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和盘托出,希望得到释放和赦免,因为他本来被冤枉,待在监狱不见阳光,失去自由的滋味太难受。
尹坚命书隶记下审理的过程,然后让贾过签字画押,贾过略识几个字,自己的名字会写,很爽快地签字了。
来参加过堂审案的群众对这个案子十分感兴趣,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都来听听,将县衙围得水泄不通。
枣阳县令增派衙役来维持秩序。
大家听明白了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大为惊讶,原来人有忘恩负义,连蛤蟆也会,看来,这蛤蟆也是该死,只是郭嘉死得冤枉。
案件大白于天下,贾过无罪释放,对关押的这段时间,给五十两银子作为补偿。
贾过没想到遇到青天大老爷,不仅还了自己的清白,还得到实惠。
当然,这个钱是枣阳地方承担。
贾过欢天喜地,回家了。
遇到谁都说京城来的尹坚真是明白人,在哪里当官,哪里的老百姓都说他好。
其中尹坚怎样破案的,谁都没有他自己清楚。
贾过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老汉,在路边哭,手里牵着一根绳,绳子那头拴着一头驴。
贾过心情特别好,见不得有人受苦,就问:“老人家,你为什么哭?”
老头一看这个矮胖子,不理他,看他不像是好人。
肥头大耳的,嘴上油光光,像是才吃了好吃的,故意出去卖弄,故意气人,有的人连素菜素饭都吃不上,何谈吃肉?
“老人家,你为什么不理我?
我是好心问你,你咋不说话?”
贾过又问。
老头还是不理。
觉得这个矮脚虎像是来害人吃人的,理他作甚?
贾过还没遇到过这样的人,他本来心情很好,被浇了一盆凉水,从头到脚都凉冰冰。
“哎,老头!
我是好心问你,想帮你,你咋不理人?
是哑巴啊?”
贾过不甘心,带着气说。
“你才是哑巴!
我是懒得理你!
看你不像是好人!”
老人说。
“哎,哎,哎,你这人真有意思!
别看你老,你惹毛了我,我也敢打你!”
贾过说。
“打我?
好啊!
来吧,打啊,打啊!
要打,就往死里打,不打死我,你就算不得好汉!
打死我正好,反正我不想活了。”
老人说。
“你想死没那么容易!
想碰瓷吧?
我才不上当呢!
我也不想吃官司。
刚刚才吃了一场官司,不想二进宫。”
贾过言道。
“吃官司?
谁怕吃官司?
老头连死的心都有了,还怕吃官司?”
老人说。
“不是,你听错了,我是说我,我刚才吃了官司。”
贾过说。
“哦,是我听错了。
你吃啥官司?
如果你对我狠一点,我才信的,我就怕那些甜言蜜语哄人的人。
最可恨的就是这样的人!
嘴上抹了蜜,说话听起来好听,就是害人精!”
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