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简单的嘴臭极致的享受(2/3)
刘余话音刚落,其余三人便满是惊诧的瞪大双眼,嘴张的能各塞下两个鸡蛋!
尤其是刘非,只再次从板凳上跳起身;
正要开口发问,却见刘余又‘唰’的沉下脸,悠悠抬起头望向刘非。
“以···以你···的···智···智慧,我···很···很难···和···和你···解···释。”
再一语,让刘非悻悻然蹲回板凳上,便见刘余将身子稍往后一仰。
良久,才终是面带自信的站起身,指了指桌子上,那具包着锁子甲的包裹。
“直···直接···给···给袁···盎···送···送去。”
又是费力的一句话道出口,不等刘非开口发问,刘余便稍侧过身,望向幼弟刘端。
待刘非、刘发二人,循着刘余的视线,将目光撒向八弟刘端时,便见刘端稍有些不自在的低了一下头;
许是做好了心理建设,又或是措好了词,刘端才面色略有些僵硬的抬起头。
“这件甲,是五哥本来打算送给大哥的;”
“目的,是让成为储君太子的大哥,在我们就藩之后,替我们照顾留在宫中的母亲。”
“而大哥得了这件甲,最好的用途,就是将这件甲转手送给袁盎。”
“——因为是袁盎去劝了皇祖母之后,皇祖母才回心转意,不再坚持立梁王叔为储君太弟。”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大哥得立为储,有袁盎一半功劳。”
“所以,大哥无论是真的为了感谢袁盎,还是为了‘千金市马骨’,都会把这件甲送给袁盎。”
说到这里,刘端不忘稍侧过头,略带拘谨的看了眼四哥刘余。
待刘余面带鼓励的一点头,刘端才稍安下心,伸手指了指桌子上的包裹。
“也就是说:这件甲原本的用途,就是由我们送给储君太子,以恳请太子,替我们照顾好母亲的。”
“而得了这件甲,太子又会把这甲送给袁盎。”
“——现在,大哥做不成太子了,换成了小九做太子;”
“这件甲,又本就是小九做的,五哥把这甲送给小九,确实不合适。”
“但和大哥一样:做了储君太子,小九,也同样需要感谢袁盎。”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不如直接把这件甲,以小九的名义给袁盎送去。”
“这样一来,袁盎承小九一个人情,小九,就要承我们的人情。”
“再加上过去,我们和小九本就要好;”
“结合此间种种,小九再如何,也肯定不会对母亲不管不顾······”
一番深入浅出的解读,终是让刘非、刘发二人若有所思的点下头。
过了好一会儿,便见刘非嘿笑着站起身,满是佩服的对刘端竖了个大拇指!
“平日里,都不怎么能听到老八开口说话;”
“哪曾想,这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呐!”
“——这办法好!”
却见木桌另一侧,见刘非如此盛赞八弟刘端,老四刘余只眉头悄然一皱。
“明···明明···是···我···我出···出的···主···意·······”
暗戳戳一声牢骚,却并没能吸引刘非的注意力,仍只顾着对刘端满口夸赞;
见此,刘余也再一皱眉,又阴恻恻瞪向刘非。
“快···给···袁···袁盎···送···送去!”
“嘴···碎···碎的···像个···妇···妇人一样!”
·
长安城内,宣明殿的兄弟四人,才刚想到那件锁子甲的正确处理方式;
而在长安城以北,刘胜、贾夫人母子,却是乘坐着天子启的御辇,摇摇晃晃的走出去了十好几里地。
——甘泉宫,距离长安百余里;
若是策马疾驰,基本几个时辰就能到。
但天子启拖着‘病’躯,又是浩浩荡荡千百号宫人、婢女,以及禁军随行,队伍自然就只能以外出游玩的速度,缓缓向甘泉宫方向而去。
御辇之内,贾夫人端坐一侧,稍低着头,不知是在想些什么,还是单纯的发呆。
天子启则侧躺在车厢里侧,优哉游哉的拍着大腿,根本看不出丝毫‘生病’的征兆。
刘胜上一次坐上御辇时,所看到的那些香炉、厚毯,以及太医之类,更是连影子都不见。
但没变的,是天子启那好似能洞悉人灵魂深处,乃至脑海深处的深邃目光······
“朕这身子,秋、夏两季好些;”
“春、冬受了凉,就要遭罪了······”
悠悠然一声解释,却惹得刘胜面色僵硬的低下头去,嘴上不忘嘟囔着:“我也没问啊······”
莫名带有些敌意的嘀咕声,也让天子启面色微一滞;
稍坐起身,却见刘胜已再次低下头去,抱着一卷竹简,自顾自闷头看起书来。
“嗯?”
“不是说,你这混账从小,就不爱看书的吗?”
“这是,怎么?”
“——迷途知返了?”
或许是枯燥的旅途,让天子启感到有些乏味,便借着机会,又开始挖苦起刘胜来。
但很显然:单论‘玩儿嘴’这方面的天赋,刘胜,并不输天子启······
“我是不喜欢读书;”
“那我还不喜欢做太子呢?”
“——父皇不也是问都没问,就把这储君的帽子,给我扣脑袋上了?”
“搞得我现在,整天浑浑噩噩的,只能抱着这些竹简虚度光阴······”
“不也是怕外人说,咱家的储君太子,连经书大义都不懂?”
初闻刘胜那句‘不想做太子’,天子启下意识皱起了眉;
待听到最后这句‘怕人笑话’,又莫名消了气,只好整以暇的坐起身。
“看的什么书?”
“——春秋。”
“哪家的?”
“——咱家的。”
“嗯?”
“咱家,有谁编改过春秋?”
“朕怎么不记得?”
“你这书,谁写的?”
“——我写的。”
“哦······”
天子启百无聊赖的询问,却无一例外得到刘胜敷衍的答复,只随口吐出三两个字,愣是头都不抬。
就这么专注的低下头,盯着手中的竹简看了好久,刘胜才终于直起身,将手中的竹简递上前去。
“朕才不看呢;”
“就你肚子里那二两墨水,能写出什么好东西?”
天子启一阵嫌弃,却并没有让刘胜那平淡的面容上,出现丝毫神情变化。
只漠然将竹简收回,放在怀中,轻轻的抚摸起那已经盘出油光的竹条。
“这卷竹简,是老师在时,对我和兄长的教诲。”
“老师曾说:好记性,不如烂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