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章 庆寿宫的真相(1/2)

看来《金刚经》这件寿礼,还是颇有效果。

赵似又一次拜访时,不仅能被引进庆寿宫,向娘娘还好声和气地问起赵似的近况。

“十三哥确实知事了,能帮官家做些事,实在让人欣慰。”

向娘娘满脸和善的样子,就跟《四菩萨像》里,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一样。

“谢娘娘。

臣时时刻刻都牢记娘娘的训诫,不敢轻怠。

司马温公的《训俭示康》有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正是有娘娘的训诫在心里,臣才能持念行难。

虽然不易,但算是俺的一场修行吧。”

“一场修行?”

向娘娘不由动容,“十三哥说的极是。

人世间,处处是修行。”

顿了一下,向娘娘又问道:“十三哥还读司马温公的书?”

“回娘娘的话,司马温公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学问深远、文采卓异,光是一部《资治通鉴》,足以让臣学一辈子。”

向娘娘目光深如渊潭,意味深长地说道:“十三哥如此长进,是官家之福,也是太妃之福啊。”

赵似心头一动,这话有点不对啊。

向娘娘,你还是对俺有芥蒂。

出了庆寿宫,赵似直接转去了圣端宫。

看到幺儿又来了,朱氏喜滋滋地叫人端上吃食。

“这是十三哥最爱吃的山楂糕,为娘亲自下厨做的。

多吃些。”

朱氏溺爱地说道。

“娘亲,你看俺这身形,雄壮如熊。

练骑射时,几圈下来,坐骑累得气喘吁吁,汗如雨下。

还吃山楂糕!

这胃口越养越好,这身形就越来越肥壮了。”

听着赵似这像是撒娇的抱怨,朱氏轻轻地打了赵似一下,“你这憨货,偏偏不知足!

胃口好吃得好,身体自然好。

看你六哥,胃口差,又忙于国事,见天地消瘦。”

看着朱氏又愁又喜的样子,赵似也感叹道,“唉,真想把俺的这好胃口分一半给六哥。

有时候看六哥吃那么点猫食,俺心里真得难受。”

朱氏欣慰地说道,“你上回推荐的山药糕,官家吃了半个月,肠胃确实好了些。

昨天来俺这里,还没口子夸你。”

“嘿嘿,空口夸俺有什么意思,给俺升官加俸啊。”

“你个不知足的混小子,六哥前几日不是才给你加授官职了吗?”

朱太妃扬手打了赵似的背。

知道幺儿是在开玩笑,语重深长地交待着。

“几兄弟里,唯独你一个人有实授官职和差遣。

宫里宫外非议很多。

十三哥,你可要好生做事,不要再让你六哥为难。”

“娘亲放心!

俺赵十三是顶天立地的汉子,说洗心革面就是洗心革面!

白矾楼、潘楼、长庆楼,哪一家都不去了。

此前荒唐时的相好,也接回家去。

那些个狐朋狗友,也是一个都不见。”

听了赵似的话,朱太妃舒了一口气。

“金玉奴的事,俺听说了。

这是十三哥荒唐!

不过你既然知道错了,愿意接回府去,好生过日子,那就作罢。

但是要跟曾娘子细说清楚。

这事,委屈她了。”

“娘亲放心,俺已经跟娘子把事情原委都说清楚了,也赔礼道歉了。”

俺道歉了几晚上,次次累出一身汗,诚意满满。

“那就好。

夫妻之间,要以和为贵。

只有美美满满,才能早日生下子嗣来。

知道吗?”

防不胜防啊!

长辈的催婚催生子招数,从古到今都是让人防不胜防!

“嗯,俺知道了。”

“还有潘七郎和高三郎,不仅是你的至交,也是有德君子。

你落水后,多少人落井下石,就这么几位,上门探访,好生安慰你。

你要知恩。”

朱氏娓娓交待着。

“潘七郎跟十姐儿的婚事,官家说放在后年。

你好生看着潘七郎,不要叫人带坏了他。”

“娘亲放心,俺看着潘七郎,谁敢带坏他,俺就打断那厮的狗腿。

潘七郎要是学坏了,吃苦的可是俺的亲妹子。”

“你知道这个理就好。

俺只有你们三兄妹。

看着你们平平安安,子嗣延绵,比什么都强。”

母子俩聊了一会,朱太妃看了看天色,“十三哥,现在临近午时,留在这里陪娘吃饭。”

“嘻嘻,俺求之不得。”

赵似笑着答道。

“那俺去交待几句,叫他们做几个十三哥爱吃的菜肴。”

朱太妃离开后,赵似就在屋里闲逛起来。

在正中间的观音大士像前的桌子上,赵似看到了一本薄薄的册子,一眼就认出,正是自己送给向太后的那本血书《金刚经》。

上前去翻阅了几页,确定无误。

赵似心思复杂地把书放回原位,不动声色地跟朱太妃一起吃完饭。

出圣端宫后,赵似想马上找到梁从政,通过他去打听庆寿宫里的消息。

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让梁从政去打听,很可能就让他探知到向太后的心思。

一旦发现向太后没有站在自己这边,心思玲珑的梁从政,很有可能就会与自己离心离德,虚与蛇委。

必须另找途径去秘密打听。

回到王府,赵似马上找来了于化田。

“化田,你也是从内侍省出来的,宫里可还有关系?”

“还有一些。”

“小王现在需要探知庆寿宫里的动静,可有机会?”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