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1/2)
转眼之间,形势已然急转直下,一前一后突然杀出的曹军将刘备军团团围住。
捕猎者瞬间便成了被猎食者!
饶是刘备一生历经世事曲折,眼前的剧变还是让他惊愕不已。
未曾想,只是一着不慎,竟然又中了曹贼的奸计!
曹贼好大的气魄,为了诱我入伏,竟然毫不犹豫地搭上3、4000士兵!
“哈哈哈…………”
一阵豪爽的大笑声从前方曹军阵中传过来,“玄德公、云长,别来无恙?”
前方的曹军迅速闪开一条道路,曹操乘爪黄飞电马,在一众文武的簇拥下来到阵前距离刘备军120步的一处小丘之上,扬鞭前指,高声喊道:“玄德,如今你等已被我大军团团围住,想要脱身势比登天,何不归降!
如若你等归降,我可担保不计前嫌,不杀一人!”
“丞相,不可……”
一旁的荀攸连忙出声阻止道。
荀攸知道曹操不承诺则已;一旦承诺下来,便是言出必行。
若是答应不杀刘备,便不会反悔。
但刘备乃世之人杰,善能得人,且素怀雄心大志,这等人若是不杀,日后必又会成为心腹之患。
曹操将左手轻轻一摆,止住了荀攸的话,再次高声喊道:“玄德,你可愿归降?”
刘备的眼神初时尚有一丝迷茫,但当曹操出声劝降之后,反而变的清明起来,恢复成以往的从容坚毅,扬声喝道:“曹操,不必再徒费唇舌!
刘备虽然不才,亦不愿如吕布一般,行那反复之事。
今日虽陷险境,惟有与我兄弟、帐下将士同生共死,所谓投降却是万万不能!”
“刘备,休要指望汝南城会有军马前来救援你,张辽将军已率大军前去奔袭汝南。
你后路已绝,此次覆亡必矣!”
郭嘉面带微笑,不缓不急地说出一番话,无情地打击着刘备的士气。
郭嘉!!!
刘备一眼就认出了曹操身边那个智计无双的青年文士。
当日在许昌之时,郭嘉就是一个让刘备相当畏惧又相当渴望的人——永远是一副淡然微笑的面容让人丝毫看不出深浅,清澈深邃的目光让你感觉在他面前无所遁形,如鬼神一般莫测高深的奇谋则令人敬服不已。
曹孟德,你何其之幸,竟有如此人才相助!
看来此番之谋也是出自郭嘉的手笔,如此缜密、不留一丝漏洞!
…………或许三弟在此,还有可能识破此谋!
但是三弟——人却在数百里外的寿春……三弟!
不知今生还能否与你一见!
“大哥,莫要被那腐儒所惑?”
关羽见刘备一时间沉默不语,急忙出声提醒道。
“二弟……”
刘备抬头直视关羽,眼中没有丝毫惶惑,却满是笑意,“我们不会败,也不能败!
我们还得见三弟,还得兴复汉室!
今日怎能败亡在此处?”
“恩!
大哥!”
关羽露出了安心的微笑。
“众将士,曹操不仁,天下皆知,徐州数十万百姓无辜亡魂便是明证。
今日若是我等败于此处,我等亲人皆将为暴曹所虐。
将士们,可愿随我死战,击退曹军!”
刘备以极富鼓动力的语气,昂声喊道。
刘备话语一落,关羽即将手中青龙战刀朝天一举,聚丹田之气猛喝一声:“死战,破敌!”
关羽充满浩然正气的怒喝声迅速凝聚了军心,对亲人命运的担心又激起了士兵的斗志。
所有的刘备军士兵在关羽的带领下,齐声狂吼:“死战!
破敌!”
有些讶异刘备竟然没有被自己的言语所动,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郭嘉面色凝重起来——如此境况,刘备竟然还能将军中士气鼓舞的这般高涨。
“主公!
刘备心胸、志向、才能皆是一时之选!
此人一日不除,主公一日不得心安!
且请主公勿要有半点心慈,无论如何,此次战后必要取刘备性命!”
郭嘉以难得的低沉语气说道。
“恩!”
曹操微微点头,眼神变得冷绝起来,扬声朝对面喝道:“刘备,既然汝冥顽不灵,便休怪我了!
大军——出击,击破刘备!”
“呜~~嘟~嘟~!”
随着牛角战号的响起,前后两支曹军同时向被包夹在中间的刘备军发起了攻击!
率先到达的是北面曹军射出的一排排密集的长箭,不断呼啸着扎了下来。
“狼牙营随我上前!
防箭阵型,举盾!”
廖化厉声喝道。
“唰!”
近千面“狼牙营”
独配的特制竹盾牌(当初在古城时,运用古城特产的一种质地坚韧的竹子,经过特殊的方法复合编制而成,盾坚量轻。
又经过复杂的方法处理,能够防火。
由于制作极难,只配备了精锐的狼牙营。
)迅速而整齐高高举起,狼牙营士兵之间配合极好,千面盾牌齐举之后几乎没有隙缝,宛如一面巨大的盾牌,不但护住了自己,还将身后的其他各营士兵护卫起来。
“嗒!”
“嗒!”
“嗒!”
“嗒!”
“嗒!”
无数箭支撞在盾牌之上,但随即又纷纷被反弹开来。
原本长箭飞行了百十余步后,其势已渐衰,而其中大部分又被狼牙营挡下,杀伤力微乎其微。
三轮箭雨之后,曹操便喝令弓兵退后,命刀枪步军直接向刘备军发起冲击。
“随我死战,向南攻击!”
刘备深知若不能及时摆脱被敌两面夹击的境况,战局只会变的越来越不利,遂将帅旗一挥,率大军快速转向,向身后曹军冲杀过去,希望能够杀出一条血路。
刘、曹两军迅速陷入混战之中。
战场中刀枪狂舞、鲜血飞溅、肢体纷飞。
吼叫喊杀声、兵器交鸣声、哀号惨叫声、战鼓号角声,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声响交织起来,在苍凉荒寂的冬日原野中回荡着,久久不能平息。
………………………………………… 汝南城。
由于刘备大军出征,城内仅余不足5000军士,守将刘辟下令四城紧闭,谨防敌人可能率军前来突袭略显空虚的城池。
同时,刘辟自己还亲率百余军士在城中四门不时巡视。
守卫北门的校尉朱康强笑着陪同刘辟巡防北面城池,心中却已焦急如焚,暗自咒骂着刘辟为什么还不离开?
时候可是已经差不多了!
就在这时,守卫南门的校尉范疆忽然派人前来,说是在南门发现一些异状,请刘辟过去看看。
刘辟闻听之后,交代朱康要谨守城门后,焦急地领人直往南门而去。
看着刘辟远去的身影,朱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幸亏范疆及时地把刘辟“调虎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