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千丈悬崖削半翠(三)(1/2)

吴王府依然沉浸在喜悦的气氛中 吴王纳侧妃,而且是一口气纳了六位。

在这方面,赵佶确实比赵似要有魄力的多。

头两位是庆寿宫母后皇太后向氏指婚的郑氏和王氏。

这两位是庆寿宫的女官,身边也是有宫女伺候的。

郑氏和王氏身边贴身宫女乔氏、韦氏,长得貌美恭顺,也一并被纳为侧妃。

还有王妃王氏,为显妇德选出的崔氏、王氏。

如此大喜事,吴王殿下自然是大摆宴席,广邀诸位宾客。

那六位入了吴王府都有好几个月,这次只是给她们一个交待,顺带着大家一起聚一聚。

元符三年名分既定后,吴王全身心地扑在艺术创作上,时常开诗会、文会,为诗词书画的创造提供了良好的舞台。

同时他还兼任了弘文院丹青馆名誉馆长、书法馆副馆长,算得上是大宋书画界的领军人物了。

昨天的喜宴,来了上千位名士文人,就连文坛领袖的东坡先生,都带着一干门人弟子跑来捧场。

遗憾的是,伊川先生只是派几位弟子做代表,来祝贺了一番,本人没有来。

宾客满门、高朋满座、歌台舞榭、觥筹交错。

足足闹了大半夜,即将黎明,主宾们才精疲力尽,各自散去。

赵佶一直到了下午,才睡醒起身,然后坐在临水轩对着水塘发呆。

内侍李彦和谭稹分站在他左右,用铜盆里的温水,沾湿了毛巾,给吴王轻轻地搽拭着脸、脖子和身子。

赵佶忍不住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

李彦和谭稹怕自己的动作碍着吴王殿下,连忙住手站在一边,强忍着也要跟着一起打哈欠的念头,静静地等待赵佶打完后,继续搽拭着。

搽拭得干净后,又递上一碗碧绿的温水。

“殿下,这是御药局特制的漱口水,早上起来,含在嘴里漱一番,最是爽利不过。

殿下,你请用。”

李彦伺候赵佶喝下一口。

谭稹端着一个铜盆在旁边连忙说道:“殿下,千万不要吃到肚子里去,医官们说,吃到肚子里去,对肠胃不好。”

赵佶咕噜咕噜含漱了一会,低头一口全吐在铜盆里。

“殿下,御药局的医官们说,这漱口药水吐了后不要喝水,如此等一刻钟。”

赵佶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忍不住又打了一个哈欠。

然后像是想起什么,低声说道:“本王如此欢愉一夜,就觉得身心疲惫,却还觉得不够,还想着日日夜夜如此欢愉下去。”

李彦在一旁笑着答道:“殿下是神仙下凡,天家贵胄,来人世间就是来享福的。”

“听说十三哥每天早上...

新时制算下来是几点的...

对,早上五点半就起来。

锻炼身体,吃早饭还要听人念早报。

完事去崇政殿处理政务,与群臣们在殿里用午膳。

下午或继续处理政事,或出宫,到处跑。

到了晚上,去圣慈宫吃晚饭,吃完了又去崇政殿处理政务或看书,到了晚上十点才回后宫歇息。”

说到这里,赵佶忍不住勐地摇头,“父皇和皇兄勤政,想不到十三哥更加...

这日子,一天天的,怎么过啊?

还不如出家当和尚去。

这样的日子,本王过上一天都会疯掉的。”

谭稹笑着说道,“怎么做天子,都各有各的章法。

世人都说,官家聪慧上比不得殿下,怕是只能勤来补拙。”

听到这话,旁边的李彦连忙低下头,没有出声。

赵佶转过头来,似笑非笑地说道:“你不怕东校字房的那位白无常?”

谭稹连忙答道:“小的不怕什么黑白无常,小的心里只有大王你。”

赵佶哈哈一笑,澹然地说道:“你不怕,本王怕。

以后涉及官家的话少说,省得给本王招祸。

十三哥可不是什么善人。

上月,被圈禁的十四哥终于没了。

听说他肚子涨得跟一面大鼓似的,整个人蜡黄蜡黄的跟一条干咸肉似的。”

“他的几个女人带着所生子女,各得了几十亩地,以庶民身份散居各地,宗室谱牒没他们的名字,也没人知道被安置在哪里。

这样的下场,本王可不想也来上一回。”

谭稹噗通一声跪下,连连磕头道:“小的一时煳涂,给大王惹祸了!”

“算了,起来吧。

这里就我们三人,谁会去告首?”

赵佶不在意地说道,李彦的头垂得更低了。

“殿下,郑官人和王官人来了。”

“达夫和将明来了,请到书房去,待本王换身衣衫。”

过了一刻钟,赵佶走进书房,郑居中、王甫王黼连忙起身:“见过大王。”

郑居中是名相王珪的女婿,不知什么时候,居然跟庆寿宫女官郑氏攀上了关系,列为叔伯兄弟。

郑氏入吴王府后,极得赵佶喜欢。

枕边风一吹,郑居中就成了吴王府的常客,吴王十分器重之人。

王甫原本是吴敏、白时中等人的好友。

这伙人被一网打尽时,他正好在外地,躲过了一劫。

后来回到京城,秉承几位好友的“遗志”

,继续为吴王奔走,效犬马之劳。

也有人说,这两位是攀附官家而不得入门,只能退而求其次,投到吴王门下。

还没等赵佶坐下,王甫面带喜色地说道:“殿下,河北有义民起事。”

“义民起事?

我大宋哪年没有乱民出来闹事?”

“殿下,这回大大的不同。

义民聚集了三四万之众,还攻陷了三个县城。

听说河北震动,数以十万计的义民前去投奔。”

“这么厉害?”

赵佶一时愣住了,“哪里冒出来的这伙人?”

“殿下,”

郑居中显得沉稳许多,他不急不缓地答道,“主事的都是河北赵州一带寺庙里厘清的僧人,从众的多是庙里的佃户和信徒。

有人说,他们背后有河北世家支持,也有人说,他们背后有辽国的唆使。”

“河北世家和辽国?”

赵佶沉吟不语。

王甫看懂了赵佶的心思,连忙说道:“殿下,这或许是一个机会。

这群义民,现在欠缺的是大义和名分。

殿下要不要派人去河北,与那边悄悄联系一下?”

郑居中看到赵佶目光闪缩,连忙说道:“殿下,这些义民能不能挡住官家的虎狼之师,暂且还不得知。

听说张嵇仲被任命为河北郡守,日夜兼程赶去河北,换下宗老夫子。”

“张阎王去了河北?”

赵佶大吃一惊,刚才嘴角里还藏着的得意和幸灾乐祸,骤然全无。

“那我们就不要轻易沾惹了,还是静观其变吧。”

郑居中和王甫对视一眼,对赵佶的反应似乎早就预料到。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