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277章 定向执法(2/2)

“殿下自幼仁、仁孝;”

“嗨;”

“少府······”

“哼!”

“自先太宗皇帝从代国来到长安,入继大统、继皇帝位,朕又获立为太子储君,我汉家的头等大事,便从不曾出现过变化。”

佯做疑惑地说着,刘胜也不忘皱眉侧过身,目光虽落在身旁的兄长刘彭祖身上,但嘴里的话,明显是说给随行的少府官员听。

“这,不是朕的诏谕。”

“也正如卿方才所言:太子,已经过了学习经、书大义,学习人生道理的年纪;”

天子启悠悠一语,只惹得卫绾下意识抬起头,将不安的目光,撒向天子启那莫名轻松的背影;

“——明白过去这些年,我汉家,究竟在为什么而愁苦、为什么而烦恼;”

——眨眼的功夫,陛下都长这么大了!

——陛下小时候,带着梁王踩坏我家的庄稼,都还是个半大小子呢!

而对这样一位‘顽劣’的太子储君而言,太子太傅,无疑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恶人’之一······

“卫绾······”

“纵山川倒流、昼夜颠覆,也不敢有片刻或忘······”

面色略有些古怪的彼此稍一对视,兄弟二人便默契的停下脚步,旋即转过身,朝着距离最近的一处作坊内走去。

感受到刘胜语调中的些许担忧,一旁的刘彭祖稍一挑眉,又若有所思的点下了头。

同一时间,上林苑,思贤苑外不远处,少府冶铁作坊。

“倒是卿,很快就要担任太子傅,以经、书之大义傅教此子。”

什么一怒之下,抡起棋盘砸死吴王太子;

听闻兄长这一声宽慰,刘胜却是苦笑着摇摇头。

“但最终,却是唯唯诺诺,遇事不发一言,只知请示父皇‘该当如何’的张欧,得以以太子太傅之身,被父皇从太子宫接入未央宫。”

“——卿愿意为我汉家、为我刘氏,傅教出一个孝武皇帝吗?”

“这个目标,从太祖高皇帝立汉国祚,又于平城一战,身陷白登之围时起,就一直被我汉家历代先皇铭记于心;”

而刘胜接下来的一番话,却在原本风平浪静的长安朝堂,掀起了一阵惊天骇浪······

“——甚至是在继位之后,至今为止!”

“按理来说,这样一个本分人,即便是做了太子太傅,也大概率不会改变自己的性格。”

低沉、有力,且极具穿透力的低喃,在静谧的宫室内回荡,彷如钟锤般,不轻不重敲在了卫绾的心头。

“不行。”

“父皇,恐怕并不会让一个单纯的‘老实人’,做我的第一位太子傅······”

“谁知道呢······”

“如何做好我汉家的储君、如何在将来,做一个合格的汉天子······”

“卫绾······”

“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我汉家、我刘氏,自太祖高皇帝以来的历代先帝,对卿的托付······”

“至不济,也总该看到匠人们,按部就班的锤炼铁器?”

或许有一天,当天子启的御辇驶出未央宫,沿某条大路走出二十里,这一路上,就会由不下百人,会说出同样一句话。

···

“卿的心思,朕明白;”

···

“呃,臣认为,殿下如今的年齿,已经到了能明白人间大多数的道理、能妥善应对大多数事务的程度。”

——刘彭祖清楚地感知到:兄弟二人每靠近一处作坊,作坊内传出的敲打声、嘈杂声,便会明显的高出一些;

待兄弟二人走远,又会迅速的归于正常,甚至是直接彻底安静下来。

手上忙活着,天子启嘴上,也不忘故作轻松、佯装随意道:“太子,虽然年纪小了些,但也还算懂事。”

昂首挺胸,背负双手,居高临下的看向身前不远处,已被自己的威压摁弯下腰,俯身叩首的卫绾;

“朕只需要卿,以自己已有的学问,让这般年纪的太子明白。”

“愿意傅教出一个能为天下,了结这百年恩怨的明君、雄主,古今未有的千古一帝吗?”

“——至少在朕还睁着眼、还坐在这宣室殿时,儒家之言,便绝不能被摆上太子的书案。”

“果然有古怪!”

便见天子启又原地‘愣’了片刻,才悠悠回过身;

仍将双手背负于身后,脊背、脖颈挺得笔直,侧对着跪坐于御案前的卫绾,用眼角漠然看向卫绾。

真正让长安街头的百姓,至今都津津乐道、时不时提及的,是当年的太子启、公子武二人,在这三辅大地道出闯荡时,留下的一个个故事。

“不知此事,卿,作何打算?”

“对自己的手足兄弟,许下此般与身份不合的承诺,虽然有些不妥,却也终归是一片赤诚、对兄弟手足拳拳相护之心······”

尤其是在‘太子驾临’的消息,被官员们着急忙慌的送进一座座作坊、匠房内后,一切,就都发生了些许微妙的改变。

“就是不知道卫绾这‘不为人知’的本事,对我而言,究竟算不算好事······”

并不经常被佩戴的十二硫天子冠,被一丝不苟的穿戴于天子启的头顶;

天子启那仿若能洞悉世间万物的深邃双眸,便藏在那不时轻轻摇摆着的硫串之后。

“如此重托,卿,能肩负吗?”

“是秋收的事,让少府忙于公务,无暇顾及钱制的事吧?”

“毕竟再怎么说,孤,也不过区区太子储君之身······”

···

“罢了;”

“等回头,再找少府问问清楚吧。”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