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1章 县令中毒案(2/3)

“佩服你的敬业精神。

你最近发现有什么问题他?”

靳山问。

“大人,最近,前李县令的亲弟弟李晟,突然失踪。

随着他失踪,大量库银也不翼而飞,不知道什么原因。

非常蹊跷。

不知道大人如何看待这件事。”

向振堂说。

“是吗?

当真有些蹊跷,为什么一前一后?

一个死,一个逃?

难道都和库银有关?”

靳山问。

“这就不知道了,大人,在事情没明朗之前,都是猜测。”

向振堂说。

“外面有什么风声?”

靳山问。

“外面民间传说,就是说李县令兄弟俩合伙共谋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是坏事,良心不安,怕暴露真相,败坏一生清名,一个自我了断,死无对证,一个畏罪潜逃,永不见面。”

向振堂说。

“是吗?

这么说,民间说法这个还是合情合理的,那么谁先说出这话的呢?”

靳山问。

“这就难说了。

不过,李县令生前没有什么特殊爱好,他喜欢喝清茶,他常说,作人要正直,为官要清廉,就像清茶一盏,不要想着守寡民脂民膏,要想办法为民谋福祉,这才是当官的该做的。

如果总想着剥削老百姓,那么,当官就是没良心的,早晚会得到报应的。

他也经常去寺庙。”

向振堂说。

“哦,这个没什么奇怪的,都是去拜佛的,看来他是一个清官。”

靳山说。

“李县令的确是清官,两袖清风,这么好的官却被毒死了,不知道是自杀还是他杀,真是愁死了,如果是他杀,一定将凶手捉住,千刀万剐都是轻的,挫骨扬灰才起步,应该点天灯,受尽极刑痛苦才死才行。

让老百姓都吃他的肉,将他吃得骨头渣都不剩,才解恨。

这个人真的要不得。”

向振堂说。

“可以理解你的心情!

那么,李县令喝茶有什么讲究呢?”

“他一般喜欢在升堂办案之后,到后堂坐着喝茶,这是他的多年养成的习惯,全老河口县的人都知道。

他坐在固定的地方,用大碗喝茶,喝的都是粗茶,不是那种名贵的茶。”

向振堂说。

“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固定的茶碗,茶碗房在固定的位置,对不对?”

“对,都是这个习惯,养成多年了,一时半会儿都不改变,自从下官到县衙里来,都没见过李县令改变这个习惯。”

“原来这样,这是公开的秘密,想必对那些不怀好意的来说,也知道了。”

靳山说。

“是的,这个事,是全老河口县的人都知道的。”

“那么,李县令在任期间,有没有仇人?”

靳山问。

“这个难说,办案,对大人来说,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得罪人的时候,不知道在哪一会儿就得罪了人,自己不知道,被得罪的人牢记在心,寻机报复也是常有的事。”

向振堂说。

“那么说,李县令有潜在的仇人,但是,现在仇人在暗处,他在明处,不知道具体是谁,那就不妨从这茶查起来。”

靳山说。

“说得对!”

“能进入到李县令的茶房的都有哪些人?”

靳山问。

“无人能进入。

死亡时间是深夜,无人能从大门进入,窗户也没有撬动的痕迹,再说,一个大活人,即便有人撬动,也会惊醒做好准备,李县令也有一些功夫,对付三两个蟊贼不在话下,这是人人皆知的,一般不敢去李县令的茶房去。”

向振堂说。

“那么,茶叶和茶碗有没有问题呢?”

靳山问。

“大人,茶叶和茶碗都无毒,仵作已经彻底查明。”

“那么,茶叶放在什么地方呢?”

“禀告大人,茶叶无毒,环节可能出在茶壶上。”

向振堂说。

“哦,为什么呢?”

靳山问。

“因为茶叶和茶碗都没有毒,唯一的可能就是茶壶里有毒。

茶壶里事先有毒物放入,李县令冲水入壶后,然后倒入茶碗,端碗饮茶之后,就有中毒症状,抢救不及时,就中毒死了。”

向振堂说。

“这件事停蹊跷。

本官要去茶房看看。

不知道是否提供方便?”

靳山问。

“这,这个,这个恐怕不好!”

“为什么?”

“大人,不是下官不配合,是因为的确有人看见这茶房诡异,有人看见内房有李县令的鬼魂出现,像是留恋人间,还要回来喝茶一样。

一般人都怕得要死,这个案子成了无头案,悬疑,无人能解。

下官还是劝大人为了安全,最好不要去!”

向振堂说。

“是吗?

本官一向不怕鬼神。

对真神倒是敬畏,对假的不屑一顾。

是鬼,就欢迎来会一会。

怕什么?”

靳山说。

“那好!

下官来安排。”

向振堂说。

“也不要移动李县令房间里的任何东西,只是将本官的行李放到茶房地上即可。

茶房里的所有家具物件陈设,包括茶具等等都按照李县令生前在世的时候摆放,原来是什么样,后来也是什么样。”

靳山吩咐道。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