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科举纳士诏(2/2)
“——发生这样的事,是朕这个做儿子的,没有维护好先皇定下的规矩。”
“便借今日朝议,将此事也议出个章程来吧。”
见刘胜提及这件不痛不痒的事,本就因科举而满怀欣喜的公卿百官,自是面色轻松地看向了左右。
同身旁人眼神交换过意见,又在无言之中达成默契,所有人的目光,便齐齐望向了公卿班列的奉常:南皮侯窦彭祖。
——这件事,关乎礼法、礼制,理论上该由奉常负责;
至于实际上,像这种不痛不痒的小事,朝中公卿,也很乐意给太皇太后的族亲一个面子······
“太常南皮侯臣彭祖,谨奏陛下。”
“按照先孝景皇帝年间,对朝中公卿、诸侯官吏职务名称做出的更改,与往时,有以下不同。”
“——朝中公卿,三公不变;”
“九卿之中,内史、少府、廷尉、太仆、卫尉、宗正,郎中令皆不变。”
“更奉常为太常;更典客为典属国。”
“——诸侯官吏,更国相为相,更中尉为尉;”
“罢黜诸侯国御史中丞一职,并由之剥夺诸侯王自主任命千石以上官员的权力。”
“——地方郡县,改郡守为太守,改郡尉为都尉;”
“相较于郡守,太守不再具备对郡兵的任何过问权;相较于郡尉,都尉也不再具备对本郡中,除军务外任何事的过问劝。”
“郡都尉,完全比照军中将官的‘都尉’一职,只为武职,而不问内治。”
“但由于边关常年不宁,先孝景皇帝特有令:陇右、北地、雁门、云中三郡仍用郡守,并允许拥有第二部、第三部都尉······”
一板一眼的将先帝年间,有关官职名称的变更悉数道出,又仔细回忆了片刻,确定自己没有遗漏,窦彭祖便躬身一拜,旋即施施然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而在御榻之上,刘胜只含笑微一点头,便也轻松写意的望向殿内众人。
“诸公以为如何?”
“朕是否需要奏请太后,特颁诏书一纸,以规范朝堂公卿、诸侯官吏、郡县主官的名臣?”
半带笑意的一语,只引得殿内响起一阵和善的轻笑声,气氛也莫名轻松了下来。
不多时,公卿百官派出三五个代表,你一言、无一语,你客气一声、我客套一句,便将此事也给定了下来。
——自即日起,长安朝堂将严格按照先帝年间的改动,称呼南皮侯窦彭祖为太常、平曲侯公孙昆邪为典属国。
至于诸侯藩王,则各发去一封非正式文件,委婉提醒诸侯王遵守先帝的规定,规范国中官员的官职称呼。
最后,既然提到了‘朝中公卿’四个字,那一个已经耽搁很久的问题,自也就被聪明人摆上了台面。
——御史大夫、少府二职,自北地守晁错外放、桃侯刘舍官拜丞相时起,便一直闲置至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