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13回(1/2)

难怪阿爹老说,北月氏对天下百姓有所亏欠,活该遭人羞辱。

“我那叔父埋哪儿了?”

元昭咬牙切齿,改日路过给他鞭尸。

额,季五和玳瑁神情尴尬,“他仍健在,全家迁居琅君山,陛下赐封他为安乐侯。”

世人只知琅君山有个安乐侯,却不知他就是暴君。

哈?

元昭一脸的难以置信。

世道不公啊!

居然还给他封侯?

“琴师叫什么名字?”

太惨了,这人,她脑壳疼。

“无姓,他有两颗大门牙比较抢眼,幼时叫大牙。

后来被一名老琴师收养,见他牙白就唤他牙白。

人至中年出了名,世人敬他一声牙伯。”

季五详尽道。

活到九十多岁,依旧硬朗,没想到却死在暴君的屠刀之下。

“何方人士?”

季五顿了顿,最终道:“琅君山人。”

哈哈,姑父陛下真是个妙人啊!

元昭面无表情地吐槽。

默了默,重新命人打开琴盒,摸了摸琴身,道: “给我叔父造琴,他是倒了大霉,取名‘绿烟’实在是讽刺。

既是他最后一件作品,理应冠他之名……玳瑁姑姑,准备笔墨,我要给姑父陛下写份奏疏。”

“诺。”

…… 几日之后,丰元帝意外地看到一份垫底的奏疏,是安平郡主的。

那个小丫头片子竟然有事要上奏疏?

他好奇地翻开看了一遍,不禁开怀畅笑,拍案叫绝。

派人叫来太子,凤丘来到殿下,见父皇笑逐颜开,甚是开怀,不由得微微一笑: “父皇何事这么高兴?”

“子陵,”

看见儿子,丰元帝忍俊不禁地问,“你把绿烟赏给阿昭了?”

“是啊,”

凤丘眼尖,一眼瞅见父皇手里的奏疏,愕然道,“怎么,她不喜欢?”

竟给父皇写了奏疏?

好大的胆子,是定远侯的意思吧?

“恰好相反,她特别喜欢。”

丰元帝好笑道,把奏疏递给他看,“你看看。”

凤丘疑惑地接过看了一遍,越看越好笑: “她想让父皇给牙伯赐姓琅?

她难道不知安乐侯干的好事?”

“姜氏把身边一名颇有资历的老婢给了她,怎能不知?”

丰元帝笑意不减,感慨道,“小小的年纪,竟有一副慈悲心肠,难得,难得啊!”

那孩子,不仅请他给牙伯赐姓,更要把绿烟改为琅牙,以作纪念。

让后人一听到此琴,便知是牙伯之作。

这是让牙伯千古留名啊!

“父皇?

您要恩准她的奏请?”

凤丘皱眉,“会不会太抬举她了?”

“抬举她有何不妥?”

丰元帝慢声道,“你此次搜观一无所获,又赏她‘绿烟’。

虽是一番好意,有些人未必这么想。”

此次搜观,定远侯必然不喜,抬举元昭好歹能抵消他一部分的怨气。

“何况,她首次上奏,朕作姑父的焉能不准?”

丰元帝真心道,“子陵,凡事要看长远些。

此事以你的名义昭告天下,既如她所请,又让世人铭记牙伯之名。”

重要的是,虽是她的提议,但朝廷允准,老百姓只会记得新朝太子的仁善之名。

把暴君安置在琅君山,本就是为了膈应他。

封为安乐侯,意在讽刺他身在牙伯的故乡,随时面临被当地百姓知道他的身份而引起暴乱。

长居于此,随时有性命之忧,还谈什么安乐?

再给牙伯赐姓,本地百姓会替牙伯一族对新帝感恩戴德,却对暴君一族恨之入骨。

暗里抬举安平,明面上却是抬举了太子,还能让安乐侯寝食难安。

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是儿臣肤浅,谢父皇提点。”

原来是借机给自己扬名,凤丘欣喜万分,同时有一丝忧虑,“但这样会不会引起安乐侯的不满?”

“那是自然,”

丰元帝说罢,瞅儿子一眼,“怎么,子陵可有安抚良策?”

“既然抬举了安平,总不能让禅位之君寒心,”

凤丘思量了下,道,“听说安乐侯有个女儿年已及笄,不如,儿臣纳了她?”

他是太子,身边不可能仅太子妃一个女人,除了原有的几位美妾,再纳一名良娣无甚不妥。

此话甚得帝心,准了。

朝堂需要臣子互相制衡,后宫亦然。

安平郡主圣眷浓重,总要有人制得住她才行。

这等糟心事,皇室子女不必掺和。

安乐侯与定远侯水火不相容,就让她们互斗吧。

…… “什么?

封安乐侯之女为良娣?”

元昭得知消息,惊诧至极,“消息准确?”

“千真万确,”

季五禀道,“此事尚未对外宣布,他们的意思是打算琅牙琴的风波过后,再公之于众,以免引人生疑。

我们知道就好,至少有个心理准备。”

引人生疑,这个人,当然是指定远侯府。

细作嘛,谁家没几个啊?

侯府虽穷,必要的人和物还是蛮周全的。

“所以他们打算用此女子来对付我喽?”

元昭挑眉。

“这个不知,据闻,他们是怕寒了安乐侯的心。”

季五如实道,“郡主莫慌,侯爷的意思是让您有个心理准备,并未细说。”

“我叔父害了那么多人,竟还能锦衣玉食,娇妻美妾,左拥右抱,活得够滋润的。”

元昭很不是滋味,“我当年才几岁就险些死了几回,她堂堂暴君之后竟能安然无恙地活到现在?

世道不公啊!

季叔,您说是吧?”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