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百八四章、英模之行(1/2)

十月深秋,天高云淡,灿烂的阳光沐浴着大江省省城。

正在最近几年发生在全省的几个比较大的黑社会案子抓紧进行查证,还没有最后定案之时,前不久上报给国家公安部的材料有了回应。

这一天,肖子鑫接到通知赴北京参加“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表彰大会”



肖子鑫虽然放心不下家里这一大摊子事情,尤其是不放心眼下省公安厅正在全力以赴查证轰动一时的江森黑社会大案,如今正在节骨眼上,自己此时离开实在牵肠挂肚啊!

但没办法,多年来这也是国家公安部每年都要举行的一次重大活动,离开省厅之前他只好把史前进和其他几位副厅长……等人叫到自己办公室专门开了个小会,布置了一下后续的工作。

此时,肖子鑫刚刚把在家乡悬圃县娘娘寨的老父母接来过十一国庆节,一听到这个消息,知道儿子要上北京去参加表彰大会,老母亲闻讯拉着儿子的手,热泪盈眶,老父亲抽着烟不语。

爱人柏心珏一边帮他收拾简单的行装,一边招呼闻讯赶来的省厅领导、民警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

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隆重欢送肖子鑫,省城的老百姓也发自内心地赶来欢送他们心中的真正英雄!

自从肖子鑫上任省公安厅长之后的这几年,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明显好转,这也是全省尤其是省城老百姓心里最大的感受——送肖子鑫去火车站的车启动了。

…… 午夜,列车在广袤的辽北大地上风驰电掣般飞驰。

肖子鑫在软卧车厢内却毫无睡意,思绪万千。

记忆的金色线头在一闪即逝的雨夜中飞向很远很远——42年前,悬圃县老营沟子公社娘娘村车道岭孤伶伶的地窨子(一种半地下的土木简易建筑物)内,一个风雪之夜,漫天大雪,黑夜沉沉,在不足三平方米的地方,一个叫汪桂姝的女人生下她的第五个孩子,取名肖子鑫。

他的父亲就是这个地窨子的主人——从山东老家逃荒到此落脚谋生的肖民生。

大灾之年,饥寒交迫,第五个孩子肖子鑫的降生对这个缺吃少穿的贫苦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后来,几个孩子都因为种种原因不幸中途夭折,许多时候仅仅是感冒……那时候,偏僻大山里有病根本没法治,只能挺着。

最后上天只留下了他和一个哥哥。

肖子鑫12岁的时候,一连生了八个孩子的母亲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吃饭站立都困难,更不用说生活自理了。

自幼经历无数困苦磨砺的肖子鑫,决心以自己幼小的身躯支撑起母亲的一片天空,为母亲解除病痛。

从此,他开始踏上了四处奔波为母亲寻医找药之路,只要能解除母亲身上的痛苦,无论民间偏方,还是上山挖草药,他都咬牙坚持着。

然而,母亲身上的病年深日久,决非草药偏方可医。

那年初春,肖子鑫听说省里大医院的巡回医疗队来到了临川县,激动得一夜未睡。

他终于说服了担心没钱人家不给治的母亲,第二天背着母亲上了路。

100多公里的漫漫长路,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半天车程”

,然而当年肖子鑫背着他的母亲,在蛇一样盘在原始森林中的路上一步步蜗行——这个距离,他们竟艰难地挪了半个月。

有时,碰上好心的过路司机,看到他们太可怜人家就主动停车顺路捎他们母子俩一段。

饿了,就在车上或路边找个有山泉的地方,吃着自己从家里带的玉米面煎饼。

天晚了,有村投村,没村子就在路边找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歇一宿。

到了临川县,一打听,巡回医疗队还没走,一路再苦再难也没掉泪的小子鑫哭了。

母亲的病有希望了!

………… 当年的苦难少年影像如今在进京的列车上一幕幕仿佛小电影一样在肖子鑫局长的脑海中不断闪过,心里的滋味与感慨万端,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当年受到的那些苦难,却对他后来的官场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也真的给他树立了一生的坚定不移的意志。

在医院门前的小饭店里,小子鑫掏出仅有的一点钱给母亲买了一碗面条,自己跟服务员要了一碗开水,泡着吃了那又硬又碎的煎饼渣子,吃完让母亲等着别动,他走进了医院。

巡回医疗队的专家们被小子鑫这个12岁孩子的毅力与忠孝深深感动了。

听完他的哭诉,他们决定破例免除一切费用为病人治疗。

但在手术前,专家们被一个必须履行的手续难住了:手术单上让一个孩子“签字”

,能行吗?

12岁的小子鑫说:“行!”

见专家们还犹豫,他又哭着恳求:“叔叔大姨们该给我妈咋治就咋治,出啥事,我兜着。”

那年5月,省城来的巡回医疗队的专家们手术成功,从汪桂姝畸形的肚子里取出一个3。

98斤重的大水瘤!

此事立即轰动了全省,同时迅速传遍全国,许多家新闻媒体争相对此事进行报道,成为当时医学界一个重大的新发现和壮举。

小子鑫喜及而泣。

这个没有见过任何世面、口袋里也没有一点钱、年仅12岁的孩子无以表达内心的感情与感激,“扑通”

一声给专家们跪下了,他只有用这种纯朴而真挚的举动感谢救了他母亲的恩人们…… 后来,14岁的肖子鑫告别家乡,考上县第一中学;后来又考上省城的全国重点大学;再后来他又到汽修厂锻炼。

1990年,肖子鑫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进入了悬圃县信访办,当上了最年轻的信访办干部。

不久,县长高文泰调他到县政府办工作,将这个好苗子推荐到了综合科,从此以后真正走上了他自己的仕途……一直带到如今的省公安厅长一职…… 他也的确没让提拔、重视他的高书记失望,如今去参加这次“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表彰大会”

,既是对他总体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个人这些年来在公安系统取得的巨大贡献所作的表彰!!

车过东阳,天已微明。

肖子鑫仍然毫无睡意,拉开窗帘,车窗外朦胧的景物飞速闪过。

肖子鑫刚调到大国县当公安局长不久,一位老民警去世。

闻讯后,他赶去抚慰家属。

他发现,悲痛的人群中,几乎没有公安民警,这使他心里既悲凉又不满意。

当天下午他在全体公安民警大会上,满怀真情地说:“逝去者也许很普通,更没有死在敌人的枪口下,但他毕竟当了一辈子警察,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大国县的社会稳定和百姓安宁。

今天,他走了,大家都不去看看,大家都在忙什么?

难道他不曾是我们生死与共的战友?

难道大家与他一点战友情也没有吗?

让整个社会又怎么看我们警察呢?”

“如果他身居要职,如果死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亲属,也许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人死如灯灭,不!

我们当警察的感情不能如此虚伪和势力!”

他怕误了第二天的出殡时间,半夜就来到医院,屋里人多,也没有个下脚的地方,他就坐在车里眯了半宿。

翌日,他亲自抬灵,家属感动得说啥也不让,山里有个风俗,死了人,除了自家亲人,没人愿意去抬灵,怕压了运气,沾上晦气。

肖子鑫不怕,他说,要真有运气一说,死人不会压我。

街坊邻居见了,都夸那个老民警有面子:“大局长都来给他抬灵,真行啊!”

那一天,全体民警都来了,一片肃然的橄榄绿!

大家都落泪了。

肖子鑫表示:一定要把老民警的儿子送到警校,让他继承父亲的遗志。

后来在他离开大国县之前,他仍然没有忘记这一郑重承诺,亲自把那个老民警的儿子送到了省高等警察专科学校…… 这一切,尽管早已成为过去,然而一时之间却仍然历历在目,若在眼前!

实话说,肖子鑫并非神马完人,更不是一个官方语言上所宣传的那种所谓好人,然而他却是一个大写的人——在他所走过的这条官场路上,可以说,他没有辜负领导和老百姓的期望,他更没有做过任何一件对不起家乡老百姓的伤天害理的事!

他的心不容,他的老父母当然更是一再强调他不能一当官了,就牛逼晃腚地了,要对得起老百姓才行,才是一个好官…… 这些话,一直在肖子鑫的心里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当然了,之所以说他并非好人,也不是贬低他,而是,人,真的没有完人。

呵呵,他所做的好事,老百姓不会忘记,他自己当然也不会忘记。

然而在心里,他也真心是有一些女人无法跟媒体和任何人公开说的,色心,他也有呵呵…… …… 列车呼啸,北京越来越近。

太累了,自从滨江市市委书记灭门案以来,他几乎很少真正地好好休息过,他微微合上眼,打算小憩一下。

肖子鑫睡着了…… 后来,大国县老百姓听说他是个好官,办事公道,一传十,十传百,都来找他**,多年积压在心头的不幸冤情如遇知音,必须一吐为快,必要讨个说法。

肖子鑫一边指挥办案,一边尽量抽时间认真地听,能办的他立马就办,不能办的他也认真记下来。

其中不乏女精神病人,他同样已礼相待,精神病人行为怪异,闹了不少笑话。

一天早晨刚刚起床,一个当过女教师的精神病人匆匆赶到肖子鑫办公室,当她“确认”

肖子鑫就是“肖局长”

后,立即从自己带的包里拿出一沓子纸,宣布要与肖子鑫“竞选”

公安局长!

并告诉肖子鑫她已到市有关部门打听过,人家告诉她要当公安局长得回当地“报名”

,还要有“竞选演讲稿”



她说,今天,演讲稿她带来了,然后就不管不顾“认真”

地宣读起来:“各位领导,亲爱的大国县全体父老乡亲们,同志们!

……”

肖子鑫哭笑不得,当时他刚洗完脸泡了一碗方便面还没吃早饭,和他“竞选”

的人就在他对面,宣讲的唾沫星子喷溅在方便面里。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