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五百四七章、风暴中心(2/2)

然而,眼下是秋季。

一个万物最后充隆缤纷的季节。

对于农家,如果不是突然间出现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石二哥,正是对一年收获充满希冀与期待的时刻。

也正是这万物最后充隆缤纷的季节,客观上形成了对石二哥极为重要和有利的一面,反之亦然,它给警方随后采取的大规模行动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困境。

一天之后,到案发第二天的9月25日、26日,大营、八宝、石源铺、巴豆等地参与搜山抓捕的警察、武警、预备役和群众已经迅速增至20000多人。

但是,一无所获。

一条极为普通然而一夜之间似乎变得极富经验、有条不紊的虫,跟绝大多数忙碌寻找他的人一样,都不知道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更不会知道决策者将对空前大围捕的历史进程产生什么影响。

省公安厅召集各级指挥员在村委会的一个大院子里开会,汇报工作,领受第二天新的任务,安排各地伙食。

夜色渐深,除担任警戒和巡逻的同志外,其余人员都裹着棉大衣休息了。

尽管白天的搜索非常紧张和残酷,但是由于这是一场从未有过的大规模行动,心头仍然难以平静。

领导一多,各个层级的都有,加上地方相对狭小,到了这一步,研究工作和案情时,除了肖子鑫、市委高书记和其他主要领导,配合与来自省厅、武警总队的领导和本市公安局的领导之外,连当地县委书记、**主任、县公安局领导都靠不上前了,呵呵,危险及重大程度可见一斑。

县公安局长心里有气,又不能表现出来,只能在一边听命,随时随地等候调遣,不过心里是不舒服的。

我靠,当地发生的大案要案,特大案件,当地的县公安局长之类却靠不上前,虽然上边来的领导包括一些警察头目业务素质高,可当地情况和地理位置等等,他们熟悉吗?

没有当地领导的参与,他们的指挥究竟靠不靠谱?

这个问题,肖子鑫很快便意识到了,尽管他本身就是一个行家里手,但也不能忽略了当地两个县的公安局长和刑警大队长们,没有他们,要抓人,不行!

所以,他马上让秘书出来叫他们几个脸色不大好看的人进去听会,适当时候也可以讲讲自己的看法与分析…… 呵呵,这个时候,他们警察比县委书记、县长都牛逼,都要更受上面重视!

警察们忙乱了一个清晨,加一个下午,肚子也饿了。

有村民把自家热乎乎的饭送到大家面前,刚歇脚的刑警们说啥也不吃,“不饿不饿!

你们吃!”

不是不饿,心里上火,这时候,哪个警察吃得下啊!

歇息一会儿,还得上山,早点抓住石二哥,再说!

对于这一震动全国各地的事件,报纸杂志、大小刊物、网络系统都在关注。

事后,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抓捕石二哥出动民警、武警2000多人,另有预备役及群众1万多人,而且用了近一周时间。

试想抓捕一个持刀杀人的石二哥尚且如此,如果抓捕持枪的石二哥会怎样?

如果抓捕持枪的石二哥团伙又会怎样?

应该说,这一质疑颇为尖锐,所说也是事实。

然而,事实远非质疑那样简单。

杀人屠夫的孤魂幽灵,远非真正战场上的实力较量,心情可以理解,不过有失公允。

只有身处抓捕一线,亲历这场行动,也许质疑者才有可能深切地体会出当时的情况为什么会是这样。

否则就有“隔靴之事不好办”

之感。

报案不及时吗?

不。

那么,警方行动迟缓?

也不是。

还是指挥不利?

抓捕方案不够准确,群众发动得不够全面?

都不是。

是什么?

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笔者后面会试图解释这一切。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大自然的魔力。

换句话说,当年解放军进驻东北大剿匪时的场面,也不过如此。

为什么要抓获一个人却变得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