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48章 纵不及冠,那也是当今(1/2)

第348章 纵不及冠,那也是当今···

作者: 血狸奴

第348章 纵不及冠,那也是当今···

回宫的路上,窦太后和刘胜祖孙二人,又聊了很多很多事。

待御辇缓缓停在长乐宫西宫门外,朝中三公九卿,以及将来有可能成为三公九卿级别的重臣,基本都被祖孙二人所提及。

总体而言,祖孙二人的意见还算一致:在刘胜加冠亲政之前,朝中公卿唯一需要发生变动的,就是将陶青温和的从丞相的位置拉下来,让少府刘舍上去,过一把金印紫绶、礼绝百僚的瘾;

少府做了丞相,自也需要寻找一位替代者,来掌控少府上下大小事务。

对于这个人选,刘胜先后提出了几种可能性,却也都被窦太后次序驳回。

——奉常窦彭祖,被窦太后以‘外戚不可掌财权’回绝;

有了窦太后这句‘外戚不可掌财权’,刘胜的母舅贾贵,以及赋闲在家多年的魏其侯窦婴,显然也都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失去了成为九卿的机会。

至于其他几个人选,刘胜本就提的不情不愿,窦太后不置可否,刘胜自也心下了然:少府掌内帑,几乎就是天子的私人管家,掌管着天子的钱袋子,压根儿就不是随便抬个人上去就可以的。

于是,新任少府的人选,便又成了窦太后给新君刘胜的考验。

能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少府,将直接影响到窦太后对‘天子胜’的业务能力水平的判断。

如果完成这个考验,刘胜在窦太后这里,便可以积攒下一定的可信度——皇帝还行,能挑个好少府,寻常的事应该也难不住皇帝;

可若是没完成,那就要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变数了——连一个合适的少府都找不到,想临朝掌政,还是先磨练磨练、再多学习学习吧······

就这样,在大行皇帝······

不;

应该说是孝景皇帝了。

就这样,在孝景皇帝驾崩之后的第七天,刘胜便迎来了自己天子生涯的第二个考验:找个合适的少府,以接替即将被拜为丞相的桃侯刘舍。

至于第一个考验,刘胜显然已经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这不?

刘胜一纸完美的答卷,便在当日晚间,将长安朝堂大半两千石以上的高层,全部汇集在了开封侯陶青的丞相府。

与刘胜预料中的如出一辙:这场晚宴的主角,是太仆袁盎。

而除了袁盎,与会的其他每一个人,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甚至惶恐不安的焦虑神容······

·

“还请太仆,于我等指点一二。”

“陛下今日所为,究竟缘何?”

“陛下所图者,又为何物?”

这场晚宴,是有丞相陶青率先发起,并首先得到了内史田叔的赞同。

而从与会的宾客阵容来看,毫不夸张的说:今日早朝之上的公卿百官,除去那些个没有发言权的小虾米,其他有资格主动出身上奏的重臣,几乎无一缺席。

——丞相陶青为主,御史大夫晁错与会;

九卿当中,内史田叔、廷尉赵禹、少府刘舍、典客公孙昆邪、奉常窦彭祖、太仆袁盎、卫尉直不疑七人到场。

至于没到的两个人,一个是郎中令周仁,历来都不喜欢这种参过三个人参加的大型聚会;

另一个是宗正刘辟强,如往常每一任出身于楚元王刘交家族的宗正一样:对于这种级别的重臣私下聚会,毫不迟疑的表达出了自己‘懒得搭理你们’的立场。

除了陶青、晁错、田叔等公卿九人,中尉卫绾和郎中令、备盗贼都尉等二千石,也都落座于客堂末席。

而在上首,陶青率先开口道出一语,整个客堂的注意力,便尽数被落座于东席首座的袁盎所吸引······

“是啊是啊!”

“陛下先说要为孝景皇帝立庙,之后又毫不迟疑的略过此事,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啊?”

“散朝之后,太仆也随太皇太后、陛下去了长乐,可曾听到什么风声?”

即将卸任,已颇有些无欲无求,仅仅只是出于‘为大家伙攒个局,好交流交流感情’的考虑,组织起这场晚宴的陶青,自然是在做出了开场白之后,便自顾自喝起了闷酒。

——做了几年丞相,啥成绩也没做出来,眼下这就要不明不白的卸任,陶青表示自己很郁闷;

但今日到场的公卿重臣,却根本没人注意到,或者说根本没人顾得上注意到陶青的落寞。

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直不疑惴惴不安的询问声,而汇集在了袁盎的身上······

“今天的事,陛下究竟是什么意思,诸公不会不明白。”

“既然明白,又特意找来我,诸公想问的,就肯定不是陛下的意图。”

“倒是诸公今日的表现,让我颇感出乎意料;”

“只是还没来得及开口相问,竟反被诸公抢了先?”

感受到那一道道汇集在自己身上的迫切目光,袁盎只怡然自得的调整了一下坐姿,又扶着宽大的衣袖,亲自为自己斟了一爵酒。

再小口小口抿着酒,耐人寻味的目光,却是次序从田叔、直不疑等四人身上扫过。

——今日早朝之上,没有站出身来支持刘胜,为先孝景皇帝争取庙号的四人。

就这么过了不知多久,终还是直不疑沉不住气,举起酒爵,便大步走到了袁盎的身前。

“我敬太仆一爵!”

满是郑重的道出一语,又自顾自将爵中酒水一饮而尽,再大咧咧抹把布,直不疑便对面前的袁盎深深一拜。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太仆是知道的。”

“别说是我了——朝中公卿百官,就没有太仆不了解、不交好,又或是不熟知脾性的。”

“今天发生的事,实在是让我这个愚笨的人,看不出陛下是什么意思、是想要做什么。”

“在朝中为官多年,让我隐约感觉到今日早朝,我似乎犯下了一些错误。”

“如果太仆能指出我犯的错误,并消弭我的宗族所可能面临的灾祸,那太仆的恩情,我直不疑,终生都不敢或忘······”

坦然表明自己的意图,又强行拦着身旁打算为自己斟酒的美婢,先为袁盎斟上酒,再为自己斟上一爵,直不疑便又是一饮而尽。

只是不同于方才,见直不疑饮酒便赶忙仰头喝酒——这一次,袁盎却满是唏嘘的看着面前的直不疑,手中酒爵,只久久滞在了半空······

“唉······”

“塞侯,这又是何苦呢······”

塞侯,是直不疑的爵号。

是直不疑以将军的身份,参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立下武勋,方为自己赢取的彻侯之爵。

照理来说,作为刚获封不久的新兴军功贵族,如今的直不疑,本该正出于鲜衣怒马的人生高光时刻;

只是此时此刻,身负塞侯之爵、卫尉之职的直不疑,却在根本没有彻侯爵位,仅仅只是太仆的袁盎面前,满是诚恳的深深一揖······

“塞侯请起,请起······”

面带惆怅的摇头叹息片刻,袁盎终还是面色复杂的喝下爵中酒水,而后将酒爵放回面前的案几上,便双手将直不疑虚扶而起;

待直不疑面带苦涩的直起身,袁盎才若无旁人般,对直不疑有发出一声悠长的哀叹。

“唉······”

“明明是个君子,塞侯,怎么就想不明白这件事呢?”

···

“陛下要为孝景皇帝立庙,或许确实是不恰当、不妥当的举动。”

“但塞侯身为卫尉,又何必去考虑陛下的举动是否合理、先孝景皇帝的功绩,究竟是否应当立庙呢?”

“——塞侯的爵位,是先孝景皇帝亲自敕封的啊~”

“塞侯这个卫尉,是陛下亲自接见、亲自颁下诏书所任命的啊~”

“等将来,塞侯盖棺定论之后,也是要陪葬在阳陵之下,生生世世,做先孝景皇帝的臣子啊······”

···

“得到先皇如此恩惠,塞侯却根本不感念先皇的恩德,在陛下提出要为先皇立庙时,却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将来到了地底下,塞侯还有何颜面,去见先孝景皇帝?”

一番似是直白,实则也足够隐晦的话语声,终是惹得直不疑面带羞愧的低下头去,几欲开口,终也只是怅然失语、不能人言。

待直不疑纠结良久,最后却只默然再一拜、再斟酒一爵一饮而下,而后回到自己的作为,袁盎的目光,便移向了对坐的其他几人。

“南皮侯,是太皇太后的族亲、是外戚;”

“自诸吕祸乱长安之后,我汉家朝堂,就已经隐隐有了‘外戚为官不至公卿’的默契。”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