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58章 司马懿的焦虑(1/2)

第758章 司马懿的焦虑 作者: 黑风洞 第758章 司马懿的焦虑 粗略的定下北伐的规划后,诸葛亮借口留置秦州安抚羌人,平定地方,滞留地方不归。

而张溪和庞统,各有各的任务,没过几天,两人便奉命离开秦州,一个返回雍州地方,一个返回成都。

庞统要赶回成都去,诸葛亮手写了一封疏奏上奏天子,讲述自己不归的真实原因,而北伐这么大的事情,也需要有人在朝廷中来回协调,准备好各种军事物资。

光靠法正一个人在成都调度恐怕是不够的,庞统必须回去主持这个事情。

至于张溪,他也需要赶回雍州去。

北伐大军,不能只靠大汉北军和刚刚经历了羌乱,不剩下多少的秦州郡兵,最大的兵源地,还得是雍州的郡兵。

因此,张溪必须尽快返回雍州,扩充雍州郡卒,争取在半年内,训练出一批能用的郡兵出来,为北伐做好准备。

顺带的,也得让费祎想办法,往关内传播谣言,实施离间计,把司马懿调离宛城。

这事儿吧,其实挺难的至少费祎觉得难度很大。

根据费祎掌握的情报,曹魏太和元年,身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被新君曹叡由抚军将军加封为骠骑将军,总督荆,豫二州事。

简单来说,就是把司马懿提到了武将前三的地位,同时确立了司马懿在南阳和豫州的领导权,名义上来说,许昌的王凌,汝南的曹休,都要听从司马懿的节制。

从这个任命上看,可见曹叡对司马懿,还是颇为重用的,连曹休这个宗室将领都要听从司马懿的调遣。

想要离间这样一位重臣,难度可不是普通的大啊。

这事儿吧,张溪也知道,但没办法啊,如今的局势如此,如果能用离间计调离司马懿,那当然是最好,如果不行,等到正式开始北伐了,再想其他办法就是了。

尽人事,听天命就是了。

费祎也是无奈,只能按照张溪提供的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开始铺开对司马懿的离间工作。

还是得从“浮华”

风的方向入手,费祎派出细作,在关内各郡县,大肆制造舆论吹捧司马懿的二子,司马师,司马昭。

又通过关中走私的几个世家,联络关内的一些世家们,通过他们帮忙,吹捧司马懿的两个儿子。

从民间到世家,双管齐下,无限捧高司马氏的两个小子,吹捧他们有不下于“五子良将”

的能力,只可惜时运不济,不得为朝廷所用。

紧接着呢,费祎又让张溪出面,求诸葛亮亲自写一封信给司马懿,表达对司马懿能力的赞赏,同时又表达了对司马懿效忠曹氏逆贼的惋惜,隐隐流露出一丝劝降之意。

没指望靠这一封信就离间了司马懿和曹叡之间的关系,但只要有这封信在,这就是一个怀疑的种子,最终能不能成长起来,就看司马懿和曹叡之间的信任度,有多少了。

也许现在没有任何作用,但等到一定的时机,说不得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就这样,张溪回到雍州后,各种北伐的准备工作,开始有序的展开了。

时间就这样慢慢的过去,一直到两个月后。

在宛城镇守的司马懿,突然接到了洛阳的急招,要他赶赴洛阳议事。

这个诏令,让司马懿感到十分的焦躁不安。

最近两个月,司隶,南阳,豫州等地,相继出现了不少的言论,对司马氏一族极尽吹捧,甚至有好事者,提出了“司马八达”

的说法。

这个说法,已经让司马懿很不安了。

这个“司马八达”

,说的是司马懿这一代的八兄弟,字里都有一个“达”

字。

字面意思呢,倒是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是事实。

但这么一联合起来称呼,很容易就能让人联想到昔日颍川荀氏的“荀氏八龙”



这个对标,司马懿表示自家承受不起啊。

颍川荀氏,那是经过了百余年的辉煌积淀,精心培养出了一代人才,这才有资格被人吹捧为“荀氏八龙”

.

自家不过是河内普通一世家而已,在河东世家内部都排不上前五的位置,何德何能,能和颍川荀氏相比。

要知道,颍川世家和河东世家虽然都属于中原世家阵营,但那也只是面对河北世家而言的.

在内部,颍川世家和河东世家,一直也不怎么对付的。

现在突然把司马家和荀氏相提并论.

这是要把司马家给架到火上烤啊。

司马家祖辈可没出过三公级别的大人物,也就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早年有投资眼光,提拔推荐了曹操这个枭雄,而司马家这一辈,也趁势沾光,在曹魏集团内有了一席之地。

但不管怎么样,也无法跟荀彧,荀攸这俩叔侄在曹魏集团内部的地位相比,也无法跟以荀氏为首的颍川世家们对抗。

如今,荀彧,荀攸两位尚书令都相继过世了,颍川荀氏确实在朝中的势力有所衰弱,而司马氏,随着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三人在朝中的地位水涨船高,确实有些司马氏盖过荀氏的感觉。

但.

底蕴啊,底蕴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所谓“司马八达”

,也就这哥仨是有真材实料的,其他人都是凑数的而已人“荀氏八龙”

,那是各个有真材实料的。

要为了一个称呼,导致司马氏得罪了荀氏.

以后司马懿在朝中的日子,可不见得能有多好过。

这本来就已经让司马懿相当的难受了,偏偏屋漏还逢连夜雨不知道哪个坑货,非要把自己的儿子也算进来,说什么“司马八达”

不足语,应该加上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合称为“司马十杰”



特么要我司马家全家老小的命,你就直说。

九为极数,十则圆满.

颍川荀氏百余年,几代人的积累,难道连十个优秀人才都凑不出来么,为什么人家也只敢吹捧为“荀氏八龙”

?!

你吹捧我们司马家,说什么“司马八达”

,司马懿还不好说什么.

“司马十杰”

?!

真不怕皇帝小心眼是吧?!

因此,当这个说法一出现的时候,司马懿第一反应就是派人侦查细作,抓捕流传这些谣言的人,同时亲自上书给天子曹叡请罪。

这个流言,最终是在司马懿的强行镇压下,没有流传开来,仅仅限于南阳郡有些风声而已。

而曹叡对司马懿的态度也很满意,专门下旨宽慰了一下司马懿,让他不用放在心上,大魏天子还不至于被一个谣言左右对辅政大臣的态度。

但实际如何,司马懿不知道,只有曹叡自己知道。

可不管怎么说吧,这个谣言终究是被镇压了下来,流传不广。

但之后,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的,吹捧司马懿二子的言论,就让司马懿焦躁不已。

司马懿当下就意识到了,这不是什么世家之间的互相吹捧,这是有人,在有目的的传播流言但司马懿不明白,为什么针对的对象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两个儿子。

一直到某天,司马懿接到了诸葛亮亲笔给自己写的信件,司马懿才洞察到,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离间计!!!

那个诸葛村夫,堂堂一国丞相,居然行如此下作之事。

先让人散播流言,抬高司马氏的名声和地位,挑拨司马氏和荀氏的关系,让司马氏在朝中世家内部,成为针对对象。

接着又让人吹捧自己的二子,吹嘘他们的能力,迎合当下朝中的“浮华”

之风,进而引起天子的反感。

最后,给自己写了一封类似劝降信的书信,一面继续吹嘘司马懿的能力,另一面则是用这种方式,引发天子对自己的猜忌。

这事儿,叫捧杀,同是老狐狸的司马懿,不可能看不穿。

可问题是,司马懿来回踱步想了很久,他也依然想不到合适的破局办法。

蜀贼的离间计,很平淡,没啥出奇的地方,但偏偏配合当今天子对世家的忌惮,对“浮华”

之风的反感,这个离间计就显得恰到好处。

而且如今司马懿的地位,真不算多高。

虽然名列四大辅政大臣,但实际上,军权方面,他远不如曹真,朝政方面,他远不如坐镇洛阳的陈群,亲近方面,他也不如身为曹魏宗室将领的夏侯尚。

四大辅政大臣,司马懿的地位是垫底的,同时,也并非是不可取代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