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十七章(1/2)

临近黄昏时分,夏侯渊迈着沉重的步子地步出丞相府,面色显得颇为不豫。

今日发生的事情真的出人意料——出人意料地令人不高兴!

江东孙权竟然向丞相请求联姻,而求娶的对象竟然是自己的爱女!

更没想到丞相竟然也就答应了!

尽管事后,丞相把自己留下来,语带歉疚地耐心解释了答应孙权联姻请求的缘由——必须稳住孙权,才能为与袁绍的决战赢得一个稳定的后方。

自己并非一个不识大局的人,这点简单的道理还是理会得了的,但是——被用来联姻的毕竟是自己唯一的爱女。

夏侯渊立在丞相府外,仰天叹了口气。

这时,随从已经把战马牵了过来,夏侯渊翻身上马,满怀心事地往自己的征虏将军府驰去。

该怎样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夫人和女儿呢?。

在战场上斩将夺旗,杀人盈野,夏侯渊可以眼皮不眨一下,但如何将这个“好消息”

告诉家人,却让夏侯渊感到烦恼不已。

不多时,战马已经载着夏侯渊进到自己的府邸。

下得马来,立即有亲兵将战马牵走。

夏侯渊踌躇着朝府邸的后堂走去。

一路上,府内仆婢纷纷向他躬身行礼:“参见将军!”

很快,夏侯渊迈步进了后堂。

“将军,您回来了!”

夏侯渊正妻崔氏正在操持家务,见到夏侯渊进到后堂,笑着说道。

“恩,回来了!”

夏侯渊看着多年来与自己相濡以沫的夫人,轻轻点头应道,“夫人,有件要紧的事要告诉你,这个………这个………”

崔氏看到与一向与豪爽的夫君今日竟然说起话来吞吞吐吐,不由得笑道:“将军,什么事?”

夏侯渊听了夫人的询问,长长叹一口气,却仍然没有把话接着说下去。

崔氏这时已隐隐知道夏侯渊要说的事情似乎不同寻常,消去了脸上的笑容,急忙问道:“将军,究竟是什么事?

你再不说,倒是要急煞妾身了!”

夏侯渊又叹了口气,然后注视着崔氏,下定决心沉声说道:“今日往丞相府参与议事时,有江东孙权的使者拜见丞相,请求与丞相结为秦晋之好……”

崔氏奇道:“结亲便结亲,将军为何如此长吁短叹?

咦?

丞相不是只有一女,已经嫁入宫中,怎么又要结亲…………啊………,难道………”

突然间崔氏似乎想到了什么。

夏侯渊黯然点头说道:“不错,孙权向丞相求娶的正是我们女儿!”

被夏侯渊证实了想法的崔氏只觉得眼前一黑,身体一个踉跄,几乎站立不住。

夏侯渊连忙上前将她扶住,慢慢扶到凳上坐下。

半晌后,崔氏才幽幽说道:“将军,丞相难道已经答应了吗?”

“恩!

……而且孙权的迎亲队伍已随使者来到许都,也许就在这几日便会把女儿迎回江东。”

“啪嗒!”

什么东西落到了地上。

夏侯渊闻声望去,只见在房门口楞楞地站着自己的女儿。

夏侯蓉如花盛开的娇颜此时已经变得惨白,颀长的身躯微微地颤抖。

地上一个盛花的小竹篮正在滴溜溜地滚动,篮中的花散落了一地。

“女儿……”

夏侯渊看见女儿,张开口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父亲,刚才您所说可是真的……”

夏侯渊踌躇了片刻,最后无奈地轻轻点头。

夏侯蓉俏脸上惨淡一笑,语气中充满无力感地说道:“父亲、母亲。

女儿身体不适,先回房去了……”

说完也不等夏侯渊与崔氏应答,转身寞然地离开了。

“夫君,女儿她……”

崔氏见夏侯蓉如此神态言语,焦急地对丈夫说道。

“哎……让她早点知道也好……夫人找个机会好好劝劝她,这几天你们母女就多呆会儿吧,也许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机会见面了……”

夏侯渊看着女儿离去的背影,怅然说道。

………………………………… 夏侯蓉失魂落魄地回到自己的闺房,关上房门后,柔弱的娇躯仿佛失去支撑般地轻轻倚在房门上,往日顾盼生辉的眼神变得迷离起来。

梦!

该醒了!

跟他之间还是有缘无份!

其实,自从知道他竟然是丞相、父亲等最为忌惮的敌人之一后,自己就应该清楚跟他之间根本就没有继续结缘的可能,就应该早点把他给忘了。

但是几个月下来,脑中那个粗旷威武而又不失亲切的身影不但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变的越发清晰。

在懂事的10多年来,除了父亲之外,从来没有哪个男子能给自己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虽然与跟他也不过就见过区区数面,说过几句话而已。

按照已经嫁到宫中去的闺中好姐妹曹艳的话,这似乎就该叫“前生注定的缘”



但是,现在看来,这不过是一段“无份之缘”



两行清泪自那毫无瑕疵的雪颜慢慢地落在了冰冷的地面…… 三日后,夏侯蓉告别了自己的父母、兄弟,眷恋地最后看了一眼熟悉的许昌,黯然地登上了江东的迎亲车辕。

曹操对此次与孙权的联姻也非常重视,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作为夏侯蓉的陪嫁物品。

为了保证行辕的安全,曹操特地安排了500士兵随行护送,并指定了一条安全的路线:许昌——谯郡——细阳——下蔡——寿春——合肥——庐江,这条路线避开了汝南的刘备和荆州的刘表,一路经过的都是曹操治地,应该是比较安全的。

只要到达了庐江,便是孙权领地,安全事宜便可交与孙权方负责了。

但是!

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方负责迎亲的张纮,他们都不知道——就在几天前,寿春已经不再归于曹操治下了!

………………………………………… 建安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晚。

汝南。

郡守府后堂庭院。

刘备独自一人立在庭院中,面朝东南方向仰望着漆黑的夜空,目光若有所思。

这时,一件裘皮披风落到了刘备的肩上。

“大哥,冬夜天寒,小心身体!”

刘备转过头来,微笑着说道:“云长,你也未睡呢!”

“恩!

大哥在想什么呢?”

关羽和声问道 “我……在想三弟呢!

明日就是除夕了,看来今年除夕我们兄弟三人是无法相聚了……三弟出征已有近10日,也不知道战况是否顺利?”

“大哥不必担心,以三弟之能夺取寿春只是迟早罢了!”

关羽安慰刘备道。

就在这时,有一人风风火火地寻进庭院中,口中不住大呼: “主公、主公……寿春捷报、寿春捷报!!!!”

刘备顿时精神一振,转身迎向来人,语气急切地说道:“子仲,你说什么?

是寿春来的捷报???”

来人正是汝南郡中主记糜竺(注:东汉州郡设专管记事、簿书的主记室,主记室员是主记室史,简称为主记,是州郡中仅次于主簿的亲近属吏),糜竺神情激动地说道:“主公,正是寿春来的捷报。

三将军已于三日前成功攻取寿春,报捷的快马刚刚赶到汝南城。”

“快把文书拿来我看!”

刘备急忙从糜竺手中接竹简文书,迅速地浏览了一遍。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