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04章 200:你不仁我不义(1/2)

第204章 200:你不仁我不义 李站长看到王天孝这种样子,也是拿不定他到底怎么想的,但很想抓住王天孝的衣服领子,狠狠地质问他到底怎么回事,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可王天孝却没有给他太多机会,直接转身走了。

走出供电站,王天孝直接去了文远预制厂。

也没做其他特别的事情,就是和武平商量,暂时停止给米家村那边发货,将电线杆优先供应董源镇。

一般来说,订单需要按照先后顺序发货,谁先预定,谁就先开始使用。

很少像这样跳过前面的客户去发后来者。

武平便提出自己的疑惑,王天孝也不客气,直接将自己的难处说给武平,武平便理解了。

武平虽然是这里的负责人,但张文远早就给他交代过,如果王天孝提出什么要求,武平都不要怀疑,更不能有意见,直接执行就是。

这家厂子的具体构成武平并不熟悉,但他还是很清楚张文远和王天孝一定是有某种默契的,虽然他是张文远的姐夫,但也就是靠着小舅子才能混得风生水起。

仔细一想,终于想起来了,这不就是那天在会议室碰到的那个王家村的年轻人嘛,好像叫什么王天孝还是啥的,当时谈的还是很有意思。

听到米粮准备给武平送礼,他也没有表明态度,说是可以试试看,能不能成型,还要看武平什么态度。

不同的年纪,人的想法和目标,真的差距很大。

既然米粮说的这么诚恳,想着自己因为用电的事情,还暗地里摆了他一刀,便有些过意不去,于是便说:“我就是说说我的想法啊,米老哥。”

“那我就真的问了啊?”

“问呗,你还婆婆妈妈起来了。”

这是典型的西北羊肉做法。

不过,王天孝却给米粮提出一个新的建议,他可以去问问供电站的李站长,李站长作为供电站的负责人,这次的项目供电站也算是主力军,应该和预制厂关系不错,完全可以过去试试,说不定能有其他效果呢。

这可把米粮气得够呛。

“哪有,我就是瞎忙。”

也不知道怎么了,真是愁人。

西南几个省喜欢吃辣椒,就是因为气候相对潮湿,吃辣椒可以祛除一定程度的湿气,而东部喜欢吃清淡,与当地温度长期偏高也不无关系。

他说是人家不愿意发电线杆,这理由明显站不住脚,领导只要问一句,为什么别的人可以,就你这边不行,那就能堵住他所有的路。

王天孝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吃一碗羊肉汤。

所以听到王天孝这样问,微微有点诧异。

米粮应该是算是传统的知识分子,他们这种人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就是要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一番事业。

米粮一听,觉得王天孝说的相当有道理。

可惜的是,他前世一辈子都没吃过,眼看着羊肉汤从开始的几毛钱,最后发展到几十元,他始终都没舍得。

“但愿如此,我想也是。”

王天孝将烟重新放回烟盒,看了眼米粮,好奇地问道:“怎么了,老米,我怎么看你一脸愁容?”

米粮意外地看了眼王天孝,大概是没想到王天孝也能说出这种很有前瞻性的话。

正转悠着,突然听到身后有摩托车的轰鸣声,急忙让人一边,可摩托车却在他身边停下来了。

经常王天孝会提出一些他完全没想过的思路和概念,可执行起来,又是那么有用,有效,仿佛是经过很多时间验证的真知妙理。

米家村在米粮的带领下,力争成为清泉镇经济最发达的村子之一,他是个有理想的人,也很有头脑,村民们也非常支持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维模式,米粮毫无疑问,属于上一代人。

“是这个道理,我就是这样想的。

例如东北就喜欢炖的东西,因为太冷了,要是一个个炒菜,等后面的出来前面的早凉了。

反正这个拉电入乡的工程,也不是清泉镇一家再搞,不同地方供电所都在做这件事情,想必不同的乡镇,大家都是竞争关系,要是清泉镇慢了,其他镇子就会快一些。

既然人家需要这个东西,自己空着手去看,肯定人家就不高兴了。

但……就是很爽。

“没有,米老哥说的蛮好,将豆腐输送到各个县城里,基本就能消耗掉所有存量了。

你们村子大概就四五千人吧,是个小村子,即使每户人家都做豆腐,想必也没多少产量。”

说到底,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是与当地的文化和气候有关系。

两人在角落坐下来,各要了一碗羊肉汤,王天孝还专门叮嘱多加点羊肉。

米粮这才郁闷地说起他面临的困境,专门还将那个没良心,没责任和担当的预制厂负责批评一通。

王天孝微微一笑,轻轻点头,开始吃起了泡馍。

“米老哥,刚好这要到中午了,你还没吃饭吧,我请你喝个羊肉汤。”

他心里微微有些感动。

“没……没什么。”

米粮不想让自己的事情被王天孝知道,毕竟这种送礼的事情,说出来也不怎么光彩,何况王天孝本身就是王家村的人,要是传回去,那丢的可就是米家村的人了。

米粮看王天孝的笑容很真挚,犹豫片刻,还是问道:“小王,我问你个问题啊,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从预制厂出来,他想了想,又去镇上找了分管他们村的领导,可领导也没有办法,工厂有工厂的安排,领导也不能去干涉企业的正常运行啊,只是让他暂时等等,说是很快就会轮到他们村上了。

这边预制厂的通知很快就发到了米家村。

同样的道理,那种非常著名的拉面,之所以能全国各地都可以卖得出去,就是因为他们很擅长于在不同地方改善到不同的口味,若都是真正按照兰城的原来口味,也同样不会有多好的生意。

“快别这么说,刚才你要不是给我指出了明路,我还不知道怎么办呢,都快急死了,你不知道我给村民们承诺是六月底就要正式通电,可今天去了预制厂,得知的消息是五月份都不一定能给我排上货,六月份还要继续看情况……”

他可是给村里的百姓们允诺好,赶六月底全村通上电呢,结果也这转眼五月份都过了一半了,现在电线杆都没有。

他今天看到米粮这么为难,心情格外好。

“是这样。”

米粮说到这个点,也是感到满意,没有太过谦虚,“现在我们村的豆腐就是招牌,老百姓们都吃成习惯了。”

“这个嘛,我现在也在考虑。”

“嗯,其实能发展到这个是意外,因为我们村里恰好有一户人家,兄弟几人都是做豆腐,我通过观察,发现他们做的豆腐味道很好,质地也不错,很受方圆乡镇的百姓们喜欢,所以便和他们商量,让这种好的手艺产业化,全村的人都做起来,这样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我们米家村的豆腐已经远近闻名。”

虽然有点不地道。

米粮转身一看,看到摩托车上的年轻人有点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

这种公家的人物,可看重这些东西了,这种事情做好了就是业绩,做不好的话,那反而就成了负面影响。

他有时候就会感慨,人一定在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去做,千万不要想着等以后干嘛,等万事俱备了再做什么。

第一天还以为是临时出了问题,可等到第二天中午,眼看着电线杆还没有送来,他可就受不了了。

米粮是半个文化人,看到武平客客气气的样子,也不好意思和人家争执,可心里却想着,为什么王家村就能进展很快,一到我们米家村就不行了呢,这是对我们米家村有意见怎么的。

难道是因为王家村比我们米家村地方大,人口多,就能得到格外照顾嘛,是不是看不起我们米家村?

还是因为,这里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王天孝却从车上下来,将车子锁在边上,直接拉着米粮说:“客气什么啊,见面就是缘分,何况我们已经不止见过一次了,又刚好到了吃饭的点,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呗。”

否则,自己米家村的项目进展不下去了,供电站不是也有责任嘛。

“好像是挺有名的,我看街道上其他豆腐都卖得不怎么样,但你们米家村的豆腐却都是供不应求。”

饼是烤得焦黄的锅盔,扳碎放进去,吃着大蒜,味道别提多香。

但实际上,这本来就是羊肉汤的味道。

不进则退。

“怎么,王兄弟觉得这个想法不可行,是有什么问题嘛?”

再这样拖下去,一遇到雨季,原本挖出的坑就会被土壤重新掩埋掉,甚至被雨水冲塌,那坑又要重新挖,劳民伤财不说,还要耽误很多功夫。

“老米,真巧啊。”

想到这里,米粮突然想起村里的老人们都说这个社会就是个人情社会,很多管人的人,但凡有丁点的权力,就会想法去谋取利益,欺负别人。

要是给大家的承诺不能兑现,肯定会让大家失望。

“哎呀,真是谢谢小王了,要不是你提醒,老哥我还真是不知道怎么办呢?”

他一向自以为自己是个文化人,想法和看法都比一般人高出一截,对王天孝的感觉也很模糊,就是以为他只是个比较活泛的年轻人。

他急忙拉着武平问原因,得到的结果是最近供货紧张,各处订单爆棚,工厂已经加班加点生产了,可依然还是供应不过来,实在是没有办法。

王天孝看米粮说的很诚恳。

是不是,有的村人家为了能及时拿到货,给了预制厂那个负责人武平好处呢。

不过,他还是很诚恳地接着说:“我现在的想法是将豆腐尽可能送到附近的县城或者市里。

例如我们的庆城市区,还有隔壁的池县,宁县等等。

相信这些县城可以消耗掉我们的产量。”

“不过……”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