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夏雀啊~去把那个(2/3)
“——去,再点两······”
“咳咳,再点一盏灯。”
···
···
······
刘胜的吝啬,无疑是再次刷新了窦彭祖、刘彭祖叔侄二人心中的下限;
刘胜却是面色如常的起身,大咧咧朝屋外一招手。
“舞阳侯来了啊~”
“来,进来坐。”
亲切随和的一声招呼,却让樊市人面色古怪更甚。
站在殿门外,面带狐疑的朝殿内打量了好一会儿,才僵笑着跨过门槛。
走上前,却见刘胜非但没有起身,甚至还招呼着身旁的兄长刘彭祖,给樊市人让出点位置来······
“公子这是······?”
满是惊疑的一问,却仍没有让刘胜面上淡笑退散。
仍将手摊开,在炉边烤着火,只稍抬头看了樊市人一眼,便继续含笑看着身前的火炉。
嘴上,也不忘轻松地说道:“舞阳侯,还要买粮?”
“之前,不是已经买了八十万石了吗?”
“——怎么?”
“——公子,不卖?”
阴沉一问,引得刘彭祖、窦彭祖叔侄二人齐齐侧过头,望向樊市人的目光,只陡然带上了一抹诧异!
而在片刻之后,随着刘胜含笑道出一个‘卖’字,叔侄二人又嗡然回过头,将更加惊疑的目光,撒向了身侧的刘胜。
“卖;”
“当然卖。”
“——前几日,少府刚从蜀郡、汉中,运回了七百多万石粮食。”
“如今,正存在上林仓。”
“只是君侯,还出得起买粮的钱吗?”
无视兄长、表叔二人惊诧的目光,对樊市人发出如是一问,便见刘胜终是抬起头,将目光停留在了樊市人身上。
“价格,还是一百钱一石、一金一百石。”
“只要出得起钱,君侯买多少,我就卖多少。”
“——如果君侯有那个财力,能一口气买下上林仓的七百万石粮食,我当然也乐得轻松。”
“只是君侯······”
“嗯?”
还是蹲坐在火炉旁的板凳上,还是伸手烤着火,刘胜只这么挑眉发出一问,便顿时让樊市人心中,莫名生出一股窝火!
回想起前天,在东市看到的那匹骏马,作价才不过二十金!
但樊市人堂堂舞阳侯,食邑五千户的彻侯,翻遍了整个舞阳侯府,却都没能凑够二十金······
如是想着,樊市人便愈发感到一阵烦躁;
只是明面上,也还是强挤出了一丝尴尬的笑容,自顾自走上前,在刘胜对侧的板凳上坐下身。
二人便这么隔着火炉,开始商谈起来。
“公子那七百万石粮食~”
“呵······”
“作价金七万金、铜钱七万万钱,无论如何,我都是买不起的······”
稍有些尴尬的承认自己‘买不起’,又偷偷打量了一下刘胜的面容,樊市人才呵笑着伸出手,学着叔侄三人的模样,在炉边烤起了火。
一边烤着火,一边也不忘继续说道:“只是听说,公子又得了七百万石粮食,放在了上林仓。”
“不把这七百万石粮食卖完,公子,就还要再辛劳一段时间。”
“所以,我和其他几位公侯商量着,要不要借点钱,把这七百万石粮食给买了······”
“——也是为了让公子,早点办完手里的差事嘛;”
“嘿,嘿嘿······”
明显有些心里没底的一番话,刘胜心中当下了然。
但即便已经猜到了樊市人,以及‘其他几位公侯’的目的,刘胜却还是温笑着点下头,面色如常道:“好啊。”
“等舞阳侯,和其他几位好友借到了钱,就把钱送来太子宫吧。”
“只要钱能送到,上林仓那七百万石粮食,我就卖。”
听闻此言,樊市人面色不由稍一僵。
欲言又止的看着刘胜,见刘胜仍是一副‘不开窍’的模样,樊市人终也只得僵笑着低下头去。
许久,才又呵笑着小声说道:“公子,似乎没明白我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买这七百万石粮食的钱,我们,想向公子借······”
“——不过,公子也不用担心。”
“只要上林仓这七百万石粮食,公子卖给了我们,那我们很快就能还公子的钱!”
“最多半个月,七万金,或七万万钱,我一定亲自送来这太子宫!”
本还腼腆的说着,说到最后,樊市人的语调中,又莫名带上了一股庄严。
就好像是在向刘胜发誓:只要公子答应,那这笔钱,我们真的能很快还上!
但在樊市人对侧,和樊市人隔着一个火炉的刘胜,听闻樊市人道明来意,眉宇间,却隐约流露出些许玩味。
——刘胜当然知道,樊市人是什么意思。
上林仓的七百万石粮食,只要被刘胜卖出,那关中的粮价,就不再是刘胜说了算。
等粮价暴涨,樊市人把‘借钱’买来的粮食转手一卖,从刘胜手里借来的钱,自然也就能很快还上了。
但很显然:刘胜想要的,绝不是单纯的‘卖光手里的粮食’;
从始至终,刘胜想要做的,就一直是平抑粮价······
“舞阳侯这话,可把我说的有些糊涂了。”
“——我给舞阳侯,还有其他几位公侯借钱,再让你们用借来的钱,买我手里的粮食?”
“这不就等同于:你们一分钱没花,就从我这里‘买’走了七百万石粮食?”
听闻刘胜此言,樊市人只眉开眼笑的站起身,小声纠正道:“是借······”
“就当是公子,给我们‘借’了七百万石粮食。”
“很快,我们就会按照每石一百钱、每金一百石的价格,把买这七百万石粮食的钱,一分不差的给公子送去······”
含笑说着,说到最后,樊市人面上的僵笑,甚至已经有些谄媚了起来。
但随着刘胜缓缓摇起头,那抹谄笑,也和舞阳侯樊市人的良心一起,瞬间消失在了人世间。
“我卖的,是平价粮;”
“一石一百钱,一金一百石,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既然是生意,那就讲究个钱货两清。”
“——舞阳侯想替我‘省点事儿’,我很感谢舞阳侯。”
“但要想买粮食,舞阳侯,就得掏钱······”
···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天下人公认的道理。”
“不交钱就想先拿货,卖了货再付货款,说破了天去,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含笑摇着头,道出这番拒绝的话,刘胜终还是将目光,从樊市人身上收回。
“舞阳侯,还是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