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五百五三章、窗外生命(2/2)

她们,方寸已乱。

在这个拥有近千人的农村大集市,决定与延伸石二哥命运遗留下来的特定后续故事里,此刻的静寂需要特别的承受力。

老母亲没有开口。

多皱的眼帘半垂。

只有眼角那一束密集型的皱纹的微微蠕动,显示出她内心苍老的风暴并不比儿媳妇弱些。

儿媳妇除了一脸倦色,看不出波动。

亲人的苦涩大约是最难以名状的。

这个七十多年风风雨雨走过来的白发人,一直把石二哥守在身边,最了解儿子。

下句话怎么讲?

两个女人在犹豫。

她们本来还要买双鞋子的,可是一个巨大的心理磁场,仿佛把她们都钉在全场的视线中,动弹不得。

然而,老母亲宣布:回家!

中午,空着肚子又出去上了一趟大集。

回家盘点一番,发现还少一些必要的东西没有采购。

也许心慌,也许气短理屈,她们没有勇气在大集坚持多久,买东忘西,只好相互依存着,眼神搭眼神,手搭手,相互传递着一种什么东西,默默不语地二番脚走出家门,硬起头皮再次接受人们检阅及其令人恐惧的怪异目光。

她们又到大集四处可能发现或该去的地方查询,寻找一些东西。

这些日子,她们就在筹备着,等待着。

好比母亲掂量着即将出世的小生命,为他们准备小棉袄、小棉裤、小毛衣、小被子一样,她们知道,政府枪毙石二哥前,会通知家人去看儿子(丈夫、父母)最后一眼。

石二哥需要这些东西。

再怎么样,亲情拴着,骨血相连,不能让他就这么凄迷地光着身子走。

生前他节省,挣的钱不舍得花,一切的一切,还不都是这个东西惹出来的么?

走时她们不忍心,她们不恨他。

恨也没有用。

石二哥是否想到了这些。

他应该为此痛悔。

跪在亲人面前,请求她们宽宥。

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最可怜的可能还是孩子,一儿一女,女儿差不多已经懂事了,知道难过,知道害羞,也知道躲藏在某一个角落嘤嘤小声地给自己哭。

她的今后是个问题,弟弟又怎么办?

他总会长大呀,总会明白父亲曾经干了些什么,家族为此背下的沉重负担和打击,如同大山,永无尽头……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马加爵、邱兴华、石二哥罪案发生后,引起了我国法律精神病学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成为分析社会病态断面的典型标本。

而且此后,他们一直关注着这些特殊罪案的进展。

研究、论述的这一类凶杀犯人之理论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无论这些理论、论证、观点和争鸣对罪案本身产生的作用有多少,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未来司法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但是它的积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它更加强调以“人”

为本。

它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

为了评估凶手作案应负的责任,法律上把杀人犯(以及其他犯罪分子)分为二类:“正常人”

和“精神失常者”



“正常”

的凶手作案虽然可恶,但被认为有能理解的、合乎情理的动机;而“精神失常者”

缺乏理性,被不合理的动机所驱使而犯罪。

有时合乎情理的动机相当明显(比如有人为个人利益而杀人),或者不合乎情理的动机掺杂着妄想或幻觉(比如患妄想狂的人凶杀想象中的仇敌)。

这类案子对于精神病学专家来说是很容易识破的。

但那些表面上似乎理智清楚,正常,有克制能力,然而犯下的凶杀行为异乎寻常,几乎是精神失常的人才会那样做。

比如说,马加爵、邱兴华、石二哥。

他们的童年过着令人难以忍受的生活,缺少父母疼爱,似乎在无目的、无关怀、没有受到任何道德规范教育的情况下长大的……他们的智力超过常人。

由于社会的影响,他们的个性中有两个特点尤为突出。

第一个特征:他们怀有对世界的妄想偏执,不信任别人或对他人有戒心,感到别人瞧不起他们,不公正地对待他或不理解他。

很显然,他们非常敏感别人对他们的批评,不能容忍别人把他们当笑柄;他们能很快地察觉到别人谈话中对他们的轻视或侮辱,常常会由此而产生仇恨。

他们感到自己很需要友谊和理解,但对他人的友谊又怀疑猜测。

因此不管他们对这些人采取什么行动,他们都是罪有应得。

第二个特征:他们无法摆脱难以控制的狂怒——只要受到哄骗、蔑视、欺负或被人说成不如他人,他们就会爆发这种危险个性。

他们发脾气的对象多数是权威性人物——班长、队长、管理者、领导。

这种脾气在心中“聚集起来”

难以克制。

当他们一旦发作时,就会产生杀人念头。

这种无道理的狂怒,缺乏控制能力或平息怒气的方法,反应出他们个性结构方面的重要缺陷…… 除以上特点之外,也许他们的思维过程有轻微的早期混乱症状,组织思维的能力也很差,似乎不能审视或总结自己的思想;常为琐事困扰,有时陷入其中。

他们的思维有时表现出“奇异”

的特性,无视现实。

他们与别人很少有亲密的友情,而这些极少的友谊经不起一点波折。

除了几个朋友外,他们对其他人几乎没有感情,轻视人命。

在某些方面这种感情上的分离、失常,是他们精神失常的又一证据。

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确切的精神病方面的诊断,以便作出更进一步的评估。

近来来出现的这种异常“杀戮”

现象,不可思议。

因为这些“老实人”

超负荷地聚集着进攻性的能量,不仅难以发现和化解,而且自我控制系统已经开始不稳定,以至不知何时何地,他们一旦爆发,就会用赤裸裸的原始方式来发泄内心的这种仇恨。

这是可怕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李玫瑾教授曾参与对张君、马加爵、黄勇案的犯罪心理分析。

认为他们的“个性存在明显的问题”



“一个人的早年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钱,而是家庭的氛围,可以一无所有,但只要有个人在身边哪怕安静而温暖地坐着,也能感觉到一种幸福。

更重要的是一些做人的基本理念也需要在早年灌输教育。

贫穷并不会必然导致犯罪。

马加爵的例子也能说明这一点。

有很多人说是贫困导致他杀人。”

“马加爵自己后来在狱中说,不是贫困,他们班和他一样穷的孩子有好多,也不是就业的压力,而是自己人生观的问题,对生命的体会。”

石二哥又何尝不是如此?

此时此刻,他万念俱灰,心里倒是一片空白和滋润了,什么也不再想,想又有神马用处呢!

三十七年——尤其是后十八年来的经历中有很多的失败点,造成了很多的心理症结。

他失败的地方很多,所以他的障碍点也很多。

日子越来越近了。

最后的一个星期,石二哥每日都准备接待亲人。

他知道,死前,政府是会让他最后见一见自己的亲人,自己最放心不下的那些亲人的——那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