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爆笑单口(2/2)
我给王母两个,我吃三个......
不行,我得给她仨,我两个。”
(大笑) 正说着呢,这边站起一位,北天玄武大帝。
“玉帝,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您瞧我这小玩意儿了吗?”
拿出一个小旗子,三角的,纯黑。
“我这宝贝叫皂旗。”
“有什么用处?”
“旗子打开,遮天蔽日!”
“是吗?
试试吧!”
就这一晃这旗子,连灵霄宝殿全都黑了。
“哎哟,真是好宝贝。”
玉帝很开心。
“好,好东西。
太厉害了,快收了神通。”
就这一晃,旗子又回来了。
玉帝乐了:“真好。
(一低头)我的人参果呢?!
谁拿的?!
换了五个苤艻在这儿。”
(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笑) 灵霄殿什么神仙都有!
苤艻是京都土语,既是一种花卉,也是介于大头菜和包心菜之间的蔬菜,可以拿来切丝做成凉拌小菜,也可以切片和腊肉同炒。
不过怎么说,我这一版西游记还是很接地气的。
(全场爆笑) 这正要生气,托塔天王过来了。
“陛下,您看看我这个宝贝,通灵宝塔,一十三层!”
“哦,十三层,有说法吗?”
“玉帝,(唱)玲珑塔来.....”
(哈哈大笑) “去去去,谁听西河大鼓啊!
你这塔降妖捉怪,长年托着,有什么好处?”
(大笑) “累啊,肩周炎都犯了您知道吗?”
(持续大笑) “还有哪位爱卿有宝贝呈上来?
咱们一同观瞻。”
由打那边旮旯过来一位,头发胡子全是红的,脸也是红扑扑的。
“小神参见陛下!”
“哦。”
神仙太多,认不过来。
“爱卿,你是?”
“水源下界,瀚海龙王。”
这个龙王啊,有四大龙王。
东西南北四海,再往下呢,江河湖溪,包括小河沟,分别都有龙王。
最小的是井龙王,《西游记》原文有这个,这个龙王就在井里边。
就这点水,也有一个龙王。
也是按照这个身份呐,一级一级地往上熬。
“你是?”
“瀚海龙王。”
“在哪儿呢?”
“就是中东阿拉伯地区。”
(爆笑) 他们也是抓阄儿。
(笑) 说这几个都毕业了,这几个小龙王,挑吧。
这主呢,不爱上学,不认字,随便拿。
大伙说,这给你,你是哪儿的?
鄱阳湖的。
你呢?
你子牙河的,你大清河的,反正这样一人分一个。
到他这儿,也有。
他不认识字,但他知道这个:有三点水的,这个地儿就好,水源丰富。
所以他拿了一个“沙漠”
。
(全场笑疯) 别人那个,未必有这么多三点水,仨字五个字,未必有,有一个了不起了。
他这俩字,都带三点水:沙漠!
中东阿拉伯地区,八百里瀚海,到那儿上任,哭得都不行了。
(捧腹大笑) 哪儿呆着呢?
地上刨一坑,支把阳伞,天天坐坑里边,这是瀚海龙王。
(很多人笑岔了气) 玉帝眼泪都快下来了:“太感人了。
还习惯再回水里吗?”
(再一次爆笑) “够呛了。”
(掌声、尖叫声音一片) 这位瀚海龙王对汉字的理解,与很多人类似,但是汉字博大精深就深在这儿。
有些字的意思,根本不能根据字面结构来推测。
毕竟汉字从甲骨文到简体中文,期间经历了许多变故,给后人留下许多疑问。
最典型的就是—— 为什么“出”
是两座山摞在一起,“重”
却可以拆为千里?
为什么身高一寸表示“射”
,而“矮”
却用箭矢来表示?
(人们在纷纷颔首认同) 对于瀚海龙王来说,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沙漠”
那么缺水,偏偏写成这个样子?
(大笑) 不了解其中缘由的,只能把责任推到仓颉头上:他老人家当初造字的时候不用心呗!
(持续大笑) (本章完) /76/76937/27287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