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马上动作(1/2)

回到王府澄心阁,曾葆华和长孙墨离已经等得许久,十分心急。

看到赵似走进来,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身来,异口同声地问道:“十三郎,事情成了吗?”

“成了,皇兄叫俺先把《新闻刊行管理条例》拟出来,过目后御批,递到门下省明发。

玄明兄,俺给你讨了个直秘阁的官阶,正八品,先凑合着。

差遣为勾管著作局公事。

把新闻报纸事宜管起来。”

“知道了。

俺明天去吏部领官身,即刻去秘书省赴任。

小报的统计情况,于高品已经给到俺了。

可著作局是个清贵衙门,恐怕没人服管的。

需要有人配合。

如十三郎所言,需要有执法权的人配合。”

“玄明兄放心,皇兄已经召权知开封事温益进宫,当着俺的面交待过,要开封府全力配合俺。

俺跟老温商议过,开封府成立一个西检阅所,让曹六郎管事,并调拨三百铺军给他。

谁要是不开眼,叫曹六郎带人去当这个恶客。”

“好。

十三郎。

那俺们的报纸叫什么名字?”

“不是拟定了几个名字,你们还没有选定。”

“哈哈,俺和茂明兄觉得,还是你来定比较合适。”

“那就《东京时报》。”

“好。

俺已经物色好编辑人选,地方也选定,雕版和印刷工匠也找好了,不日就可刊行。

俺想,《东京时报》的牌照应该是著作局颂发的第一份。”

听了长孙墨离的话,赵似笑了。

这事闹得,自己给自己的报纸发牌照。

不过这样正显得自己遵纪守法嘛。

“玄明兄,还有件事需要你用心。”

“俺知道。

笼络那些消息灵通、无孔不入的小报记者。

记者,记录者也,十三郎,这个称呼怕是没有那么简单吧,难道另有什么含义?”

是的,那些不知用什么手段,能够从皇宫、三省和高门深院里搞到阴私消息的家伙,个顶个的都是人才啊。

比那些只会摇笔杆子的“作者”

们强多了。

“没有什么含义,就是通讯员的意思,意指收集消息的人员。”

长孙墨离听了赵似的解释,低头想了想。

“通讯员?

十三郎,笼络的那些记者们,挑选优异者,可以通讯员身份编入神州通讯社,《东京时报》的本部。

待遇从优,人尽其才。”

赵似放心地点了点头,长孙墨离深刻理解了自己的意图。

“嘿嘿,你们聊得热火朝天,怎么就没有俺的事了?”

坐在旁边的曾葆华忍不住嚷嚷起来。

“你,另有他用。”

赵似简单地回了一句。

“什么?

玄明兄进了清贵的秘书省,你把俺安置去哪里?

俺也要进秘书省。”

曾葆华不干了。

“没地方了。”

赵似双手一摊。

你爱咋咋地!

“没地方了?

秘书省下面的日历所、会要所、国史实录院、典籍局,随便腾个地方出来,不就把俺安置了。

以后俺出去,别人一问,哪里高干?

秘书省!

俺也觉得有面子。”

“大舅哥,俺已经给你讨了份官阶,门下省录事,也是八品。”

赵似实话实说。

“这个好,门下省,俺跟章相公一个地方办公。”

曾葆华喜滋滋地说道。

“那是寄职官,差遣是权知中牟县事兼行开封府户曹参军。”

“啥?

你让玄明兄进秘书省,怎么把俺支去当知县?

还户曹参军,这是衙门里最累的差事。

十三郎,俺没得罪你吧。”

曾葆华跳着脚嚷嚷道,就像一枚西红柿在蹦上蹦下。

“俺的大舅哥!”

赵似连忙上前安抚。

“从煕河、秦凤、泾原等路抽调的三千蕃部,已经出了京兆府,顶多十天就要到开封。

可是设在中牟万胜镇的骁骑营营地,还是一团糟。

只好请你出马。

事关重大,你不可能不帮俺这个忙吧?”

“开封府户曹参军的差遣,是好专门给你那支骁骑营调运粮草的。

你拿俺当粮草官?”

“萧酂侯(萧何)不也是从粮草官做起的吗?”

长孙墨离在旁边意味深长地劝道,:“三千蕃部,可是十三郎口里的星星之火啊。

如此要紧的事,悉数托付给你,十三郎无异于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你。”

曾葆华哈哈一笑,欣然接受了。

当晚,在舞阳坊章惇府中的书房里,章惇、李清臣、黄覆、张商英团坐一起,脸色都不大好看。

“御笔诏书已经内降到门下。

俺进宫理论,官家拿着邢贼的奏章,直接丢过来。”

章惇脸色微红,胸口起伏,连动着黝黑长髯一起抖动。

“官家把蔡公贬去哪里?”

李清臣冷声问道。

“贬为汝州司礼参军,交靖州安置。”

章惇闭着眼睛,神情痛苦地说道。

“什么!”

李清臣、黄福、张商英三人闻言后,脸色大变。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