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八章 我见青山多妩媚(二)(1/2)

大理国善巨郡,金沙江以北的旦当镇(中甸)。

这里在前唐时期是吐蕃国的地盘,后来吐蕃衰败内乱,大理国一时雄起,出兵把这里占了。

其实也无非就是在这里立块石碑,刻上一行字。

以前还有边军时常过来巡视一番,只是这里太过偏远,边军来着来着就不来了,只剩下一个收税的关卡,还宣示着大理国的管辖权。

再后来,吐蕃旧地被并入大宋朱雀旗,与大理国交界的地方,被划给十几个土司管辖。

这些土司在朱雀旗的暗中怂恿和支持下,不断蚕食,很快就把旦当的大理国税吏赶走,把这一带的实际管辖权归到了某位土司名下。

颇瓦里安抚使——黎恭巴,是这片土地的主宰,掌握着上万人的生死。

而今他正点头哈腰,向几位军官模样的人讲述着。

“向南一百六十里,在九赕城(今云南省丽江市西北)有一座铁索桥。

大理国很多货物,就是通过该桥运抵北岸,再沿着江边山路北上,先抵达旦当镇,再直入吐蕃旧地。

只是九赕城为大理国西北隅要害之地,驻扎着数千兵马,扼守金沙江南岸桥口。”

“向南七十里,有一条索道。

其实也就是一条绳索,人和物挂在上面来回滑动,互通大江两岸。

不过那里还是属于九赕城防区,有一队兵马守在那里,一旦发现不对,可能会砍断绳索。”

杨惟忠和姚雄默默地听完。

“黎恭巴土司,你的官话讲得不错。”

杨惟忠笑着勉励了一句。

黎恭巴黝黑的脸都要挤成一朵太阳花了。

“属下在邛岗(昌都)上了半年学习班,成绩优异,被推荐去成都府巴蜀大学念了两年书。”

“土司里有你这份学历的不多啊,前途无量。

现在有个大好机会,好好把握,配合大军,定会脱颖而出,平步青云。”

杨惟忠说道。

“上官放心,这一带属下非常熟悉,也把经常跑这一带、又信任可用的部民带来了。

赴汤蹈火,我等在所不惜!”

“好!”

杨惟忠继续赞扬了几句,然后让黎恭巴去听取工作安排。

杨惟忠转过脸,神情凝重。

“老姚,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过这条江!”

杨惟忠和姚雄同属官家还在简王潜邸时的西北八将。

虽然姚雄中间出了点波折,但现在依然是同袍,交情也在那里。

“游是很难游过去。

这一带山高峡窄,水流遄急。

现在又初入雨季,江水上涨,游过去的难度更大。

我选了十个善游者下水试了试,都不行。

最多游到一半就返回来,有两人差点被冲走,幸好被身上的绳索拉了回来。

有三人被水流冲到岸边的石头上,受了伤。”

姚雄苦恼地说道,杨惟忠看着眼前的这条金沙江,默然无语。

舟桥团统领王大贵跟几个技术士官在江边转了一圈回来了。

“都统制、副都统制,属下们去实地查看过,很麻烦。”

王大贵摇着头说道。

他是濮州泥瓦匠出身,水灾之年被编入京畿厢军。

元符二年听说还被抓进刑部大牢里,是官家,当时的简王主持公道,给他们洗刷冤屈,放了出来。

后来改编进了营造团。

因为手艺不错,又踏实肯干,一路擢升,现在成了尖刀舟桥团统领。

这次他的舟桥团被杨惟忠、姚雄特意从陇右郡要了过来,好给南宁军开路架桥。

“怎么个麻烦?”

杨惟忠问道。

“都统制,绳索好说,用床弩直接射过去,但是人过不去还是白搭。

没人在那边接应,我们这边打一百条绳索过去也没用。”

王大贵摊开双手说道。

“是啊,还是人的问题。”

杨惟忠苦恼地说道,“你们有什么办法?”

“我们起初想着,用床弩射铁箭过去,看能不能钉在石头或者树上,要不射铁锚或铁钩过去。

可是实际测试过几十次,还是不行。

首先这河谷相隔还是有点远,床弩能把铁箭射过去,但力道已经很弱,石头根本钉不进去。”

“两岸沿江山崖边多是灌木草丛,树木偏少。

我们把铁锚和铁钩射过去,根本勾不住受力的东西,稍微加点力就脱钩了。

所以想来想去,只能游过去。”

“游,也试过了,太危险了。

要是一意蛮干,这么宽,这么急的江,需要填多少将士的性命进去?

不行,绝对不行!”

现在陷入了一片寂静,苍茫翠郁的大山连绵起伏,如海浪一般,在蓝天白云下,层层叠叠。

远处江水在峡谷间奔流的咆孝声,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彷佛是金沙江对这些不自量力的人的嘲笑。

“如此的话,我们伐木造舟吧。”

杨惟忠无可奈何地说道。

“这样就耽误时间了。

旦当镇隶属大理国已多年,这里肯定有他们的探子。

我们来了上万人马,怎么察觉不到?

那些探子说不定已经在去报信的路上。

现在就是要跟他们抢时间。

要是耽误太久,就不妙了!”

姚雄皱着眉头说道。

“我知道!”

杨惟忠语气也十分烦躁,不过他一直在强压着心情。

“李参军(李藐)在嘉州、叙州一带虚张声势,把大理军的主力都吸引过去,这边兵力空虚,正是我们趁虚而入的好时机。

要是让探子去报了信,大理国调集兵马在关隘处堵住我们。

那时我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粮草后援又不济...”

杨惟忠苦恼地恨不得大吼几声,吼塌两边的江岸悬崖,堵死江水。

先祖降辽,现在需要靠他建功立业,洗涮耻辱。

官家也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名为云岭经略使,实为南宁军都统制,全权负责攻灭大理国重任。

灭国之功,足以让世人改变对自己以及先祖的看法!

偏偏停在这里!

姚雄也是满腹悲愤。

他原本是官家潜邸时招揽的西北八将之一,结果在元符三年正月那惊心动魄的日子里,鬼迷心窍,差点酿成大错。

不仅自己完蛋,也会拖着整个家族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幸好自己犹豫了一下,没有走出实际的那一步。

自此,他看着八将的其余七位飞黄腾达,一个又一个地窜到他前面。

比如杨惟忠,在西军时资历、官职、声望远不如自己,现在成了自己的主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