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好吃还不腻甑糕不愧是老陕的心头(2/2)
原本想先给师文清送的,但这位表姐刚刚看到沈佳悦的朋友圈,已经等不及送了,一个电话打给师文山,睡意惺忪的表哥就颠颠的开车来到店里,端走了一大盆甑糕。
“热好了,还按照你的吩咐撒了白糖,现在抬出来吗?”
“打算给网友们做一波科普,立山先生有什么好推荐吗?”
“不会腻的,甑糕不仅好吃,而且还很有嚼劲,等会儿吃了你就知道了。”
林旭挑去葱姜,将准备好的面糊倒进去,搅拌一下,让每一条肥肉上面都挂满面糊,挂好将灶上的火开到最大。
林旭拿着漏勺赶紧盛出来放到盆里,再往里面放入一大把炒熟的黑芝麻,端着盆颠簸一下,让芝麻散开,同时也让完全酥了的粉条断裂碎开。
这种碳水包碳水的吃法看起来很怪异,也很荒诞。
他将猪肥膘去皮,片掉上面的瘦肉,只要纯肥膘,接着改刀切成指头粗细、大概五六厘米长的小段。
“真好吃!
等会儿吃完我就去给文清表姐送,她肯定也很喜欢。”
沈佳悦尝试过这种碳水包碳水的吃法,觉得还是林旭这个空心馒头夹菜角的吃法比较经典,三种口感,三种味道,三倍快乐!
正吃着,耿立山来了。
酥白肉因为是挂糊炸肉再裹糖,做法其实挺多的,可以做成挂霜、琉璃、拔丝三种形态,另外还可以在裹糖后迅速黏上一层炸好的细粉条,口感香酥,味道绝美。
反正身边一堆吃货呢,不愁吃不下。
没有,好多大厨师都能做出来。
陈燕开车离开后不久,林旭对车仔说道: “明天早上来了把甑糕热一下,热的时候记得在上面的红枣上撒一些白砂糖,不用太多,但得有。”
“我也回家咯,明天早点过来吃甑糕!”
林旭拿着一个竹制的锅铲,在大枣上抹了一下,上面黑色的大枣立马变成了枣泥。
等沈佳悦起床,一家三口开车去店里。
饭后,大家该上班的上班,该忙的忙。
不考虑的时候,什么名贵食材都可以往上堆。
但真挺美味的。
让所有人都见识一下,东北菜的魅力和内涵。
蒸熟的大枣一旦过夜就会变成黑色,外面买到的甑糕之所以看着黑乎乎脏兮兮的,就是因为红枣的缘故。
林旭对耿立山说道: “我就是做个记录,多少年之后,当有人说起东北菜,至少在我的视频中能看到不一样的菜,这就够了。”
盛的时候要竖直的向下铲,这样每一铲子带的枣泥都是一样的。
“抬出来!”
沈佳悦见到后,也有样学样的这么夹了一个,这丫头此时也不担心每逢佳节胖三斤的事儿了,而是得意的说道: “大口吃碳水就是快乐,馒头夹菜角是双倍快乐!
这种吃法太过瘾了,还有没有类似的吃法?”
窦雯静吃得很开心,老板这手艺,甚至比老家那些老摊做的都美味。
“放面粉能让表皮脆中带酥,而糯米粉则是让炸出来的卖相更圆润漂亮,口感上也更加丰富。”
原因很简单,麻烦!
两人现在同一个地方上班,同一个地方居住。
菜不怕少,就怕没人做。
猪肥膘就是猪的皮下脂肪,有软硬之分,基本上猪脊背以及猪屁股上的二刀肉部分,全都是硬肥膘。
“甑糕都这样的,要没这种口感,就成八宝饭了,而且甑糕的枣泥必须是黑色的,还得是用蒸好的枣碾成的黑色,这样吃着才过瘾。”
林旭把食材准备妥当,开始录制。
一口下去,让人从脚底板一个劲儿舒服到天灵盖。
沈佳悦原本也觉得会腻,但吃到嘴里才发现,并不会,糯米又香又劲道,但并没有甜味,需要配着枣泥吃,偶尔吃到中间层的葡萄干或者蜜枣,又是另一番口感。
公司那边拍节目一般都是下午,因为上午各位厨师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下午是他们的休息时间。
人家有时候说东北只有铁锅炖,那只是自黑而已,但有不少外地人却当了真,导致现在东北菜风评被害。
盆里加入一大碗土豆淀粉,四分之一的低筋面粉,再放入比面粉少一半的糯米粉和一小勺泡打粉。
除了曾主任偶尔会羡慕陈媛媛的身材,其它方面都挺合拍的。
林旭说道: 盛好的甑糕端到外面,立马就被大家抢了去。
中式美食,讲究和谐统一,酥白肉也不例外。
抢到的会第一时间品尝一下,当吃到甑糕那甜腻的枣香味和糯米那绵软又劲道的口感时,每个人都觉得有些神奇。
但摆摊做生意,光好吃可不行,还得保证利润,不然干一天白忙活,谁还愿意摆摊啊,去厂里打螺丝都比这强。
两人戴上隔热手套,打开蒸柜的柜门,将下面那个蒙着荷叶的大盆小心抬出来,摆在了工作台上。
幸好蒸了一大盆,不然还不一定够吃呢。
所以做探店节目一般都是下午去。
林旭将荷叶拿掉,看到上面的大枣已经彻底变黑。
陈燕说道: “听晓琪说今天早上有甑糕,我特意走路过来想尝尝味道。”
但老百姓能吃到吗?
不能,很多菜就算多出钱,也不一定有师傅愿意做。
所有肉条全都炸完,让油温升高到七成,把肉条重新倒进锅里复炸。
复炸的目的是为了让酥皮中的油脂渗出,并让肥肉条彻底熟透。
林旭将复炸的肉捞出来,放在一边控油。
接下来就是这道菜的关键点——炒糖!
———————— 今天破五,出于对各位财神爷的尊重,加更一章!
本章5000字,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