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2、郭奉孝(2/2)

“对了,你是如何认识这贼首王政的?”

看典满一头雾水的模样,郭嘉也懒得再说,想起一事,直接问道。

待典满将昔日赵县的经过和盘托出之后,郭嘉皱眉良久,突然一拍案几,脸色陡然一沉,怒喝一声:“夏侯楙其罪当诛啊!”

他被后世人称为“鬼才”

的很大原因,便是相比同时代大部分谋士,郭嘉颇为与众不同,更擅长洞察人心,见微知著。

从其平生未见孙策当面,从其过往事迹便断言其死便可见一斑。

《三国演义》:孙策为人最是性急,恨不得即日便愈。

将息到二十余日,忽闻张有使者自许昌回,策唤问之。

使者曰:“曹操甚惧主公;其帐下谋士,亦俱敬服;惟有郭嘉不服。”

策曰:“郭嘉曾有何说?”

使者不敢言。

策怒,固问之。

使者只得从实告曰: “郭嘉曾对曹操言主公不足惧也: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以吾观之,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王政昔日分明有投效州牧之意。”

郭嘉在堂内踱步起来,喃喃自语,话中尽是扼腕:“观此子过往,可谓智勇双全,若能奉州牧为主,实乃如虎添翼。”

“偏有此蠢如牛羊者,从中作梗,如今未得一将,反树一敌,更是后患无穷矣!”

“先生,如今说这些又有何用?”

典满嘟囔道:“还是早些想法子逃出去吧。”

“逃出去?”

郭嘉闻言苦笑一声:“你父雄武壮烈,自入州牧帐下以来,陷阵冲营,单举牙旗,早已闻名当世,被誉为古之恶来,如今更为亲兵都尉。”

“这竖子恐怕早已知道你的身份,更能举一隅以三反,揣测出吾必有来历。”

郭嘉叹气道:“既如此,他怎可能轻易放吾等走啊?”

“今入虎穴,再要脱困,当真难如登天啊。”

“这...”

典满这才反应过来,听郭嘉的意思,若是昨日自己不曾折返,或许两人反而不会落到如今进退两难的局面。

郭嘉倒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只是皱眉又转了几圈,陷入长考。

“不出奇计,难以脱身...

“ 只是奇计安出呢?

即便自负机变之才的郭嘉,也陷入了苦思冥想之中。

......

十日功夫,大军一路疾行,王政、徐方两军汇合之后,连拔三城,南武阳、卞县、梁甫亦相继告破。

此时,泰山郡的郡治奉高城,已是近在眼前。

大战之前,王政再次召开了军事会议。

“奉高之战,先锋者...”

环视众人,王政最后还是将目光停在了吴胜身上。

相比徐方,于禁独当一面之后履立战功,吴胜镇守琅琊县以来其实落了不少,说到亲近,全军之中始终非吴胜莫属,王政有心给他机会。

“吴少校镇戍琅琊,也算是宝剑藏鞘,此前几座小城,不堪一击,如今该你露露锋芒了!”

听到这话,吴胜欣喜若狂,直接挺身而出,抽出马刀刺入地上,大吼一声: “胜,愿为将军剑!”

先锋定下,接着就是各营次第, 骑兵斥候为第一,散出六道。

军前、军后各一道,中军左、中军右各两道。

每道选精锐二十四骑,分成四波:三里外为第一波,两骑;六里外为第二波,四骑;十二里外为第三波,六骑;二十四里外为第四波,十二骑,遇到需要注意的道路情况、或者敌人,就一波波向后传达;都给壮马,一人两骑,以免马力不足,反为敌人所擒。

天诛营步卒为第二,由梁甫入奉高,其面环山,地势崎岖、山林翳苔,大军入泰山郡多日,两路齐发,如今已连克六城,对面如今必有应对,不得不多加提防埋伏设陷,以二阶兵为主,选五百人行在先锋之前,遇有险阻,先把其通道,搜索远近,审查没有藏伏敌兵,先锋然后过之。

先锋之后,再让轻骑兵分成几个百人队,联结前后,通信传声。

徐方左营随在后边,吕德等各引本部,前后间隔里许,中间又有一个骑兵百人队做为纽带。

接下来,便是王政的中军,行军次第和徐方的左营相仿。

最后,则是负责辎重的新兵营和民营,由伍元引千人扈卫。

,归王政统一调派。

冲车、鹿脚等器械亦连夜发给各军,行军的时候自带,夜则用来宿营;若有遭遇战,也可以拿来掩护。

庙算既定,部伍勒毕。

当天晚上,全军动员誓师,王政亲自出马。

“我军如今便如一只猛虎,被困在囚笼。

北上、南下、西进,没有一条道路是通的,现在已是四月底,再过几月天将变寒,若无足够粮食、衣物,药材,怎么活?”

说来道去,无非为此战定义、名则开疆扩土,实则挣扎求存。

“昔日我青州三十万乡亲为求活而出州,便是为泰山人所阻,如今它再次挡在吾等面前,为之奈何?”

晓以大义后再动之以情,王政掀起新仇旧怨:“不得此处,吾青州男儿何以纵横天下?

“又何以甘心!”

“若得泰山,和琅琊,彭城相连,便是猛虎出笼,天下尽可去得,粮食土地,人人皆有!”

“诸位兄弟勉励!”

数百个军官带头应诺,这次徐方带头喊道:“天军战无不胜,誓平泰山!”

无数支刀剑同时拔出,指向夜空,万人同声大呼,声震屋瓦: “誓平泰山!

誓平泰山!”

夜风吹动火把,火光飘忽,映在他们的脸上,求活、求利的双重刺激下,人人一脸亢奋激昂。

“吾有黄天庇佑,又得尔等猛士...”

待呼声稍停,迎着无数道投射过来的眼神,王政拍案慨然: “泰山,必平!”

“奉高,必破!”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