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百四九章、不可思议(1/2)

柳雅致来找张铁山。

审讯室里正处胶着状态,刚刚还唇来舌往,气温渐增的势头消失得无影无踪。

房间门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推开,柳雅致挂着甜甜微笑的面颊如昔,高耸的ru-房把深蓝色职业裙装绷得紧紧的,先她三秒挺进门缝。

她被张铁山用目光严厉制止在门口。

“这个人就是你电话里刚刚说的好消息吗?

他说了些什么?

同伙?”

张铁山低声简单交待了一下,出来脚还没站稳,柳雅致直接了当地问,忍不住透过门缝向里张望。

虽然审讯并不顺利,却掩盖不住见到她时张铁山内心里的好感。

据说柳雅致进出市公安局不必向武警出示记者证,她的脸蛋就是一张通行证,许多在大门口值勤的武警战士都是她大-纪实的忠实读者和崇拜者,但每次柳雅致依然按规矩办,主动请武警检验证件。

她比其他记者更了解公安局内部的结构,懂得替自己在什么地方找到她关注的人。

张铁山伸手关上房门,站在门口,他干脆用身体顶着门柄。

命案攻坚,是他现在的任务。

警方能不能将突破口继续扩大,程贵阳能不能说出其他犯罪嫌疑人,已经箭在弦上。

张铁山是刑警支队四大红人之一,公-安-部门侦查的大要案件,必须呈交张铁山这位“把关人”

审理调查结果,决定呈交支队、局领导签字和移送检察院的犯罪嫌疑人罪名成立与否。

张铁山的权力直接掌握着对嫌疑人的侦查、审讯及他们的命运,因此,每一个跟张铁山打过交道的记者都知道规矩,不可能得到他信任的人最好若即若离,互为尊重。

柳雅致不同,她之所以可以直接到地下室来找张铁山,与张铁山降尊纾贵打她的手机约见有关。

5月下旬,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书苑》节目及省电视台对她进行了专访,向全国观众介绍了柳雅致和她新问世的长篇报告文学《警匪大较量——险恶记》,本来节目介绍的多是教育艺术类书目,但可能有时候也配合宣传,全国几十家报刊转载了该作品,同名电视连续剧正在筹拍,滨江市广播电台将其改为评书连播,互联网上也充斥着有关信息,网上一些图书馆也有她作品的踪影。

正唯此,无论是新闻界、警界和省作协都不约而同地称柳雅致是创作领域的一匹黑马。

这是她严肃地面对生活、长期的思考和不懈追求的必然结果。

张铁山希望她写出更好的作品。

“昨天晚上,在料理店搜查结束后,结果你都看到了,查出大量‘9。

28’案直接罪证,回来后支队长和局头非常高兴,”

张铁山两道粗浓眉皱了皱,国字脸上呈现复杂的表情说,“这个家伙跟一般人不一样,自己作案,还自己把经过记下来,这一点不仅我们没想到,也引起支队长的兴趣,审讯前他告诉我,让我有时间约你谈一下,这就是我打电话给你的原因。

以我的经验看,这个案子承接了你上部作品的全部惊险,但我觉得它也许更离奇。

刘支队可能也是这个想法?

算不算好消息?

如果有人通过这个奇怪的日记本,更深层次地挖掘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在讲述事件和塑造人物性格方面较《捕魔记》和《警匪大较量——北方打黑险恶记》会有更大的突破。”

“刘支队真的想约我?”

“我哪有时间骗你?”

“呵呵,那……这个案子,你的分析是什么?”

“不好说,现在不好说。

由部分罪证和初步接触看,程贵阳对金钱欲望不高,但某种仇恨更大,我不相信他的犯罪动机是可以想象出来的那样简单,或仅仅为了抢钱。

这也是支队和局领导正在研究分析的问题。”

“嫌疑人的口供目前几乎为零,不尽不实,有极大的隐瞒和抗拒。

为什么他枪杀市领导后杀人越货,还要自己详细‘记录在案’?

还附有一份‘我的自白’和‘遗书’?”

张铁山领导重案大队已近三年,面对的就是绑架、抢-劫和凶杀之类的恶案,但他从没领教过这样的犯罪团伙和心理,当然也善于分析出这些案件背后的疑点和不同。

“我想看看那个日记本。”

“没在我这里。”

“没在你这里?”

柳雅致脸色遽地通红,她知道如果在支队长手里,对她看到这些东西的难度会无形加大,“那你打电话给我,是希望我直接找刘支队?”

张铁山虽满腹想对女记者网开一面,也不敢手伸得过长引起领导不满,“这事你先别急,日记本可能支队长正在楼上看,有机会我可以帮你想想办法。

我叫你来,是想告诉你,技侦方面通过追踪赵小鬼儿的手机,已经……”

话音未落,身后的审讯室里传出撞墙的声音,有惨叫声和怒骂声,一个下属如流星般冲出来报告情况。

“张队!

程贵阳想死——快点!”

张铁山顾不得再跟柳雅致客气,急忙条件反射般回身进屋。

张铁山惊愕地打量着程贵阳和死死按住他的刑警们,程贵阳晦暗的眼睛闪个不停。

他挑战地赖倚着墙壁地上,身体还未跟铁椅子脱离,只是一起歪倒在地,额上的涔涔汗珠在灯光下晃动。

张铁山顿然感受到程贵阳刚才拚命想死的能量和下属克尽职守的执法观念。

刑警们最怕的就是审讯期间出现意外。

这些年来检察院这样的麻烦已经找过不止一次又一次了,一旦出了问题,所有参加的人都得跟着倒霉,有时候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何况这个程贵阳?

许多质疑立刻出现在张铁山的脑海,他正欲张口询问,只见一刑警毫不留情地一脚蹴出,程贵阳立刻倒地翻滚呻吟。

第二脚被张铁山扯住。

“你不就想死么?

兔崽子!

想往我们头上扣屎盒子是不是!”

“太恶毒了!

你也是当守兵的人?

也配当文人?”

张铁山的脸颊肌肉在灯光下跳动不停。

他理解自己下属突然迸发的情绪,他从来不动手殴打嫌疑人,也厌恶下属用刑逼供。

因此当初他听说南关分局殴打赵小鬼儿时,感觉跟刘海洋一样,认为他们不仅仅是无能。

他当然明白刑罚是侦查重大案件刑警们的传统手段,每当遇到程贵阳这类铁证如山却不肯老实交待罪行,而案情内幕又迫切需要“追寻真相”

以尽快抓获其他同伙时,他心里非常矛盾。

张铁山回头看时,柳雅致已经离开。

*************刘海洋与刑警支队的三位副手认真分析研究了这个棕黑色日记本。

这的确是个罕见的犯罪证据。

时间关系,刘海洋只是匆匆部分地看了其中内容,现在他感到浑身躁热,又一阵阵心里寒冷。

只有作案事实和情节,没有具体原因和参与人名的这本“犯罪日记”

,已经让这位历经风雨的老刑警感到意外和震惊。

在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眼中它传达出的信息太多了,太杂了,以致让支队长一时有茅塞顿开之概,一时又如坠五里雾中!

恰恰又是这些疑云重重的信息,令人看过之后满腹狐疑。

这本所谓《犯罪日记》,看上去更像小说提纲。

程贵阳充分发挥优势,在其所记事件中一律没有名字,但许多事明显不是一个人干的,因此事情记得清楚,看起来却杂乱无章,分不清哪件事跟哪个人有关系,因为种种原因他只记事不记人,这样一来,只有他自己明白是怎么回事,别**伤脑筋。

同时又不得不怀疑,这是真的吗?

可是,又怎么会是假的呢?

如果说是小说提纲或其他什么东西,程贵阳有什么必要把它跟那么多钱深深地埋在一起,害怕人发现?

几个人关门整整研究了一上午,中间只接了几个电话,可是打开门去吃饭的时候,脑子里乱糟糟的,似乎越来越糊涂了。

“……四次杀人分别是去年5月在滨江市北河区行窃时用弹簧刀扎死一老人;8月14日,将抚平县一干部全家砍死在睡梦中;11月21日,杀害抚平一县委领导全家三口(一男孩没在家躲过一劫)。”

最近一次就是刚刚发生的枪杀市委书记罗守道全家案(捎带外姓旁人)。

“犯罪日记”

中记载了这四次杀人抢-劫的时间、地点和心理活动,还包括行凶时与被害人的对话,以及被害人中枪后痛苦挣扎的表情……唯独没有作案目的与动机。

这不是程贵阳这种精细人一时疏忽能够解释的。

及时展开讯问,重要的是突出一个”

快”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