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风流总被雨打去(三)(1/2)
“东坡先生公祭追思大会已经结束,他的灵柩也定好黄道吉日,入葬城西保济岗的先贤园,与质夫先生为伴。”
礼部尚书刘正夫禀告道。
“东坡先生游戏人世间的期限到了,上苍自然要召唤他回转天庭,自归仙位。”
赵似有些暗然地说道,“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他感叹了一句,目光在章惇等人的脸上扫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苏轼、章惇这一辈人,正在逐渐老去,他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剩下的就是自己率领新一辈的人继续完成。
赵似深吸了一口气, 打起精神说道:“有什么要紧的国政吗?”
刘正夫看了看章惇, 看到他轻轻地点了点头,便出声禀告道:“西夏使节张元庆今天突然向理藩司直言,说西夏君臣有意献土归降,只求续保王位,割土自居。”
“归降?
真的,还是他自己胡言乱语?”
“陛下,张元庆献上一份夏主的书信,请御览。”
刘正夫把一份书信由李芳转呈到赵似的桌上。
书信写得很谦卑,夏主李乾顺的意思就是愿意去帝号,以蕃王外臣之名进附宋国,只求宋国能封他为夏王,以灵武、河南等地以为夏国, 割据自居。
“想得倒是挺美的。
只是去帝号,再谦卑地说几句好话。
然后继续做他的王,继续割据灵武等地。”
赵似冷笑了几声。
“陛下,夏国一向强硬,怎么突然如此卑躬屈膝,可能有隐情。”
章惇毫不客气地说道,“我朝这两年,励志图强,国力蒸蒸日上。
反观夏国这两年在我朝不断调略下,国力衰败,人心涣散。
此涨彼伏,夏国君臣应该是看到这情形,所以才使出这缓兵之计。”
“缓兵之计?
倒是有这么点意思。
朕想,他们更多的是想试探下我大宋君臣对夏国的真实态度。
如果我们欢呼雀跃地接受这个归顺,说明我们还没有灭其国的心思。”
说到这里,赵似顿了一下,“如果我们拒绝,他们就清楚了,我大宋不灭西夏誓不罢休。”
群臣面面相觑,纷纷点头赞同。
“陛下,那我们该怎么办?”
章惇问道。
赵似坐在御桌后面,默不作声,在思考着什么。
众人都不敢出声, 坐在各自的座位上默默地等待着。
过来一刻钟, 赵似凝在某处的目光终于收回来了。
“章相,你出任太宰,今年是第三年了?”
“是的。”
“朕答应过你,在你的任期里,一定要让你以百官之首在宣德门外接受灭西夏国的献俘。
是该行动了。”
章惇脸色一正,迟疑了一会,答道:“官家,这两年国内风调雨顺,各地粮产丰收,加上从南海诸地购买大量的粮食,粮草无忧。
只是地方还有些不稳...”
“章相,这两年朕让那些反复小人自己冒出来,杀得杀,流放的流放。
现在地方,都是愿意遵循朕的新政的人。
或者说,还有胆敢出来闹事的人吗?”
章惇默然,迟疑地问道:“现在就对西夏用兵吗?”
“现在就用兵!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西夏一直附在我大宋后翼,就像一只吸血的蚂蟥,吸食我大宋血肉百年,也该到了清算总账的时候。
大伴,去把枢密院许公、军咨府孙公、典军署仲堰先生、军需署钟公请来。”
“喏!”
“陛下,那西夏使节那边,如何回复?”
刘正夫问道。
“欣然接受,然后大张旗鼓地宣扬出去。
天下最忌讳西夏国降附我朝的,当属北辽。
把消息传出去,自有北辽会去找西夏君臣的麻烦。”
赵似毫不迟疑地答道。
“西夏能延喘至今,多半依仗着北辽的军威。
北辽斥问,恐怕西夏会退缩。
到时候师出无名,恐有事端。”
吕惠卿小心地说道。
“师出无名?
我大宋出兵,怎么可能会师出无名呢?”
赵似笑着问道,“而今宋强夏弱,千里边境上,不知有多少夏国军民被我朝暗中收买。
我们把夏国意图归附的消息大肆宣扬出去。
玄明,夏主的那份卑辞屈己的信,记得刊登在报纸上。”
秘书省侍中长孙墨离马上应道,“喏!”
“再营造出一种欢呼雀跃的气氛。
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值得高兴。
而且不用死人,不用花钱就降服西夏,军民官庶们自然高兴。
到时候夏国受北辽逼迫反悔,撤销归附我朝的举止。
为了撇清关系,还暗使边州军民,袭击我朝边城,造成我朝军民死伤惨重。”
说着这里,赵似的语气变得无比犀利,“如此情况下,我朝军民能不群情激愤吗?
我军如此出击,算不算师出有名?”
群臣面面相觑,章惇默然不语,他也渴望尽快灭掉夏国。
这两年确实地方不靖,但是官家说得很对,这些隐患已经被排除,现在地方上还有异心又有能力闹事的不多了。
如此说来,在对西夏进行灭国之战时,就不用担心内部出现动荡不安。
有些人,越是危急时刻,越要威胁朝廷,为自己和家族争取到足够大的利益。
这两年在各地狠狠地清理了一番,想必蛰伏残留下来的,也独木难支。
或许,真的是好时机。
其余的人,吕惠卿、黄覆、安焘等人却是不敢相信。
官家和章相一心灭西夏,彻底解除这个侧翼的危险,时来已久。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一下子如此猝不及防地提出来,让他们有些接受不了。
灭国之战,从大宋立朝以来,总共打过几回?
就如此轻率地提出来?
“陛下,灭国之战,牵涉甚广,如此贸然提出,是不是有些轻率了?”
安焘小心地问道。
“安公,正是因为灭国之战关系重大,所以才要谨慎。
今年提出,可能下半年,或者明年才能全面展开。
许多准备工作,需要我们提前开展。
而你们都心里有数,大宋灭西夏,势在必行!”
说到这里,赵似笑了笑,“可能自从元符三年凉州大捷后,我军对西夏再无大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