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71章 东海岸的困境(2/2)

如果只是这样,情况还算乐观。

储德翰点点头:“没错,这是必须的,经过这些年的经验总结,我们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改造思路。”

“哦?

怎么改造?”

张昊瞬间来了兴趣。

“很简单,以地铁线路为主干,再通过主干向沿线周边扩散,这么做才是最高效的,否则只会越来越混乱。”

储德翰当场全盘托出。

“地铁线?

会不会太分散了?”

张昊迟疑道。

分散居住,不仅意味着基础设施投入大,而且还会增加管理成本。

储德翰苦笑道:“有时候,把人集中在一起,并不一定是好事,例如遇到火灾,情况会变得非常棘手。”

“火灾确实是无法绕过去的问题。”

众人边走边聊,很快到了市府大门前。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纽约市府位于一座地下商场内部,如果不是门口挂着牌匾,还以为是某家普通小公司。

“储市长,你们这里也太大了吧?”

整个一层大概有五千多个平方,放眼望去,全都是市府办公区。

“执政官,纽约这边地广人稀,整个市区只有区区十八万人,最不缺的就是住房,而且市府也是消防局、医院和学校等公共场所的所在地,面积小了不够用。”

储德翰详细解释道。

“所有儿童和青少年都在这边读书?

还没有其它学校吗?”

张昊随口询问道。

“没有其它学校,这边别看有十八万人,但孩子比较少,不少人为了安全考虑,都会想法设法把孩子送回本土。”

“没有下一代是不行的。”

“执政官,您说的没错,现在整个东海岸,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人口,就以我们纽约为例,如果没有联邦的支持,不出一年就会迅速衰落下去的。”

储德翰语重心长道。

张昊闻言停下脚步:“这还真是怪了,本土嫌人口太多,在移民方面限制得比较死,你们这边刚好相反。”

“执政官,我们不是没想过从本土吸纳移民,可是这些人宁愿留在本土,守着巴掌大的房子,也不愿意出来闯一闯、搏一搏。”

“你们这是没用对方法。”

张昊轻描淡写道, 储德翰精神一振,连忙追问道:“执政官,那应该用什么方法?”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咱们回头再聊。”

张昊摆摆手。

“今晚怎么样?”

储德翰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行啊!”

张昊笑着点点头。

参观完市府,一行人紧接着又来到了隔壁的驻军基地。

驻军基地规模不大,所有军人加在一起也只有三百余人,主要原因是地下城严格禁枪,这么多军人足够用了。

慰问结束,张昊向驻军基地的负责人,问了一个比较直接的问题: “王营长,地下城的治安如何?”

“报告执政官,前几年比较混乱,这两年好了很多。”

王营长如实汇报道。

“你们遇到的最大危机是什么?”

王营长想了想,回答道:“应该是五年前的那次,当年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然后很多人趁火打劫,我们费了好一番力气,才把事态平息下来。”

“那次死了多少人?”

张昊追问道。

王营长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伸出了三根手指头。

张昊猜测道:“四位数?”

“是的。”

王营长点了点头,“其中超过一半是火灾遇难人数。”

“这么多?”

众人惊讶道。

这些年,虽说各地天灾人祸频发,但一次性伤亡几千人,绝对是轰动联邦的大新闻。

只不过,有些选择了低调处理。

储德翰抢着回答道:“地下城最怕的就是火灾,一旦浓烟弥漫,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这是最致命的。”

张昊点了点头:“那后来,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一方面增加了排烟设备;另一方面加强消防培训,同时在整个地下城严厉禁火,抓到直接罚款一万块。”

“禁火?”

这一条倒是跟古巴的那座避难所很相似,都是从源头上掐断火灾。

“没错,就是禁火,地下城有很多公共食堂,居民们不用亲自做饭。

另外还有用电方面,严禁使用蓄电池,甚至很多地方都没通电。”

储德翰耐心解释道。

张昊若有所思:“看来火灾确实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也是急需解决的大问题,无论如何都要重视起来。”

“确实如此,我之所以建议分散居住,就是为了降低安全风险,为疏散工作提供充足的预警时间。”

储德翰赶忙附和道。

“除了火灾,还有其它需要注意的问题吗?”

张昊紧跟着询问道。

“有很多,例如有毒气体泄漏,例如一氧化碳中毒,例如传染病爆发,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但总的来说,还是火灾威胁最大,也是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实在是无法想象,一座百万人口的地下城,如果发生火灾,将会是什么后果。”

ps:求推荐票和月票。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