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有客泛海万里来(四)(2/2)
听杜达这么一解释,约翰和尹萨克都清楚了。
“那各国商人进入宋国,把金银换银圆劵的多不多?”
“那些来过几次的老熟客,进到广州或者上海港,第一件事就办银圆劵和汇票,好处多多。
初来乍到的生客,大多数是不愿意办的。
只有吃过些亏,下回来了,就记得去办银圆劵和汇票。”
约翰和尹萨克对视一眼,心里有些不安,又忍不住问了一句。
“为什么?”
“办银圆劵和汇票,方便又实惠啊。”
杜达答道,“各海港的银行,广州、泉州、明州、上海、东兴等地各大银行,都是最讲信誉的。”
“海商带来的金银,纯杂不一,到那些支行去换银圆劵,打汇票,最公正不过。
一船的金银换了银圆劵,你一个包袱卷着就走。
要是打成一张汇票,你可以直接藏在口袋里。
就算遇到什么意外,跑也跑得快些。”
这话说得。
“你要是不肯换,直接拿着金银跟商行交易买东西,呵呵,那就没有那么公道了。
一来金银的兑换水牌价,银行是一回事,商号又是一回事。
这中间的差价可多可少,要是傻一点被人当了肥羊宰,那你自求多福了。”
“二来商贾们带来的金银,杂色各样,银行有办法厘清,又有别的赚钱法子,为了多收金银,好去存国库多发行银圆劵,或存公库提高汇票额,往里面贴水都行,所以收得公道。
商号那边没有办法厘清金银成色,闭着眼睛杀价,拼命压你的成色,好狠狠赚一手。
人家就算不黑你,沾两手水,你也吃亏不少。”
看到约翰和尹萨克脸色越来越黑,机警的杜达脱口问道:“两位难道没去换银圆劵?”
wap.
/105/105839/28079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